有机固废水热反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5069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128724.9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固废水热反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包括原泥储罐单元、换热反应单元、反应泥压力储罐单元、带压机械脱水单元、带压滤液储罐单元和污泥泵;采用反应泥压力储罐单元储存水热反应后污泥,可利用自身压力进行反应泥脱水而无需泵送,同时联合压缩空气单元可快捷建立和调控系统水热反应压力;采用带压机械脱水单元和带压滤液储罐单元的功能联合,可将带压滤液存储在带压滤液储罐中,并利用带压滤液储罐存储的压力能将滤液回注对原泥进行调质和余热回收,在获得显著节能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可靠性,而且还具有系统紧凑、全自动测控、系统启停简便、现场整洁环保和污泥处理产物处置多样性的特点。

    有机固废水热反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50698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28724.9

    申请日:2022-0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固废水热反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包括原泥储罐单元、换热反应单元、反应泥压力储罐单元、带压机械脱水单元、带压滤液储罐单元和污泥泵;采用反应泥压力储罐单元储存水热反应后污泥,可利用自身压力进行反应泥脱水而无需泵送,同时联合压缩空气单元可快捷建立和调控系统水热反应压力;采用带压机械脱水单元和带压滤液储罐单元的功能联合,可将带压滤液存储在带压滤液储罐中,并利用带压滤液储罐存储的压力能将滤液回注对原泥进行调质和余热回收,在获得显著节能的同时明显提高了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可靠性,而且还具有系统紧凑、全自动测控、系统启停简便、现场整洁环保和污泥处理产物处置多样性的特点。

    一种复合强化传热的双通道换热单元及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47404.8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强化传热的双通道换热单元及其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组件和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包括套管和端板,套管与端板配合形成封闭的腔体,套管组件的腔体内设置有中间传热液;换热管组件包括轴向平行布置于套管组件内的热媒管和冷媒管;热媒管位于冷媒管的下方,热媒管部分浸没在中间传热液内且部分露出于中间传热液,冷媒管位于中间传热液的液位线上方,热媒管外露部分管面与冷媒管接触抵靠或者存在微间隙,该微间隙E≤10mm。本发明具有沸腾冷凝循环传热、蒸发冷凝循环传热和近壁导热的复合换热,显著强化了管体内介质的传热。

    一种交叉压扁旋流套管式换热单元组件及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1220004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155927.8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压扁旋流套管式换热单元组件及其换热器,包括分别限制出内腔和外腔的内管和外管,该内管为由圆管分段交叉压扁制得的交叉压扁管结构;同时外腔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旋转流动的斜置外旋流件,该斜置外旋流件为外管的外壁向内凹陷而在对应的内壁上形成的第一凸起结构或者焊接在内管外壁上的旋流件。本发明制造简便,通过交叉压扁结构的内管能够使得内、外腔形成多纵向涡流,同时斜置外旋流件能够使得外腔内形成混合旋流,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偏流、沉积甚至因逐渐沉积而造成堵塞的现象,还可有效减缓结垢,实现泥泥长周期稳定高效换热,从而获得显著节能经济效益和环保社会效益。

    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75400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1034277.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器,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器包括:外壳;支撑件,支撑件设在外壳内;多个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单元,多个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单元设在支撑件上且依次相连;主反应物料进出口接管,主反应物料进出口接管包括主反应物料进口接管和主反应物料出口接管;辅反应物料进出口接管,辅反应物料进出口接管包括添加物料进口接管和反应气出口接管;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单元包括反应单元管和设在反应单元管内的内插扭曲孔带强化件,内插扭曲孔带强化件上设有扭曲孔带。根据本发明的穿透混合旋流管式反应器,主反应物料与添加物料可充分混合,流动均匀无涡流死区,实现了物料充分的自搅拌,使得物料反应均匀且高效。

    一种交叉压扁多纵向涡旋流管及其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133053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5935.2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压扁多纵向涡旋流管及其反应器,包括由圆管分段交叉压扁形成的管本体,该管本体包括若干管体段、以及设置在相邻管体段之间的过渡段,若干所述管体段为截面长轴线相互交叉的扁椭形截面管段的组合和/或扁椭形截面管段与圆形截面管段交替布置的组合;其中,所述管体段的外壁向内凹陷并在对应的内壁上形成有斜置凸起部。本发明的管制造工艺简便,制造成本低,在多个交叉压扁结构和斜置凸起部作用下,能够在管内产生多纵向涡流和混合旋流,避免管内的物料产生沉积以造成堵塞;反应器具备管的特点,以保证反应器长周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同时显著强化物料之间的反应,使得反应均匀高效。

    一种交叉压扁旋流套管式换热单元组件及其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122000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55927.8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压扁旋流套管式换热单元组件及其换热器,包括分别限制出内腔和外腔的内管和外管,该内管为由圆管分段交叉压扁制得的交叉压扁管结构;同时外腔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旋转流动的斜置外旋流件,该斜置外旋流件为外管的外壁向内凹陷而在对应的内壁上形成的第一凸起结构或者焊接在内管外壁上的旋流件。本发明制造简便,通过交叉压扁结构的内管能够使得内、外腔形成多纵向涡流,同时斜置外旋流件能够使得外腔内形成混合旋流,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偏流、沉积甚至因逐渐沉积而造成堵塞的现象,还可有效减缓结垢,实现泥泥长周期稳定高效换热,从而获得显著节能经济效益和环保社会效益。

    一种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645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675976.2

    申请日:2017-08-09

    Inventor: 钟达文 孟继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技术领域的一种压力容器外部冷却试验系统和方法,该试验系统包括试验件,高温熔池,冷却水供水回路和蒸汽冷却回路,氮气源,以及相应的配电柜、仪控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试验方法是先将高温熔池内金属熔化为液态,并在氮气压力下输送至试验件。试验件采用叶轮驱动电加热的液态金属在试验件内循环流动,利用液态金属模拟严重事故下堆内熔融物,将热量传递至试验件下封头,浸没在冷却水中的下封头外表面将发生沸腾换热。冷却水供水回路和蒸汽冷却回路保障试验所需的冷却水。本发明可开展下封头外侧结构表面和流道结构对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性能的影响,此工作的开展将有助于提高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的安全裕度。

    多层并联叠置框架式喷淋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91822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181697.1

    申请日:2015-04-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并联叠置框架式喷淋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塔、多层叠置并联烟气系统、多层叠置喷淋输送回路系统、加碱中和系统及余热回收热能利用系统。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塔内设置多个叠置的喷淋烟气余热回收换热组件并由换热塔框架结构支撑连接为一体且在烟气流通回路上并联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装置换热性能显著增强,余热回收可增加20‑40%;烟气流动阻力及风机功耗明显降低,且每个喷淋烟气余热回收换热组件可独立运行,运行更经济更灵活;酸性物质的吸收性能也能明显提升,从而大大增强烟气的脱硫脱硝及除尘效果;同时还可显著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成本,便于设备质量监控,减少现场施工安全隐患。

    一种具有强化沸腾换热网状沟槽连通阵列孔表面的封头

    公开(公告)号:CN10390365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03539.X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孟继安 钟达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强化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化沸腾换热网状沟槽连通阵列孔表面的封头。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下封头的外表面上设置网状沟槽,网状沟槽由网状交叉且连通布置的多个沟槽单元组成,在沟槽单元相互交叉的位置分别设置连通孔单元,从而在封头外表面上形成一种网状沟槽连通的阵列孔结构。在核反应堆启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措施时,冷却水能够通过阵列孔结构形成稳定的汽化核心,不断产生蒸汽射流,连通的网状沟槽能够通过毛细力作用吸入冷却水,润湿换热表面,并不断补充阵列孔结构处沸腾换热所需的冷却水。本发明可以显著强化沸腾换热过程和提高临界热流密度,从而显著提高核反应堆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