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稀土配合物催化丙交酯聚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561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62378.6

    申请日:2015-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稀土配合物催化丙交酯聚合的方法,由丙交酯、催化剂和溶剂组成的聚合体系,所述的催化剂为芳胺基稀土二胺基配合物,所述的溶剂为无活泼氢的有机溶剂;在除水、除氧的反应瓶中,在惰性气氛下加入所述丙交酯和有机溶剂,然后将所述的反应瓶置于恒温水浴中保持其达到聚合温度,所述的聚合温度为10℃至100℃;在丙交酯彻底溶解以后,用注射器向反应瓶中加入催化剂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结束后,向反应瓶注入酸性的乙醇终止聚合反应,将沉淀的聚合物真空干燥后得到聚丙交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催化剂合成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对丙交酯聚合有可控聚合的特征。

    一种稀土催化体系获得苯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1005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083107.3

    申请日:2011-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催化体系获得苯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苯乙烯和乙烯为单体,催化剂溶液和溶剂组成聚合体系,其特征是: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聚合温度为15℃至120℃,所述的催化剂溶液包含稀土胺基配合物、烷基铝和有机硼盐,所述的溶剂为无活泼氢的有机溶剂。本发明采用稀土催化体系,稀土胺基配合物合成简单、热稳定性提高,不但有利于合成和保存,而且有利于在较宽的聚合温度范围内不分解而实现有效聚合,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即改变接在中心金属周围的配体的结构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调控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分布。

    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23306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42478.3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合金膜的制备方法,先将氯甲基苯乙烯、交联剂和引发剂组成的聚合单体溶液,滴加到聚偏氟乙烯溶液之中,随后加热共聚,再经过挤出、固化、造粒、干燥、粉碎等步骤,得到聚氯甲基苯乙烯/聚偏氟乙烯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与胺化溶液反应,洗涤、转型、干燥之后得到阴离子交换粉末;最后用热压成型方法,加入辅料,经过密炼、开炼、拉片、热压,制得所述的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基阴离子交换合金膜。用本发明制造的阴离子交换合金膜,具有高分子互穿网络结构,膜面电阻大幅低于传统异相阴离子交换膜,膜综合性能接近于均相阴离子交换膜。并且避免了致癌性试剂氯甲醚的使用,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一种稀土催化体系获得苯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81005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3107.3

    申请日:2011-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催化体系获得苯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苯乙烯和乙烯为单体,催化剂溶液和溶剂组成聚合体系,其特征是: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聚合温度为15℃至120℃,所述的催化剂溶液包含稀土胺基配合物、烷基铝和有机硼盐,所述的溶剂为无活泼氢的有机溶剂。本发明采用稀土催化体系,稀土胺基配合物合成简单、热稳定性提高,不但有利于合成和保存,而且有利于在较宽的聚合温度范围内不分解而实现有效聚合,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即改变接在中心金属周围的配体的结构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调控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分布。

    一种丙交酯的催化聚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46155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121636.8

    申请日:2011-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交酯的催化聚合方法,包括由丙交酯、催化剂和溶剂组成的聚合体系,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聚合温度为15℃至100℃,所述的催化剂包含稀土二胺基配合物,所述的溶剂为无活泼氢的有机溶剂。本发明采用稀土二胺基配合物为催化剂,稀土二胺基配合物合成简单、热稳定性高,不但有利于合成和保存,而且有利于在较宽的聚合温度范围内不分解而实现有效聚合,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稀土配合物的空间和电子结构,即改变接在中心金属周围的配体的结构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

    一种提高普那霉素发酵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6827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610050350.4

    申请日:2006-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始旋链霉菌(Streptomycespristinaespiralis)发酵产物——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又名原始霉素)产量的方法。通过将大孔吸附树脂直接添加于发酵液之中,实现微生物发酵与产物分离的原位耦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普那霉素对生产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避免了普那霉素在发酵后期容易被降解的可能性。通过选择大孔吸附树脂的种类、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添加方式,可以将普那霉素的发酵水平提高到1.0~2.5g/L,有效提高了普那霉素的产量,从而降低了普那霉素的生产成本。

    一种扩张床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83211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25089.3

    申请日:200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张床装置,其结构主要由一根可以装填固体颗粒并在其内实现床层扩张的柱体和柱两端的流体分布系统组成,这种扩张床装置的上端流体分布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套有金属网的上分布头和一根与上分布头相连的连接杆,下端流体分布系统主要包括套有金属网的下分布头和装载于金属网上的玻璃珠层,上下端流体分布系统在柱两端的位置可调,这种扩张床装置内的流体流动近似于平推流,可以用来作为扩张床吸附过程和反应过程的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