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单一渐变材料光栅实现导模共振滤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741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1101092.8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一渐变材料光栅结构实现导模共振滤波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光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出在基底上镀制一层折射率随厚度递增的光学薄膜,通过刻蚀该渐变折射率薄膜得到导模共振光栅结构,进而实现导模共振滤波。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刻蚀深度,可以调整滤波器的通道位置;维持刻蚀深度不变,降低渐变系数可以实现多通道滤波。本发明提供的导模共振光栅结构的滤波性能对基底折射率大小变化高度不敏感,即便基底折射率高于渐变薄膜折射率的最大值,导模共振滤波性能保持优良,这摆脱了传统导模共振滤波器中波导层折射率需高于基底折射率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将更有优势。

    一种利用双曲超材料光栅实现选择性吸波方法及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70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08257.0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双曲超材料光栅实现选择性吸波方法,具体涉及到基于金属-介质周期膜堆的双曲色散特性,结合亚波长光栅结构,针对TM偏振入射光,利用双曲超材料光栅的电磁场增强效应,实现光吸收率的选择性吸收增强。在确定金属和介质材料参数基础上,通过优化光栅脊宽度、金属膜层厚度、介质膜层厚度和膜堆数,可以在不同波段实现光吸收率的选择性吸收增强。通过调节光栅脊宽度,可以实现吸收峰位置的选择,且结构的选择吸收特性对金属-介质膜堆数不敏感,具有很高的实验容差,因此,本发明在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光电探测、生物传感等领域有应用前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恰当的膜堆数。

    一种实现石墨烯在可见光波段吸波方法及吸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8857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36538.7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石墨烯在可见光波段吸波方法及吸波装置,属于光电探测与微纳光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多刻槽结构为周期性微结构,其结构的原胞(即结构的基本单元)由多个宽度相同、深度不同的窄金属刻槽构成,刻槽及其上方填充介质覆盖层,石墨烯沉积于介质覆盖层上方。针对TM偏振入射光波,由于刻槽的腔共振效应,不同深度的刻槽对应不同的石墨烯光吸收波长,多个不同深度刻槽的组合可以实现石墨烯在可见光波段的宽带吸收。此外,该吸波器的吸收光谱对入射角变化不敏感,即便入射角发生显著变化,石墨烯仍然具备优良的宽带光吸收性能,在光调制器、太阳能电池、触摸屏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1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651909.1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折射率传感的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领域。通过在光栅层的上、下方覆盖金属薄层,形成金属-介质复合结构,针对TM偏振光,利用光栅提供波矢匹配,在金属-介质分界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利用介质光栅脊与其上下金属界面形成的双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现光场能量的高度局域和共振吸收增强,使得反射光能量急剧下降,在宽带高反射光谱中形成反射谷。外界环境折射率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反射谷位置的显著移动,通过监测反射光谱中反射谷位置的移动,实现对不同分析物样品的识别。

    一种干年糕片的制作方法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92517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87149.2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研究提供一种干年糕片的制作方法:原料挑选、冷藏、切削、测定初含水率、微波热风耦合干燥、缓苏、热风干燥、包装得到成品。本发明以提高干年糕片品质研究及降低能耗为目的,应用微波热风耦合技术、缓苏及热风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对鲜年糕片进行干燥,提高干年糕片的品质,如脆度低,不易破碎;表面光滑,不膨胀、变形小,便于运输的同时,极大地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高新干燥技术的应用为鲜年糕片的干制开辟了另一条干制出路,且易于即时控制,生产环保,能实现真正连续化清洁生产。

    金属-石墨烯杂化超表面结构的连续介质束缚态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541160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10505.4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金属‑石墨烯杂化超表面结构的连续介质束缚态转换器,包括:绝缘基板;金属超表面,包括两条相同的矩形金条组成的十字形状和在十字中心重叠的金属正方形环;结构化石墨烯,被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表面与金属超表面之间;其中,整个金属‑石墨烯杂化超表面结构在硅衬底上制造,并使用金在结构化石墨烯上表面上形成金属超表面;减反射覆盖层,被设置在整个金属‑石墨烯杂化超表面结构表层,所述减反射覆盖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电极,被设置在减反射覆盖层表面。本发明同时显示了两种类型的连续域束缚态;实现了从连续域束缚态到连续域准束缚态的动态转换能力;通过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实现了0.83‑0.92THz范围内的动态传输切换。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9646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585107.X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其将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与金属微结构阵列相结合,也即在传统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上方承载金属微结构阵列,结合金属-介质周期膜堆提供的宽波段近场反射以及金属微结构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的光吸收增强。此外,该方法设计的宽带吸波器无需使用金或银等贵金属,制备成本相对较低,且具有优越的偏振不敏感宽带吸收性能和极高的制作容差,在增强纳米成像、隐身材料、太阳能电池、光调制器、触摸屏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一种产生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26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21252.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复合涡旋光束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光学、光通信与粒子操纵等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衬底以及附着于所述衬底之上的复合超表面,所述复合超表面包括:内层超表面和外层超表面;所述内层超表面为:由椭圆柱型的纳米柱构成的圆形阵列;所述外层超表面为:分布于所述内层超表面外围、与所述内层超表面同圆心、由椭圆柱型的纳米柱构成的圆环形阵列;所述内层超表面和外层超表面为两种能够产生不同涡旋光束的超表面。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通过调整里层和外层超表面的占比,可以得到稳定的复合涡旋光束,这在粒子操纵、多光阱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

    基于多层膜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835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205758.3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层膜的各向异性光吸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光学、光电探测与激光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上下依次堆叠的:第一膜堆、各向异性光学吸收材料膜层、第二膜堆;所述各向异性光学吸收材料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堆和第二膜堆的交界面。本发明由于所述堆叠的第一膜堆和第二膜堆交界面存在边界态,边界态诱导的光场增强能够有效提高光学吸收材料膜层的光吸收效率;此外,借助光学吸收材料自身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改变入射光的偏振角,可以在正入射条件下实现可调谐光吸收,进而获得光开关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光吸收效率高、吸收通道可切换等优势,在微纳光学、光电探测、激光与光通信领域极具应用价值。

    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33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330839.0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调控导模共振滤波器反射光谱带宽大小的方法,属于光通信与微机电系统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耦合光栅由带二分之一虚设层厚度的、等同的、上下堆叠的双光栅构成,针对TM偏振入射光在布儒斯特角附近,通过控制两光栅间微/纳米级的相对横移改变结构电磁场分布,实现对导模共振滤波器光谱带宽大小的连续调控。在光栅发生横移过程中,两光栅之间的相对横移引起的峰值波长漂移现象不明显,反射光谱带宽大小却变化显著,两光栅发生相对横移时滤波器保持优良的抗反射滤波特性。通过微调入射角,可以补偿因两光栅相对横移导致的反射峰值漂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