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947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637765.2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泉煤矿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工作面全煤流运输的智能调速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采煤机的位置信息;获取采煤机的运行方向;获取采煤机的运行速度;获取支架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位置信息、运行方向和运行速度判断采煤机为下行割煤或返机清浮煤;如果是下行割煤则提高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的运输速度;如果是返机清浮煤则降低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的运输速度。该调速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传统的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中,全煤流中的工作面运输系统,在恒定功率下运行,造成了电力资源消耗量巨大,产生的无用功较多,浪费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52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663730.X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立柱式可调预紧力吸能支护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含柱腿(1)、可升降装置(2)、弹簧(3)、柱体(4)、压力传感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5)放置在柱体(4)顶部端头上,柱体(4)上安装有弹簧(3)、可升降装置(2),所述可升降装置(2)包含:底座(21)、螺栓(22)、滚轴(23)、销子A(24)、转臂(25)、销子B(26)、升降块(27)。本发明的实验用支护装置可独立调节预紧力、安装调节方便,结构简单,制备方便,成本低。可用于研究吸能支护的机理,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巷道并进行立柱式吸能支护提供设计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62353.2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大月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煤体应力随钻测量实验方法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实验装置包括X方向滑台(1)、X方向滑台(1)上放置有工作台(2),工作台(2)上安装有伺服位移驱动装置和导轨(3);所述伺服位移驱动装置包括:位移驱动器(51)、压力传感器(52)、钩子(53);所述伺服旋转驱动装包括:旋转驱动器(61)、扭矩传感器(62)、钻杆连接器(63)和安装盒(64);所述钻杆连接器(63)连接钻杆(7),钻杆(7)穿过反力板(8)的小孔,对试样(9)进行钻进;所述试样(9)周边三向放置加载液压缸进行常规加载,或放置阵列缸和底部带有斜坡的加载板(14)进行多点加载。本发明结构简单,实验功能齐全,能够模拟井下复杂应力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832857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50524.4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催化裂解自热生产高纯氢气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裂解反应器、再生反应器、提升管、旋风分离器、过滤装置及流动密封阀;该方法包括:甲烷在裂解反应器中与催化剂逆行并发生催化裂解反应,得到氢气和失活的催化剂,经除杂分离得到高纯氢气,催化剂携带积炭进入再生反应器再生,生成合成气和再生的催化剂,再生催化剂经提升管输送至旋风分离器中,除杂后重新进入裂解反应器中循环使用。本发明不仅可以完全恢复失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产生高纯氢气,并且同时利用失活的催化剂上积炭的燃烧放热为再生反应器供热,利用再生催化剂携带的热量为裂解反应器供热,使系统自热运行,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67078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072886.5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徐州联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5G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溜槽防堵塞装置,包括防护闸门、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防护闸门通过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安装在溜槽底板下底板上,转动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固定支架、随转支架和应变检测片,开关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开关机构包括固定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弹簧销和电磁铁,固定支架、转轴和随转支架约束防护闸门绕转轴中心旋转。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设置在溜槽外部,避免了物料对防堵塞装置冲击导致形变,进而影响其触发精度;此外,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关键运动副均未与物料直接接触,故易粉尘化物料基本不会对关键运动副的灵敏性造成影响,确保了防堵塞装置运转流畅。
-
公开(公告)号:CN10549859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62200.9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F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305 , B01F7/00191 , B01F7/00208 , B01F7/006 , B01F7/006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星轮式摩擦材料混料机,包括机壳、变速箱、电动机、转动轴、齿轮齿圈啮合组、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和转筒,变速箱、电动机设置在机壳顶部,转动轴设置在机壳内部,转动轴顶端通过变速箱与电动机连接,转动轴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齿轮齿圈啮合组、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转筒设置在转动轴外部,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的中心轴上各设置有桨叶。有益效果是:不仅消除了传统摩擦材料混料机存在的搅拌盲区,而且增加了对物料轴向的搅拌运动,高速运转的桨叶对物料进行多维度击打搅拌,避免了纤维的结团打卷,提高了搅拌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7078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2886.5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徐州联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65G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溜槽防堵塞装置,包括防护闸门、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防护闸门通过转动机构和开关机构安装在溜槽底板下底板上,转动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入料口的一侧,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固定支架、随转支架和应变检测片,开关机构安装在防护闸门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开关机构包括固定架、前支撑架、后支撑架、弹簧销和电磁铁,固定支架、转轴和随转支架约束防护闸门绕转轴中心旋转。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设置在溜槽外部,避免了物料对防堵塞装置冲击导致形变,进而影响其触发精度;此外,本发明公开的防堵塞装置关键运动副均未与物料直接接触,故易粉尘化物料基本不会对关键运动副的灵敏性造成影响,确保了防堵塞装置运转流畅。
-
公开(公告)号:CN11418318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111570604.6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枣泉煤矿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动压综采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方法,包括在大动压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设置超前单元支架,所述超前单元支架为两排,两排所述超前单元支架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1600mm,相邻所述超前单元支架之间的距离为2500mm,所述超前单元支架在使用的时候配合有远程泵送支柱,最尾端所述超前单元支架在远程泵送支柱完成后拆下向前移动至最前端循环使用,所述移动过程中使用绞车带动超前单元支架。本申请通过设置双排超前单元支架,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工,加快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数,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将超前单元支架循环使用能够减少材料浪费,通过JSDB‑25型绞车进行前移超前单元支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危险系数,使用的时候更加的安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40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012087.5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电铲铲斗负载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铲斗主体,铲斗主体的底部开口处设有可移动底板和能够盖合的开斗机构,铲斗主体内壁的四个角分别设有气缸;可移动底板包括能够上下滑动的底板主体,底板主体的中部开有为铲斗中的物料提供卸料通道的矩形孔;底板主体四角的上端设有四个分别与气缸对应的引导块,气缸的活塞杆底部连接拉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连接对应的引导块,拉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输给车载终端,判断是否满斗并控制开斗机构开合,其能够满足矿用电铲在挖掘过程中对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01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364177.6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大月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应力感知的大直径卸压钻孔精准卸压方法,特征在于:先在不受采动应力影响的区域,利用钻机施工大直径卸压钻孔,钻进过程中实时测量扭矩T、转速n、推力F、给进速度v,使用螺旋钻杆时同步测量钻进排出的煤粉量g煤粉并实时进行计算;每钻进Ls长度时,通过异常值检测和排除以及求均值σ均值,将σ均值作为钻进位置L处的应力指数值;使用螺旋钻杆时每钻进Ls长度,将排出的煤粉量g煤粉作为钻进位置L处的钻屑指数值,拟合获得钻孔应力指数和钻屑指数分布曲线,通过巷道走向上待施工区域应力指数和钻屑指数分布曲线的预测,实现卸压钻孔参数的动态调整。本发明能降低冲击地压卸压过程中发生生产事故的风险,提高煤矿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