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98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183945.1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铁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丁腈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玻璃纤维,FKF纤维,海泡石纤维,芳纶纤维,石墨,硅灰石,长石粉,沸石,摩擦粉份,硫酸钡,纳米铁磁性颗粒,硅烷偶联剂,脱模剂。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充磁和热处理等。有益效果是:纳米铁磁性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纳米铁磁性颗粒提高了闸瓦的耐热性和韧性,并使磁化后的闸瓦具有较高的剩磁,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纳米铁磁性闸瓦经充磁后能长期保持磁性,制动过程不需要外加磁场也能影响并调节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83849.7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超顺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玻璃纤维,针状硅灰石,芳纶纤维,石墨,长石粉,沸石,碳包覆纳米超顺磁性颗粒,摩擦粉,硫酸钡,硅烷偶联剂,脱模剂。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和热处理等。有益效果是:纳米超顺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纳米磁性颗粒提高了闸瓦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并使闸瓦具有较高的相对磁导率,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纳米超顺磁性闸瓦无需事先充磁,制动过程可通过外磁场调节磁性的大小和有无来调节控制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10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183849.7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超顺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玻璃纤维,针状硅灰石,芳纶纤维,石墨,长石粉,沸石,碳包覆纳米超顺磁性颗粒,摩擦粉,硫酸钡,硅烷偶联剂,脱模剂。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和热处理等。有益效果是:纳米超顺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纳米磁性颗粒提高了闸瓦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并使闸瓦具有较高的相对磁导率,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纳米超顺磁性闸瓦无需事先充磁,制动过程可通过外磁场调节磁性的大小和有无来调节控制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4098042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83945.1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盱眙矿山装备与材料研发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铁磁性矿井提升机闸瓦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丁腈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玻璃纤维,FKF纤维,海泡石纤维,芳纶纤维,石墨,硅灰石,长石粉,沸石,摩擦粉份,硫酸钡,纳米铁磁性颗粒,硅烷偶联剂,脱模剂。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充磁和热处理等。有益效果是:纳米铁磁性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纳米铁磁性颗粒提高了闸瓦的耐热性和韧性,并使磁化后的闸瓦具有较高的剩磁,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纳米铁磁性闸瓦经充磁后能长期保持磁性,制动过程不需要外加磁场也能影响并调节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485908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298027.8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压力和温度精确可控的摩擦材料热压成型装置,热压系统包括输出采集卡和热压机;计算机显控系统包括输入采集卡和计算机;智能模具系统包括压体、模具和传感器;模具开设通孔,传感器设置在通孔内,压体包括承压块、传感器承载体和主压体,主压体上区域为承压块连接区,承压块插入在中空处与主压体连接,主压体中区域为传感器承载体连接区域,该区域为凹槽形状,传感器承载体嵌入在凹槽处,主压体下区域为实心结构;传感器竖直安置于传感器承载体的深孔内;智能模具系统、计算机显控系统和热压系统依次连接。实现了摩擦材料热压成型关键工艺参数的精确化及智能化自动控制,精确调控模具内摩擦材料成型所需的温度、压力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3745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410187427.7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提升机软磁闸瓦材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有机粘结剂10~20份、增强纤维15~50份、摩擦性能调节剂10~50份、填料3~10份、软磁性材料5~30份。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和热处理等。有益效果是:矿井提升机软磁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添加的软磁性材料使提升机闸瓦增大了摩擦系数和减小了磨损率,并使闸瓦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矿井提升机软磁闸瓦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无需事先充磁,制动过程可通过外磁场调节磁性的大小来调节控制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409906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185567.0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提升机硬磁闸瓦材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材料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有机粘结剂10~20份、增强纤维15~50份、摩擦性能调节剂15~45份、填料3~10份、硬磁性材料5~40份。制作方法包括粉碎、混料、热压成型、充磁、热处理和表面加工工艺等。有益效果是:矿井提升机硬磁闸瓦表现出稳定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较好的适应了高速、重载等极端制动工况;添加的硬磁性材料使提升机闸瓦增大了摩擦系数和减小了磨损率,并使磁化后的闸瓦具有较高的剩磁,为制动摩擦过程的磁场控制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矿井提升机硬磁闸瓦经充磁后能长期保持磁性,制动过程不需要外加磁场也能影响并调节摩擦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549859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62200.9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F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305 , B01F7/00191 , B01F7/00208 , B01F7/006 , B01F7/006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星轮式摩擦材料混料机,包括机壳、变速箱、电动机、转动轴、齿轮齿圈啮合组、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和转筒,变速箱、电动机设置在机壳顶部,转动轴设置在机壳内部,转动轴顶端通过变速箱与电动机连接,转动轴由下至上分别设有齿轮齿圈啮合组、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转筒设置在转动轴外部,下行星齿轮啮合组、上行星齿轮啮合组的中心轴上各设置有桨叶。有益效果是:不仅消除了传统摩擦材料混料机存在的搅拌盲区,而且增加了对物料轴向的搅拌运动,高速运转的桨叶对物料进行多维度击打搅拌,避免了纤维的结团打卷,提高了搅拌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7045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584209.2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液体密封的矿用液压支柱,该液压支柱在Y形密封圈(6)和手把体(18)上端之间设置磁性密封部件,磁性密封部件包括下磁极(14)、永磁体(15)、上磁极(16)和隔磁环(17);上磁极和下磁极一上一下沿着活柱(12)轴向布置,上磁极和下磁极与活柱间隙配合,上磁极和下磁极内环面开设有内槽,内槽中填注有磁性液体(13),永磁体安装在上磁极和下磁极之间,永磁体的内外径和上磁极、下磁极的内外径相同,隔磁环设置在永磁体与手把体之间,压盖(10)通过平垫圈(8)和螺栓(9)固定在手把体上。本发明可提高液压支柱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活柱因表面损伤造成的乳化液泄露。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97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98127.0
申请日:2015-06-0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04H6/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停车位姿自动调整平台,包括转动机构、前端旋转机构、后端旋转机构、位姿检测装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转动机构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左前位置,前端旋转机构通过前端圆弧轨道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右前位置,后端旋转机构通过后端圆弧轨道设置在下支撑板的后部,上支撑板上开设有与转动机构、前端旋转机构、后端旋转机构形状相匹配的豁口,上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板上方;本发明降低了立体停车系统对汽车初始停放区域准确的要求,即将原本要求把4个车轮均要停到合适区域转变为只需保证左前轮这1个车轮停到转动圆台即可;而且,也避免了外界施力机构与车轮冲击接触,由此,不仅实现了无损伤调整,更省去了驾驶员多次调节停车位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