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4949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480071204.2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即便是制冷剂不直接供给至集管集合管内部的产生制冷剂上升流动的空间的下部的结构,也能形成制冷剂的上升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折返集管集合管(23)的第一内部空间(23a)的不同高度处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在第一内部空间(23a)中采用循环结构,该循环结构包含第一分隔板(51)、第一流入口(41x)及第一下连通路(51y),其中,所述第一流入口(41x)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流出空间(51a)内上升,所述第一下连通路(51y)使来自第一上连通路(51x)的制冷剂在第一循环空间(51b)中下降并将其再次引导至第一流出空间(51a)。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与第一流出空间(51a)和第一循环空间(51b)中的任一方连接。连通配管(24)与第一整流板(41)中的第一循环空间(51b)下方的空间连接。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4949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204.2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即便是制冷剂不直接供给至集管集合管内部的产生制冷剂上升流动的空间的下部的结构,也能形成制冷剂的上升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0)的折返集管集合管(23)的第一内部空间(23a)的不同高度处连接有多个扁平多孔管(21b)。在第一内部空间(23a)中采用循环结构,该循环结构包含第一分隔板(51)、第一流入口(41x)及第一下连通路(51y),其中,所述第一流入口(41x)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流出空间(51a)内上升,所述第一下连通路(51y)使来自第一上连通路(51x)的制冷剂在第一循环空间(51b)中下降并将其再次引导至第一流出空间(51a)。扁平多孔管(21b)的一端与第一流出空间(51a)和第一循环空间(51b)中的任一方连接。连通配管(24)与第一整流板(41)中的第一循环空间(51b)下方的空间连接。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89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27799.6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具有:下方集管,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多个传热管,所述多个传热管沿与下方集管延伸的水平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与下方集管连接,其中,下方集管具有:下方流入空间,其供制冷剂在第1方向上流动;下方返回空间,其供制冷剂在与下方流入空间相反的方向上流动,包含沿水平方向与下方流入空间并排的部分;下方循环用分隔板,其以划分下方流入空间和下方返回空间的方式扩展;下方折返开口,其在下方集管内使下方流入空间和下方返回空间连通;下方返回开口,其在与下方折返开口相反的一侧使下方返回空间和下方流入空间连通;以及下方连接口,其使制冷剂流入下方集管内。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020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1880086582.6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提供在使用扁平形状的扁平管作为传热管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分配制冷剂使其进行流动的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室内热交换器(51)使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室内上风扁平管(81);第1室内下风扁平管(82)和第2室内下风扁平管(83),它们相对于室内上风扁平管(81)位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以及分配集管(70),其具有分隔板(73),该分隔板形成将通过了室内上风扁平管(81)的制冷剂分配给第1室内下风扁平管(82)和第2室内下风扁平管(83)的分配空间(70x)。

    热交换器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3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80023157.8

    申请日:2017-04-10

    Abstract: 提供抑制性能降低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21)中,在通过热交换空间(SP)的空气流(AF)与传热管(50)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空间(SP)由相邻的传热管(50)和相邻的传热翅片(60)形成。各传热翅片(60)具有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在空气流动方向(dr1)上排列的多个突出部(70)。多个突出部(70)包括:第五突出部(75),其位于下风侧;和一端侧突出部(80),其位于上风侧。根据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第五突出部(75)的面积在基准面积(A2)(在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中,以在翅片正侧面(611)中位于一端侧突出部(80)的边缘(70a)与离边缘(70a)最近的传热管(50)的主面(5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边(L1)、以翅片间距(P1)为第二边(L2)的基准四边形(R1)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0.2以上。

    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190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80022420.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多个传热管中的制冷剂的偏流的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室外热交换器(11)具有:下方集管(50),其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多个传热管(31),所述多个传热管(31)沿与下方集管(50)延伸的水平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与下方集管(50)连接,其中,下方集管(50)具有:下方流入空间(52a),其供制冷剂在第1方向上流动;下方返回空间(52b),其供制冷剂在与下方流入空间(52a)相反的方向上流动,包含沿水平方向与下方流入空间(52a)并排的部分;下方循环用分隔板(53),其以划分下方流入空间(52a)和下方返回空间(52b)的方式扩展;下方折返开口(55),其在下方集管(50)内使下方流入空间(52a)和下方返回空间(52b)连通;下方返回开口(54),其在与下方折返开口(55)相反的一侧使下方返回空间(52b)和下方流入空间(52a)连通;以及下方连接口(20a),其使制冷剂流入下方集管(50)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