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3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3157.8

    申请日:2017-04-10

    Abstract: 提供抑制性能降低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21)中,在通过热交换空间(SP)的空气流(AF)与传热管(50)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空间(SP)由相邻的传热管(50)和相邻的传热翅片(60)形成。各传热翅片(60)具有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在空气流动方向(dr1)上排列的多个突出部(70)。多个突出部(70)包括:第五突出部(75),其位于下风侧;和一端侧突出部(80),其位于上风侧。根据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第五突出部(75)的面积在基准面积(A2)(在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中,以在翅片正侧面(611)中位于一端侧突出部(80)的边缘(70a)与离边缘(70a)最近的传热管(50)的主面(5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边(L1)、以翅片间距(P1)为第二边(L2)的基准四边形(R1)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0.2以上。

    热交换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4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80061321.0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热交换器。在热源热交换器(50)中,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制冷剂流路(P)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多个,并且沿着与铅垂方向及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配置有多个。热源热交换器具备形成制冷剂流路(P)的多个传热管(60)。传热管在铅垂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外缘的尺寸和内缘的尺寸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热交换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3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80023157.8

    申请日:2017-04-10

    Abstract: 提供抑制性能降低的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21)中,在通过热交换空间(SP)的空气流(AF)与传热管(50)内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空间(SP)由相邻的传热管(50)和相邻的传热翅片(60)形成。各传热翅片(60)具有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在空气流动方向(dr1)上排列的多个突出部(70)。多个突出部(70)包括:第五突出部(75),其位于下风侧;和一端侧突出部(80),其位于上风侧。根据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在各热交换空间(SP)中,第五突出部(75)的面积在基准面积(A2)(在空气流动方向视角(v1)中,以在翅片正侧面(611)中位于一端侧突出部(80)的边缘(70a)与离边缘(70a)最近的传热管(50)的主面(5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边(L1)、以翅片间距(P1)为第二边(L2)的基准四边形(R1)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0.2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