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或冷冻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0236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80017565.7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在室内热交换器(25)的上风热交换部(50)中,在从上风第1集管(56)的第1气体侧出入口(GH1)流入的制冷剂从上风第2集管(57)的第1液体侧出入口(LH1)流出的情况下,形成有供过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流动的第1过热域(SH3)和供过冷却状态的液体制冷剂流动的第1过冷却域(SC1)。上风折返配管(58)形成使上风第1集管(56)和上风第2集管(57)连通的上风折返流路(JP1)。上风第1集管(56)形成与第1过热域(SH3)连通的上风第1空间(A1)和上风第2空间(A2)。上风第2集管(57)形成经由上风传热管(45a)而与上风第1空间(A1)连通的上风第3空间(A3)和与第1过冷却域(SC1)连通的上风第4空间(A4)。上风折返流路(JP1)使上风第2空间(A2)和上风第3空间(A3)连通。

    热交换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333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80024140.4

    申请日:2017-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品质高的热交换器,将扁平管插入到传热翅片的缺口中,能够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和结露水的排水性的变差,并且能够确保翅片间距。多个传热翅片(31)沿着扁平管的宽度方向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插入的多个缺口(35)。多个传热翅片(31)具有三个立起部(61、62、63),所述三个立起部(61、62、63)被设置在各个缺口(35)的周边部,以便与跟其自身相邻的传热翅片(31)之间形成间隙。三个立起部(61、62、63)被配置成,隔着通过扁平管的中心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准线(RL)而不对置。

    室内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30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880087296.1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结露水飞散的具有多个扁平管的室内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室内热交换器(51)用于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3),该室内热交换器具有:上下并排的多个室内扁平管(55),它们具有制冷剂的流路(55c);以及多个室内翅片(60),它们与多个室内扁平管(55)接合,室内翅片(60)具有上下延伸的连通部(64),该连通部与位于上下并排的室内扁平管(55)彼此之间的各部分连接,满足4.0≤DP/HT≤10.0的关系(HT是室内扁平管(55)的高度、DP是上下并排的室内扁平管(55)的间距)。

    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274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80047073.X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在与集管连接的多个传热管并排的方向上输送制冷剂的热交换器和热泵装置。室外热交换器(11)具有液体集管(30),液体集管(30)具有:第1液体侧部件(31),其包含与多个扁平管(28)连接的液体侧扁平管连接板(31a);第7液体侧部件(37),其包含位于与扁平管(28)侧相反一侧的液体侧外部板(37a);以及第4液体侧部件(34),其包含位于它们之间的第4内部板(34a),第4内部板(34a)具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延伸的第1贯通部分(34o),第1贯通部分(34o)包含有在多个扁平管(28)并排的方向上依次并排的导入空间(34x)、喷嘴(34y)和上升空间(34z),喷嘴(34y)的宽度比导入空间(34x)的宽度短,并且比上升空间(34z)的宽度短。

    热交换器单元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7602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80021462.8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热交换性能的热交换器单元。热交换器单元(42)包括第一热交换器(52)和第二热交换器(62)。第一热交换器(52)具有第一集管(523)和第二集管(524)以及由分别与第一集管(523)以及第二集管(524)连接的多根扁平多孔管构成的第一扁平管组(500)。此外,第二热交换器(62)与第一热交换器(52)并排设置,并且配置于比第一热交换器(52)靠由室内风扇(41)产生的空气流的下风侧。此外,第二热交换器(62)具有第三集管(623)和第四集管(624)以及由分别与第三集管(623)和第四集管(624)连接的多根扁平多孔管构成的第二扁平管组(600)。此外,第四集管(624)使从第三集管(623)流入的制冷剂流出至第一集管(523)。

    热交换器或冷冻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0236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80017565.7

    申请日:2018-03-22

    Abstract: 在室内热交换器(25)的上风热交换部(50)中,在从上风第1集管(56)的第1气体侧出入口(GH1)流入的制冷剂从上风第2集管(57)的第1液体侧出入口(LH1)流出的情况下,形成有供过热状态的气体制冷剂流动的第1过热域(SH3)和供过冷却状态的液体制冷剂流动的第1过冷却域(SC1)。上风折返配管(58)形成使上风第1集管(56)和上风第2集管(57)连通的上风折返流路(JP1)。上风第1集管(56)形成与第1过热域(SH3)连通的上风第1空间(A1)和上风第2空间(A2)。上风第2集管(57)形成经由上风传热管(45a)而与上风第1空间(A1)连通的上风第3空间(A3)和与第1过冷却域(SC1)连通的上风第4空间(A4)。上风折返流路(JP1)使上风第2空间(A2)和上风第3空间(A3)连通。

    室内热交换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8501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80020896.1

    申请日:2017-04-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 F24F13/30 F25B39/00 F28F1/32

    Abstract: 提供可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并且冷凝水的排水容易的室内热交换器。第一传热翅片(31)和第二传热翅片(32)分别具有:上风侧的主部(33),其形成有供第一扁平管(21)和第二扁平管(22)插入的缺口(35);和下风侧的连通部(34),其位于与缺口(35)的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第一热交换部(11)和第二热交换部(12)弯曲成,各层的第一扁平管(21)和第二扁平管(22)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上风侧为内周侧,下风侧为外周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