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序出行集的电动汽车集群充电需求与放电能力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7457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90387.5

    申请日:2019-09-20

    Inventor: 梁海峰 李梓杨

    Abstract: 一种基于时序出行集的电动汽车集群充电需求与放电能力模型建模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建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首先对城市居民出行统计数据中的时间与空间特征量的分布参数进行数学拟合,然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抽取时序出行集特征量,构造出行链以模拟连续数周时间尺度内大规模EV集群出行场景,接下来依据电动汽车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判据,计算电动汽车集群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特性,进一步计及集群车网互动参与率以及安全充放电可控区域约束条件,计算电动汽车集群放电能力的时空分布特性。该模型能够体现大规模电动汽车广泛随机接入电网的充电集聚特性以及集群放电潜力。本发明为通过政策引导或是相关的激励措施来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奠定了基础。

    一种配电网低碳环保水平动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656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77375.2

    申请日:2018-06-07

    Inventor: 梁海峰 齐士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低碳环保水平动态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充分考虑了将气体排放、噪声和扬尘三个污染要素作为评估效果指标,从驱动因素、技术支持要素、中间因素和效果指标四个方面入手,由浅及深地细化抽象出配电网低碳环保水平在城市配电网中各方面的表现形式,根据评估指标和相关因素的耦合制约关系,建立了配电网低碳环保水平动态评估原理模型,并依照变量赋值、仿真计算和灵敏度分析的步骤,得到评估指标的输出结果和相关变量的灵敏程度。本发明摆脱了传统评估方法的静态局限性,考虑了变量之间的反馈制约关系,将评估方法的相关因素联系动态化,同时将评估的时间尺度多级化,更加符合电网的发展特点。

    一种面向供电能力提升的配电网双层扩展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318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77581.3

    申请日:2018-06-07

    Inventor: 梁海峰 王泽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考虑供电能力提升的配电网双层扩展优化规划方法。该方法在现有配电网的基础上,通过对网架结构和负荷特性的分析,在考虑综合布线方式和新增供电区域和原有供电区域之间的联系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扩展配电网网架、安装电源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该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将扩展规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模型以经济性指标和网络风险系数作为目标为新增配电区域进行布线规划,第二层模型以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等作为目标,用于配电网整体的优化规划。使用该种规划方法,可以在不影响电网可靠性的程度上尽可能提高电网供电裕度和设备利用率。

    采用直流孤岛方式外送风电送端风火配比选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972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024612.3

    申请日:2016-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一种采用直流孤岛方式外送风电送端风火配比选取方法,所述方法首先根据风电场的典型日风速估计风电场基地年出力特性,并对一年内的风电场出力数据进行概率化处理;然后引入可靠因子αε和火电机组的最小出力因子β,根据可靠因子确定火电机组的热备用容量,根据最小出力因子计算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确定风火配比K,同时以利用直流系统的快速调节性作为该配比选择的补充。本发明依据风电场出力的概率送端系统的可靠性选择配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是选择风电场风火配比的一种可行方法。特别是在风电场基地远离煤电基地,且运输煤成本很高的情况下,本发明提出的配比选取方法,可以减少火电场的投资,提高风电利用效率,降低电价。最后,以某风电场基地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情景模式仿真的电动汽车集群模型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9251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528794.3

    申请日:2015-08-26

    Inventor: 梁海峰 尤阳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一种基于情景模式仿真的电动汽车集群模型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在确定电动汽车各种可能发生的运行场景基础上,得到电动汽车各场景转换行驶里程分布曲线以及初始SOC0分布,然后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方法对电动汽车状态随机抽样,通过情景仿真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时序分布特性的统计模型,进一步建立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放电集群模型。充放电集群模型以24小时为周期体现出规模化电动汽车时序分布特性。该模型能够体现大量的电动汽车广泛随机接入电网的充放电集聚特性。本发明为通过政策引导或是相关的激励措施来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奠定了基础。

    一种三相输电线路工频序阻抗在线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111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5848.2

    申请日:2016-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08

    Abstract: 一种三相输电线路工频序阻抗在线测量方法,所述方法首先根据三相不对称线路的阻抗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得出电路模型的欠定性方程组。然后针对阻抗计算方程组的欠定性,通过对线路的相关电压与电流量进行多次测量与处理,形成超定方程组。最后利用复数域内的最小二乘法,对超定方程组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三相不对称输电线路各序阻抗参数。本方法考虑了输电线路不对称的情况,并计及线路之间存在的互阻抗,能够用于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序阻抗参数的在线测量,对电力系统的在线分析和状态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搭建三相不平衡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兼顾车主满意度的电动汽车最优峰谷分时电价定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79299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10741709.2

    申请日:2013-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车主满意度的电动汽车最优峰谷分时电价定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最后一次行程结束时刻和日行驶里程的概率模型;(2)建立电动汽车充放电的需求响应模型:(2a)A类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模型;(2b)B类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模型;(2c)C类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模型;(3)建立最优峰谷分时电价求解模型。本发明从影响电动汽车功率需求的两大因素,即充电开始时刻以及日行驶里程入手,建立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模型,然后基于电动汽车车主满意度以及电网利益的考虑,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的最优峰谷分时电价求解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峰荷机组以及线路的投资。

    一种直流孤岛外送风电的变电流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0504844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28795.8

    申请日:2015-08-26

    Inventor: 梁海峰 李怀科

    Abstract: 一种直流孤岛外送风电的变电流控制策略,所述策略通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直流电流参考值Idref来满足输送可控可变功率的控制要求。首先通过实时计算得到送端系统直流电流的参考值Idref,然后根据参考电流进行控制,满足系统输送功率要求;其次在控制过程中,当功率变化过大时,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增加了电流保护模块。本发明不仅减少了直流孤岛外送风电对常规机组的需求,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减小了投资,而且通过电流保护模块保证了直流孤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种考虑动态潮流的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714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45723.6

    申请日:2022-07-20

    Inventor: 梁海峰 刘子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动态潮流的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评估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分析综合能源系统供能结构并建立能源转换单元模型;基于电网、气网、热网传输的不同时间尺度建立电气热系统动态网络潮流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基于电气热系统动态网络潮流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并分析其能流关系;基于可靠性、经济性、能耗水平和环保水平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最优最劣法所得主观权重和采用熵权法所得客观权重综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评价并建立障碍度模型分析其薄弱环节。本发明能从不同维度分析系统发展水平与改进方向,引导合理的工程设计建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