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机氧化物高效量子点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7210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88242.9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全无机氧化物结构量子点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池由PbSe/CdSe核壳量子点薄膜、NiO薄膜和ZnO纳米薄膜以及阳极和阴极组成,NiO薄膜作为空穴的收集层;ZnO纳米薄膜作为电子的收集层;PbSe/CdSe核壳量子点薄膜与ZnO纳米薄膜界面构成异质结,形成的电势差有助于光生电子从PbSe/CdSe核壳量子点薄膜迁移进入氧化物电子收集层,PbSe/CdSe核壳量子点薄膜与NiO薄膜界面构成异质结;阳极为ITO电极;阴极为Ag电极。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NiO薄膜的制备;2、PbSe/CdSe核壳量子点的合成与薄膜制备;3、ZnO纳米薄膜的制备;4、蒸镀电极。

    一种片上多组分气体传感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5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20380.4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外分析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上多组分气体传感系统,包括近红外窄线宽探测激光器、近红外可调谐泵浦激光模块、近红外宽带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片上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纤耦合器、光纤分束器、光纤滤波器、低通滤波模块、相位调整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本发明通过优化光子晶体的结构,产生八个模式,八个模式具有接近200nm的慢光带宽。探测激光在1550纳米处能激发近红外宽带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的偶模。泵浦激光在气体吸收峰波长处能激发近红外宽带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的偶模或者奇模,这些模式能覆盖1500‑1700nm范围内产生慢光效应,实现多组分气体检测。

    一种基于谷光子晶体波导边界态的气体传感装置及气体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50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05161.9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谷光子晶体波导边界态的气体传感装置及气体检测方法,属于红外分析物检测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常规光子晶体波导存在的损耗大、器件难以拐弯及性能易受工艺误差影响的问题,本发明的传感装置包括谷光子晶体波导传感模块、输入光源模块、偏振控制器、输入锥形光纤、输出锥形光纤、输出光探测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第二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对谷光子晶体波导传感模块的谷光子晶体波导改变晶格的对称性形成拓扑绝缘体,利用拓扑保护的边界态实现“Z”形光路传输,可以有效减小传感装置的尺寸,同时降低了传感器的损耗并提高鲁棒性,降低了工艺误差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一种片上微腔双光梳传感器及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0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270633.X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上微腔双光梳传感器及其应用和应用方法,属于光波导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片上微腔双光梳传感器包括硅波导衬底、光纤耦合输入倒锥形模斑转换器、微腔耦合总线直波导、克尔波导微腔、金属接触、光纤耦合输出倒锥形模斑转换器、传感波导和热电半导体制冷片;该片上微腔双光梳传感器与混合偏振泵浦激光模块、电学控制系统、光谱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可组装形成一种基于偏振复用单腔克尔双梳的片上气体检测装置,该片上气体检测装置利用混合偏振泵浦激发的正交偏振克尔双梳作为光源,集成高灵敏度、高紧凑性的传感波导,具有可同时多痕量气体探测能力,对采集的多外差干涉射频谱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完成多种气体的种类与浓度的反演。

    一种基于二阶光子带隙慢光波导的光热干涉光谱气体传感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67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049935.3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阶光子带隙慢光波导的光热干涉光谱气体传感装置,包括近红外激光器、光纤准直器、第一近红外透镜、气室、第一窗口片、基于二阶光子带隙慢光波导的光热干涉光谱气体传感器、第二窗口片、中红外透镜、中红外激光器、第二近红外透镜、二次谐波信号提取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和探针台。本发明中的基于二阶光子带隙慢光波导的光热干涉光谱气体传感器的体积小,具有便携性,同时在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产生慢光效应,增强分析物对中红外抽运光的吸收,增强近红外探测光的相位变化,并且使用悬浮结构的光子晶体波导增强光与分析物的作用效果,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一种基于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狭缝光波导传感器及制备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756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839539.1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狭缝光波导传感器,涉及红外分析物检测领域。包括输入锥形耦合波导、输入矩形波导、内嵌金属天线的传感波导、输出矩形波导、输出锥形耦合波导;沿截面方向上,内嵌金属天线的传感波导包括衬底、金属天线、第三高折射率芯层、第三低折射率包层,衬底为氟化钙,低折射率包层为空气,高折射率芯层为硫系玻璃;高折射率芯层位于衬底上,高折射率芯层中间形成狭缝,金属天线的一部分嵌入芯层、另一部分悬浮于狭缝中。本发明在实施传感时,将待测物填充狭缝。利用狭缝波导将光限制在狭缝中,增强了金属纳米天线缝隙附近的电场,由于缝隙周围填充了待测物,使待测物充分利用增强区域的电场,从而有效增强了待测物对红外光的吸收,提高了传感性能。

    基于自适应区间PID控制的气体多通池温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033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83103.0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1/42 G01N21/01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自适应区间PID控制的气体多通池温控系统及方法,属于气体多通池温控领域,气体样品池外壁使用加热膜包裹实现对气体多通池的加热,PT10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置于气体样品池外壁与加热膜之间实时检测气体多通池工作温度,气体多通池整体采用保温隔热棉形成保温作用。针对被控对象结构复杂响应较慢引起超调量大问题,在传统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改进,将控制过程根据温度偏差值细分为多个区间,在每个区间内根据区间值和温度偏差值的变化率对比例放大系数、积分系数、微分系数进行设定,实现了自适应区间PID控制算法,使温度控制快速且无超调。为二氧化碳同位素检测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基于胶体硒化铅量子点的集成电路芯片微区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7431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05655.8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胶体硒化铅量子点的集成电路芯片微区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完成对集成电路微米级区域进行温度检测、检测设备体积和重量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步骤为:制备胶体硒化铅量子点;在集成电路板表面沉积胶体硒化铅量子点;选择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并形成平行光束;激光束照射芯片表面的胶体硒化铅量子点使其产生光致发光;图像采集系统收集红外光;红外光谱仪接收红外光信号,并显示其相应的发光光谱;计算集成电路芯片微区表面一点的温度。

    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制作及温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65706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405996.4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制作及温度检测方法。制作方法分为选定多种尺寸的胶体PbSe量子点,制备胶体PbSe量子点溶液,将胶体PbSe量子点温度敏感荧光材料溶液和三氯乙烯溶液分别注入型号相同的空心光纤中并进行封装,完成胶体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敏感元件的制作,构建胶体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等五个步骤。温度检测方法分为制作胶体PbSe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标定胶体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应用胶体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温度传感器进行多点温度检测等三个步骤。本发明所设计的装置可实现多点的温度检测,所采用的荧光材料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高量子产率,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基于碳量子点的载流子注入式蓝光和白光LED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1555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61181.6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6 H01L33/0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载流子注入式蓝光和白光LED及制作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毒性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以3.3nm碳量子点作为发光层,通过控制器件的电子迁移层和阴极的厚度及其材料,通过载流子注入发光层,从而实现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其结构包括:导电玻璃,即ITO薄膜的玻璃衬底(1),PEDOT:PSS空穴注入层(2),Poly-TPD空穴迁移层(3),碳量子点发光层(4),TPBi或ZnO电子迁移层(5),LiF/Al或Al阴极(6)。以碳量子点作为LED的发光层材料,不但具备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如光饱和度高、寿命长等优势,而且具备无毒、制备成本低、绿色环保等独有优势。该方法可被广泛用于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