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智能汽车开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43347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90576.7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环形智能汽车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开关按钮、中间滚轮、控制器和微型振动马达的环形壳体;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处理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并向各模块发出相应指令的MCU微控制器;用于采集开关信号的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用于驱动点亮OLED小灯的OLED灯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振动马达的振动马达驱动模块;用于连接汽车蓝牙装置并收发信号的蓝牙模块。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较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方便携带,既具有舒服的触感,且可进行个性化或私人化订制。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46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45786.3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PLA、PBAT粒料及BF纤维放置于真空烘干箱,PLA设置时间48h,设置温度为70℃,将PBAT颗粒在30℃烘干24h,BF纤维置于110℃中干燥24h;将BF纤维用KH‑550硅烷偶联剂预润处理1.5小时;准确称取PLA、PBAT、MDI并混合均匀;其中,PLA与PBAT的配比为90/10,MDI用量控制在树脂总量的0.50%;混料时转矩流变机第一区及第二区设置温度均为185℃,混料时间为20分钟,转速设置10rpm;将步骤(3)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基体与步骤(2)的BF纤维熔融共混,制备玄武岩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热性能、拉伸性能、韧性均有所提高,且材料绿色可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可以替代部分石油基材料在工业产品上的的使用需求。

    一种基于甲虫鞘翅特征的新型仿生吸能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28916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219065.6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甲虫鞘翅特征的新型仿生吸能管结构,该吸能管结构是一种从甲虫鞘翅微观结构获得、具有孔柱、加强肋和异种材料布置特征的多胞薄壁管,通过仿生得到的两种不同特性材料的合理配置和截面形式,达到了改善薄壁管吸能性能的目的,由于截面形式简单,加工相对容易,成本较低,同时由于碳纤维有着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轻量化效果显著,使用时降低能耗,相对利用率较高。用于替换现有吸能盒或类似吸能部件,既能实现车辆减重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又能实现对碰撞能量的充分吸收,降低碰撞或冲击事故发生时对车辆主体和车内人员的伤害。

    基于机器学习的仿生自相似分层结构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578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56512.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机器学习的仿生自相似分层结构性能预测方法,用有限元仿真或者实验方法得到该结构模型的初始数据库,并对初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清理;用GA进行变量筛选,根据帕累托占优思想对筛选的变量进行优劣处理,通过随机选取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用十折交叉验证法结合R^2的评价方法确定最终数据集选择方式以及对应的权值与阈值;建立最终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测试数据集对上述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评估。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与已知数据相结合,利用数据进行驱动的模式对该结构的吸能性能进行预测,当仿生自相似分层结构的几何参数或者种类等发生变化时,只需要通过改变模型中有限变量就能得到新的模型以适应新的结构。

    一种可调节正负泊松比的预碰撞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52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781676.9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正负泊松比的预碰撞装置,外罩由软质韧性材料制备,车载碰撞结构的内部芯材为可变正负泊松比的多胞结构,用于改变内部芯材结构的仿生微结构动作控制器、用于获得本车运行信息的CAN车载网络、用于检测障碍物运行信息的目标运动状态传感器、判断障碍物类型的碰撞目标类型判断单元、用于接收CAN车载网络数据、接收目标运动状态传感器数据、障碍物类型,并判断本车与障碍物的碰撞是否无法避免的碰撞预判单元、实时监测本车与障碍物是否发生接触,并将检测结果实时传输给碰撞预控制单元的碰撞监测单元;当障碍物为生物体或非生物体时,利用碰撞预控制单元控制仿生微结构动作控制器将内部芯材切换为负泊松比结构或正泊松比结构。

    一种基于多工况的混合梯度笼式吸能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8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30314.5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工况的混合梯度笼式吸能结构及其加工方法,该笼式吸能结构包括沿X向、Y向、Z向依次排列的笼式胞元体以及用于将X向、Y向上相邻两个笼式胞元体连接的连接臂;其中,所述笼式胞元体是由空间垂直且上端面与下端面均沿中心线交叉重叠设置的两个相同结构的正六边形构成,使笼式胞元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十字交叉结构,四个侧壁为V型结构;所述连接臂包括等壁厚连接臂、变壁厚连接臂;该吸能结构在斜向冲击时吸能效果好,碰撞时初始峰值低。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双平台填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4529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0876625.7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双平台填充结构,包括至少四个微元胞,所述微元胞由两个对称的内凹三角胞元体组合构成;所述内凹三角胞元体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所述第一吸能件、第二吸能件的顶端和底部均通过一个连接块连接;第一吸能件包括上水平连接部、第一吸能部、第二吸能部、传力部、第三吸能部、下水平连接部;所述微元胞在X向、Y向上依次排列组合,相邻两组微元胞之间形成八边形吸能区,该填充结构利用八边形吸能区即可实现对人与汽车的双向保护功能。

    交通智能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7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51723.9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智能引导系统及引导方法,包括视频采集设备、视频分析判断设备、第一无线信号传输设备、激光灯控制器、信号灯控制器、第二无线信号传输设备、激光灯组、信号灯,其特征在于、警示激光灯、报警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所述视频分析判断设备包括信息提取模块、计算模块、记忆模块、比较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q1=N/t0计算出实时车流量,将实时车流信息发送到比较模块中;所述比较模块包括交通压力识别模块和路段异常判断模块。该系统可根据下游实时路况对上游车辆进行提示,对不熟悉路况的司机进行引导,能够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并且在行人过街时提供保护作用,避免路口行人过街秩序混乱。

    一种智能汽车方向盘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7467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801084.8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智能汽车方向盘,所述新型智能汽车方向盘包括构成方向盘本体的金属骨架、微元胞填充层和外表面蒙皮,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应变片,转向轴连接配合杆,安全气囊,左侧多功能开关,右侧多功能开关,辐条多功能开关,控制器,状态提示灯和线束若干;所述微元胞填充层设置在方向盘本体内部;所述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和控制器设置在方向盘本体中的微元胞填充层内部,左侧多功能开关和右侧多功能开关套装在方向盘本体的左右两侧,辐条多功能开关设置在方向盘本体辐条的上面,状态提示灯设置在方向盘本体的外表面。该方向盘在获得执行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操作快捷、简单。

    一种可承受斜向冲击的主动吸能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191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226683.3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承受斜向冲击的主动吸能结构及控制方法,包括:车载CAN网络、碰撞预判单元、目标运动状态检查单元、目标类型识别单元、前端吸能结构动作单元和前端吸能结构控制器,前端吸能结构动作单元包括:动作器和动作器供电电源,动作器由两个缠绕有电磁线圈的电磁铁构成,前端吸能结构控制器包括前纵梁的正面碰撞折叠压溃模块和侧面碰撞折叠压溃模块,其中正面碰撞折叠压溃模块和侧面碰撞折叠压溃模块均分为需保护对象模式和需抵抗模式;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场景主动改变承受冲击结构的力学特点。当车辆受到斜向冲击时,可以使吸能盒及前纵梁等产生稳定的压溃型式,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