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接蜂装置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183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753226.9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繁殖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一收放箱和若干个寄生筒柱,在收放箱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于将若干个寄生筒柱插装在收放箱内部,收放箱为种蜂提供更替区;寄生筒柱包括内圆柱和外圆筒,且内圆柱设置在外圆筒的内部,通过将内圆柱提出后在内圆柱的外壁涂抹寄生卵以提高寄生卵涂抹的便利性,寄生筒柱为种蜂提供寄生繁殖区;在外圆筒底部设置有底座和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杆在实现内圆柱与外圆筒的固定连接的同时,通过连接杆之间的镂空区域形成诱蜂多通道,使得收放箱内部的种蜂通过多通道进入寄生筒柱进行寄生繁殖,提高了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且整体操作过程简单。

    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6375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06956.2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繁育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浅黄恩蚜小蜂的初代雌蜂和初代雄蜂交配,以螺旋粉虱为初级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所述浅黄恩蚜小蜂母代雌蜂交配后,再次以螺旋粉虱为寄主进行繁育,获得所述浅黄恩蚜小蜂雌蜂。本发明方法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耐高温能力更强;对烟粉虱等粉虱害虫的取食和寄生数量更多,具有更强的控害能力,为进一步工厂化高效繁育自复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和提升浅黄恩蚜小蜂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雪莲果为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2686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13801.3

    申请日:2017-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雪莲果为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的方法,涉及一种繁育丽蚜小蜂的新方法,以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以温室白粉虱为寄主,进行丽蚜小蜂的工厂化大量繁育:(1)健康雪莲果植物的培育;(2)温室白粉虱种虫繁育;(3)温室白粉虱寄主若虫大量繁育;(4)丽蚜小蜂种蜂生产;(5)丽蚜小蜂大量繁育。本发明以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缩短了温室白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繁育周期,进一步提高了丽蚜小蜂大量繁育的品质,对丽蚜小蜂工厂化繁育有积极地意义。室白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繁育周期,进一步提高了丽蚜小蜂大量繁育的品质,对丽蚜小蜂工厂化繁育有积极地意义。

    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68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45652.3

    申请日:2016-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在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赤眼蜂的过程中,将小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不低于4:1的比例,并控制蜂卵比不低于5:1的比例同时混合接入柞蚕卵,可以实现利用柞蚕卵同时成功大量繁育二种赤眼蜂的目的。本发明为尝试开发基于柞蚕卵的“一卵多蜂”系列产品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开创基于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赤眼蜂繁育与利用新模式,极大推动除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以外优势赤眼蜂种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大、小卵繁育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害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63327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3548.1

    申请日:2015-0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小卵繁育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害虫的方法,根据害虫种类不同,在害虫产卵初期,将大卵繁育赤眼蜂与小卵繁育赤眼蜂按(3~5:1)的比例混合释放,间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4次;大卵繁育赤眼蜂为利用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小卵繁育赤眼蜂为利用米蛾卵或麦蛾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及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本发明将大卵繁育赤眼蜂种类和小卵繁育赤眼蜂种类混合释放,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极大降低防治成本,有利于赤眼蜂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及释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0450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0029.6

    申请日:2013-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在释放装置的承重空间注入配重物,在寄主卵空间放入繁育寄生蜂的卵;再将盖子扣在杯体上构成一体;把含有寄生蜂的释放装置均匀抛投到水田中,使其自动漂浮于水面,寄生蜂的卵羽化后主动从出蜂孔爬出并搜寻害虫寄主卵;田间放蜂时,操作人不用下水田,在稻田池埂上即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释放装置抛向水田内,在重力作用下,释放装置底部先落入水中,在杯体外缘环浮力的作用下,释放装置不会沉入水底,装有赤眼蜂的上部空间会漂浮于水面,即时有少量水从出蜂孔进入,也会通过漏斗状隔板流入盛有沙子的下部空间;避免捕食性天敌对寄主卵的取食,防止雨淋,不积水,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释放装置制作材质均为玉米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左右即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持续释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0641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074834.8

    申请日:2012-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持续释放方法,在需防治区域根据虫口密度与防治需要布设若干释放点,每点安装一套释放装置。释放装置的释放筒为壳体结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装的实心盖和网盖,释放筒的中部设有网隔;在防治区域布设寄生性天敌昆虫释放装置,可实现天敌昆虫的持续释放,能够有效针对防治对象世代交替、虫龄混杂等复杂情况,延长防治时间,增强防治效果;通过将天敌种群的维持工作下移至用户终端,以较易获得的替代寄主进行天敌种群维持,减少了实施防治的中间环节,可节约生防费用;特别是在需要进行化学防治时,可将天敌转移出施药区域,能够兼顾实施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一种柞蚕蛾粉的加工工艺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44231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051645.2

    申请日:2008-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蛾粉的加工工艺,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原材料柞蚕蛾人工分成雄柞蚕蛾和雌柞蚕蛾,分别去翅,将雌柞蚕蛾用绞肉机破腹后,加入质量体积比为1∶2的水浸泡并且搅拌,然后过筛,筛孔孔径为3×3mm,使卵粒能滤过筛孔,而蚕蛾其它部位体积较大,留在筛中,收集去卵后的雌柞蚕蛾残渣;将收集的雌蛾残渣和雄柞蚕蛾分别在40-60℃下烘干,粉碎成200-400目粉末,含水量低于8%;此方法在不破损蚕蛾卵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蚕蛾废渣加工成蚕蛾粉,可作为生产赤眼蜂的副产品,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变废为宝。

    利用盒式放蜂器一次放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3026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017085.X

    申请日:2006-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盒式放蜂器一次放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是将相隔5-7天的两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被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用赤眼蜂包装机定量包装成盒,释放时每亩地放两点,选地块上风头按60cm/垄的第10垄为第一个放蜂垄,距地头5米为第一个放蜂点,顺垄走每隔20米为一个放蜂点,以后每隔28垄为一个放蜂垄。在玉米螟发生初期放一次赤眼蜂即可。便于储藏及运输,使用方便,放蜂次数只需一次,节省人力物力,采用盒式放蜂提高了赤眼蜂寄主卵的防雨防晒等抗逆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