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重组短芽孢杆菌生产磷脂酶D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780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572985.8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重组短芽孢杆菌生产磷脂酶D的方法,以含有来源于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的PLD基因序列的质粒pUC57-PLD anti为模板,扩增PLD基因;将PLD基因与载体PNCMO2连接得到质粒PNCMO2/PLD,然后转化进E.coli保存;随后从E.coli中提取质粒PNCMO2/PLD转化进B.choshinensis得到重组菌B.choshinensis/PNCMO2-PLD,然后发酵培养,胞外表达PLD。本发明中的重组质粒稳定,细胞毒性小,可实现高密度胞外表达磷脂酶D。

    异步切换的三区带模拟移动床

    公开(公告)号:CN105617714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1031799.1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姚传义

    Abstract: 异步切换的三区带模拟移动床。设有恒流泵、切换阀、反压阀和N根色谱柱、N个单向阀、2N个四通;原料液及洗脱液分别由恒流泵输送到原料液阀和洗脱液阀,原料液阀和洗脱液阀均为1进N出的切换阀,任一时刻只有一个出口与进口连通;N根色谱柱串联,每根色谱柱进口端连接一个四通,四通另三个口连接上一根色谱柱出口、原料液阀、洗脱液阀,每根色谱柱出口也连接一个四通,四通另三个口连接下一根色谱柱进口、萃取液阀和萃余液阀,萃取液阀和萃余液阀为N进1出的切换阀,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进口与出口连通,萃取液阀出口连接萃取液恒流泵,萃取液恒流泵外接反压阀,而后接萃余液收集瓶;萃余液阀出口与萃余液收集瓶相连,相邻四通之间设有单向阀。

    异步切换的三区带模拟移动床

    公开(公告)号:CN10561771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1031799.1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姚传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5/1842 B01D15/424

    Abstract: 异步切换的三区带模拟移动床。设有恒流泵、切换阀、反压阀和N根色谱柱、N个单向阀、2N个四通;原料液及洗脱液分别由恒流泵输送到原料液阀和洗脱液阀,原料液阀和洗脱液阀均为1进N出的切换阀,任一时刻只有一个出口与进口连通;N根色谱柱串联,每根色谱柱进口端连接一个四通,四通另三个口连接上一根色谱柱出口、原料液阀、洗脱液阀,每根色谱柱出口也连接一个四通,四通另三个口连接下一根色谱柱进口、萃取液阀和萃余液阀,萃取液阀和萃余液阀为N进1出的切换阀,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进口与出口连通,萃取液阀出口连接萃取液恒流泵,萃取液恒流泵外接反压阀,而后接萃余液收集瓶;萃余液阀出口与萃余液收集瓶相连,相邻四通之间设有单向阀。

    壳聚糖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329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51100.4

    申请日:2013-04-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壳聚糖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涉及壳聚糖。提供壳聚糖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壳聚糖为一种高分子壳聚糖,相对分子量为20000~30000。所述化妆品为发用香波组合物,包括A相和B相,A相包括去离子水、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椰油酰胺二乙醇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乳酸和壳聚糖,去离子水、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椰油酰胺二乙醇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乳酸和壳聚糖按质量百分比为去离子水为69.13%~77.27%、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为14%~16%、椰油酰胺二乙醇胺为4%~6%、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为4%~6%、乳酸为0.5%~2%和壳聚糖为0.2%~0.8%;B相为防腐剂,防腐剂为0.03%~0.07%。

    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563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010579428.8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涉及L-色氨酸。先对ATCC 27325进行筛选,制作成冷冻甘油管,然后接种于一级摇瓶种子培养基培养成一级种子,再接种于种子罐中培养成二级种子,最后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发酵,发酵采用在菌体进入对数期时开始流加浓度为200~300g/L的邻氨基苯甲酸,初始流加速度为0.1~0.3g/L/h,之后逐渐增大,至发酵结束时流加速度为0.6~0.8g/L/h。采用发酵法生产的L-色氨酸的产量可达40~50g/L,糖酸转化率20%~22%,且发酵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满足工业化生产L-色氨酸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流加底料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8564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227917.7

    申请日:2010-07-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流加底料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方法,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工艺,提供一种流加底料发酵罐生产纳他霉素的方法。将纳他霉素生产菌株褐黄孢链霉菌活化后转接至种子培养基培养后再转接至一级、二级种子罐中培养,然后接入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并在发酵培养24~48h、60~80h、90~100h时,通过恒速流加初始培养液质量体积的5%~20%发酵培养基,培养,待发酵液呈米黄色稍深,菌丝衰老,趋于自溶,染色浅时放罐,此时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达到9.5~11.5g/L。采用底料流加方法,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纳他霉素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一倍以上,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设备要求低,效果佳等优势。

    产角鲨烯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265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546695.3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产角鲨烯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为野生型菌株,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以延长酶基因(elogase,elo1)两端序列为同源臂、博来霉素为筛选标记的elo1基因敲除载体pBlue‑ZEO‑elo1和以18sRNA为同源臂、潮霉素为筛选标记的磷脂酸磷酸酶基因(phosphatidic acid phosphatase,pap)干扰载体pBlue‑HYG‑siRNA‑18s,将两个载体同源重组结构域线性化后电转进入裂殖壶菌内,得到一株elo1基因敲除结合pap基因干扰的高产角鲨烯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株,命名为MIX菌株。本发明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了碳代谢流向,抑制了裂殖壶菌油脂合成的能力,为角鲨烯合成提供了更多的碳通量。本发明为裂殖壶菌实现多基因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裂殖壶菌生产角鲨烯奠定了实验基础。

    海洋微塑料上致病性弧菌相对丰度的实时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4215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4198.4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微塑料上致病性弧菌相对丰度的实时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得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海洋微塑料上弧菌相对丰度的历史实际值;将所获得的数据整理成样本数据集,并对环境因素数据进行预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样本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使用所述训练集进行训练;使用所述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测试及评估,获得测试结果;将海洋观测站监测到的环境因素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获得海域海洋微塑料上弧菌相对丰度的实时预测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微塑料上微生物相对丰度实时监测的问题,为水产养殖区水产品的致病微生物病害监测及预防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