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298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6541.X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28B1/00 , C04B35/447 , C04B35/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1/001 , C04B35/447 , C04B35/622 , C04B2235/656 , C04B2235/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打印制备陶瓷微球装置和方法。步骤一:将陶瓷粉体、交联剂、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形成浆料,并且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陶瓷粉体5%‑50%,交联剂0.5%‑2%,其余为去离子水;步骤二:配制固化液,将步骤一中交联剂对应的交联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搅拌均匀;步骤三:根据打印要求设置待加工陶瓷微球的工艺参数,包括正压、负压、保压时间、接收距离;步骤四:将按照步骤一形成的浆料转移至针筒中。采用滴落法制备微球一些关键指标如粒径可控、球形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改进。相应地,本领域亟需寻找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质量和工艺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467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57622.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微球3D打印喷头及打印方法,打印喷头包括固定板,移动装置,喷头装置,针头套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固定在固定板上;喷头装置安装在移动装置上,其中喷头装置包括喷头固定板、针筒以及安装于针筒上的针头,在移动装置的带动下喷头可上下移动,针头安装在喷头固定板上;针头套装置包含针头套固定板和针头套,针头套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板上,针头套固定于针头套固定板上。本发明通过移动装置、喷头装置和针头套装置的互相配合,使细胞微球在打印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到外界力的作用而被破坏或脱落,保证打印效果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648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55074.7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细胞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羟基磷灰石纳米线进行消毒杀菌,配置羟基磷灰石纳米线悬浮液;配制细胞悬浮液;将羟基磷灰石纳米线悬浮液与细胞悬浮液混合得到混合悬浮液;将混合悬浮液接种到低吸附96孔板中,混合悬浮液中的细胞和羟基磷灰石纳米线经过孵育形成细胞微球。本发明的细胞微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细胞微球制备工艺复杂、细胞活性低的问题,通过羟基磷灰石纳米线与细胞悬液共同培养,能够有效得到细胞微球,并保证细胞微球的活性,同时增强其分化能力。本发明中的细胞微球还能够用于制备类器官或用于生物3D打印搭建大尺寸的高细胞密度仿生组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14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24799.3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PC: B29C64/118 , B29C64/314 , B33Y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高陶瓷颗粒浓度的柔性3D打印生物支架方法,涉及生物支架制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3D打印生物支架高陶瓷颗粒浓度和柔性之间不可兼得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良后的3D打印技术,能够兼顾支架的高陶瓷颗粒浓度和柔性,是支架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柔性,满足临床生物力学需求;能够对支架进行塑形,能够更加服贴合缺损区域,同时在有限的手术操作空间内,可弯曲的柔性支架更利于术者的操作,便于支架的植入;制作方法简单,添加入相应浓度和比例的PEG,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制作成本低,并不会明显增加制作成本;生物相容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46204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139620.3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检测装置,用于对待测样本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括微流控盘片、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盘、套筒、导电滑环、主轴、联轴器和伺服电机,微流控盘片安装在转盘的正面,转盘的背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固定槽,主轴和所述联轴器位于套筒的内部,联轴器安装在主轴和伺服电机之间,主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槽中;微流控盘片上设有检验槽,转盘的背面正对检验槽位置设有电磁铁;导电滑环套设于主轴的外侧,导电滑环的内筒随所述转动,导电滑环的外筒固定不动,主轴为空心结构,导电滑环的内筒的导线穿过主轴的中心,并与电磁铁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操作繁琐、磁力强度不可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2858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36881.6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9 , B29C64/295 , B29C64/393 , B33Y3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3D生物打印的打印喷头,包括喷头及包裹喷头外侧面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热阻丝和导管、导管的上端面开设圆形柱状通孔,沿圆形柱状通孔的内环面设置热阻丝,导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用于加热机构限位,固定座的背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固定座通过异极性铷磁铁吸合固定;热阻丝连接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用于设定加热机构温度参数,温控装置与热阻丝之间设置有导电盖板,温控装置与热阻丝通过连接导电盖板形成回路。本发明设置有用于包裹喷头的加热机构,配合温控装置实现打印材料精确预热控制;同时设置有用于保护喷头的固定座及与打印机固定的连接板,连接板与固定座吸合连接,便于安装及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099392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68366.X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抗菌型医疗导管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抗粘附材料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抗菌纳米粒子,后者通过物理方法均匀分散并负载于高分子基体材料,实现抗病菌粘附功能。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操作简单,提供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病菌、抗粘附性和耐久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与较低的熔融粘度,易于成型加工;适用于医疗导管、导线类产品及其器具。
-
公开(公告)号:CN10779151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189717.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29C64/135 , B29C64/147 , B33Y10/00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和光敏树脂复合光固化快速成型装置。包括液体槽,设置在液体槽内部的升降台和设置在液体槽两侧的两对传输辊,所述升降台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液体槽上方设置有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所述液体槽内装有液态光敏树脂,所述液体槽两侧设置有纤维增强材料送料装置和纤维增强材料收料装置,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纤维增强材料送料装置穿过两对传输辊回到纤维增强材料收料装置,通过激光器对经过液体槽上方的纤维增强材料作用给产品加料。整合了两种3D打印工艺。降低了需要两种3D设备需求的配置成本。增加了应3D打印条件不同而做出的可选择性,具有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4239572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2756806.7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29C64/393 , B29C64/209 , B33Y50/02 , B33Y3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生物打印用多打印喷头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包括喷头、导管、固定座以及连接板,多个所述打印喷头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打印喷头顺次打印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供气管路、气动滑块和用于配合气动滑块实现打印喷头分别移动的卡轨,所述气动滑块和打印喷头分别连接供气管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分别放置不同打印材料的打印喷头以及用于驱动多个打印喷头顺次打印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按程序设定驱动各打印喷头进行异步或同步打印,从而实现打印材料更换,提高3D生物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594329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590095.2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B29C64/135 , B29C64/147 , B33Y10/00 , B33Y3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和光敏树脂复合光固化快速成型装置。包括液体槽,设置在液体槽内部的升降台和设置在液体槽两侧的两对传输辊,所述升降台为四边形板状结构;所述液体槽上方设置有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所述液体槽内装有液态光敏树脂,所述液体槽两侧设置有纤维增强材料送料装置和纤维增强材料收料装置,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通过纤维增强材料送料装置穿过两对传输辊回到纤维增强材料收料装置,通过激光器对经过液体槽上方的纤维增强材料作用给产品加料。整合了两种3D打印工艺。降低了需要两种3D设备需求的配置成本。增加了应3D打印条件不同而做出的可选择性,具有经济效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