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3143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837193.6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注浆排水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步骤包括:a. 在待处理软基上制得桩孔1,并在桩孔1中灌入砂形成砂桩;b. 利用注浆管6依次将产脲酶菌菌液9和营养盐溶液10均匀注入砂桩中,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结晶技术使砂粒胶结,并控制产脲酶菌菌液9和营养盐溶液10的浓度,使桩体中的砂形成特定的胶结形式,保证其具有良好透水特性;c. 形成微生物注浆固化砂桩后,在砂桩与桩间土2共同构成的地基顶部铺设柔性透水砂垫层4,通过在柔性透水砂垫层4顶部施加预压荷载5,使桩间土2中的孔隙水沿着砂桩和砂垫层形成的排水通道排出,桩间土产生固结,微生物注浆砂桩、排水固结后的软土和上覆的柔性透水砂垫层就共同形成了承载力较高的复合地基。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08434.X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18 , C12Q1/6869 , C12Q1/6888 , G01N21/64 , G01N30/02 , G01N30/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评价方法,属于沥青生物老化领域,解决目前缺少直接从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评价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的问题,更客观地表征了抗生物老化剂对沥青路面中微生物侵蚀的抑制作用。本发明首先观察沥青抗生物老化剂作用前后沥青表面微生物活性变化,然后通过试验计算一定时间内抗生物老化剂的杀菌率,和抗生物老化剂在沥青中的残留率,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抗生物老化剂的抑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评价方法为表征沥青抗生物老化剂抑菌效果提供新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为研究高效、持久的抗生物老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老化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7150.5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区道路沥青路面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属于沥青抗老化剂研发领域,解决目前沥青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未考虑林区沥青路面微生物对沥青四组分降解效率差异的问题。本发明依据沥青四组分对微生物降解敏感性的不同,测定林区沥青道路上的优势菌种,选取相应合适的抗菌剂,再根据各层沥青四组分的含量和优势菌种对各组分的降解率,设计、优化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比例,制备高效的复合抗生物老化剂。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考虑了林区沥青路面优势菌种对沥青四组分降解效率的差异性,提出对沥青四组分均能高效降解的复合抗生物老化剂的复配方法,对提高沥青路面的抗生物老化性能、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7248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604388.4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的碳化修复方法,属于污染土修复领域。该方法包括复合污染土预处理、有机污染物分离抽取、固化剂掺混、污染土均混料的粒化、污染土均混颗粒的碳化、碳化污染土颗粒的储存养护、废液/废气收集、佘热利用、资源化利用几个步骤,通过实测复合污染土的有机物成分和浓度及重金属成分和含量、温度和含水率,来调节加热时间、固化剂掺量和碳化时间,从而达到最优工作效率。作业过程抽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收粉尘和废气、碳化重金属,该方法安全快捷、低碳环保、连续作业率高,生产出的碳化污染土颗粒具有硬度大、强度高、浸出率低,可用作路基、机场跑道、工程回填料等,具有巨大的工程建设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76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10071147.9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2D3/12 , C09K17/40 , C09K103/00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低温注浆的方法,步骤包括:a.将低温注浆设备的注浆花管2打入地基3;b.用离心分离去除掉已有生物酶后的微生物配置4℃低温菌液(菌液浓度OD600=1.2左右),与4℃氯化钙与尿素的混合液(氯化钙浓度为0.10mol/L~0.50mol/L,尿素浓度为0.10mol/L~0.50mol/L)混合制成微生物胶结液,并保持温度为4℃;c.将微生物胶结液4通过由1、2、5、6、7组成的低温注浆设备注入待固化土体;d.待注浆后的土体温度回升至15℃恒温后,静置1h;e.重复进行c、d两步操作,直至微生物胶结液无法注入土体或土体强度达到要求时,停止注浆。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71147.9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2D3/12 , C09K17/40 , C09K10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2 , C09K17/40 , C09K2103/00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低温注浆的方法,步骤包括:a.将低温注浆设备的注浆花管2打入地基3;b.用离心分离去除掉已有生物酶后的微生物配置4℃低温菌液(菌液浓度OD600=1.2左右),与4℃氯化钙与尿素的混合液(氯化钙浓度为0.10mol/L~0.50mol/L,尿素浓度为0.10mol/L~0.50mol/L)混合制成微生物胶结液,并保持温度为4℃;c.将微生物胶结液4通过由1、2、5、6、7组成的低温注浆设备注入待固化土体;d.待注浆后的土体温度回升至15℃恒温后,静置1h;e.重复进行c、d两步操作,直至微生物胶结液无法注入土体或土体强度达到要求时,停止注浆。
-
公开(公告)号:CN10522068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05038.3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电场联合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方法,步骤包括:a.在待加固地基上钻孔,成列间隔布置注浆管a和b,通过导线3将注浆管a与直流电源4的阴极连接作为阴极注浆管1,注浆管b与阳极连接作为阳极注浆管2;b.打开第一阀门8,将产脲酶菌菌液5通过阴极注浆管1注入地层中;c.注浆开始的同时,闭合直流电源4的开关6,在阴极与阳极注浆管之间的区域形成直流电场,当电场作用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8;d.打开第二阀门8,通过阴极注浆管1往地层中注入胶结溶液7,关闭第二阀门8,静置8~12h;e.对调与注浆管a、b连接的阴、阳电极,重复步骤b~d对地基进行新一轮加固,待场地达到要求的注浆遍数后,拔出全部注浆管,抽取地下水进行污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08662109U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20909734.5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的碳化修复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污染监测装置、搅拌蒸压装置、掺混装置、粒化装置、碳化装置和收集处理装置。通过上述装置依次工作,完成复合污染土中有机物的挥发、污染土与固化剂的均匀掺混及固化污染土颗粒的快速碳化;特设多个监测装置与集合控制器,根据监测出的有机物成分和浓度及重金属成分和含量,结合温度和含水率的监测结果,来调节加热时间、固化剂掺量和碳化时间,从而达到最优工作效率;整个系统更具流程化,系统操作简捷、经济安全、连续作业率高,生产出的碳化污染土颗粒硬度大、强度高、浸出率低,可用作路基、机场跑道、工程回填料等,具有巨大的工程建设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83275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1321431.5
申请日:2020-07-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层界面泥浆差异性成膜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土筒、盖板、滤板、薄壁钢管、土层A、土层B、粗砂滤层、螺丝、孔口、螺塞、橡胶圈及泥浆出口等;本实用新型可以开展浆成膜规律的试验测定,能够同时对两种不同土层注入泥浆,并且可以透过透明土筒壁观察泥浆在土层中的渗流情况,可直观清晰地比较泥浆在两种土层中的渗流成膜差异性规律;可用于模拟在复合地层环境中盾构开挖,开挖面泥浆在两种不同的地层界面处的渗透成膜差异性规律,对泥浆在两种不同地层中的的成膜特性进行观察和规律分析,对比不同地层的成膜特性,合理评价泥浆在复合地层中的渗透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224011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10396.4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微生物平板注浆装置,包括注浆板、管路转接装置、延长板、注浆管;注浆板前端被加工成刃角形式,板中钻设浆液通道,浆液通道两侧钻设溢浆孔,溢浆孔外布设不锈钢滤网,不锈钢滤网的两端利用压条固定于注浆板上;管路转接装置的侧板可拆卸,底板上钻孔开丝,通过螺丝将底板与注浆板的顶部锚固在一起,使注浆板与管路转接装置拼装成整体;在延长板的底板上钻孔开丝,利用螺丝将其与管路转接装置的顶板锚固在一起,使延长板纵向搭接在管路转接装置上;注浆板两侧与延长板的两侧均焊接翼缘板;此外,延长板的底板与管路转接装置的顶板上均预留孔道,方便注浆管与注浆板中的浆液通道对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双液分管同时注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