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0320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810009018.6
申请日:2018-01-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羊SNP分子标记在羊产羔性状研究和羊育种中的应用。所述的羊SNP分子标记位点如SEQ ID NO.1,位于该序列片段的第343位核酸单碱基突变,命名为:T‑87C。该SNP分子标记对应于GeneBank上已经发布的绵羊6号染色体上BMPR‑IB基因(登录号:NC_019463.2)的编码区序列的第‑87bp处的T>C突变。本发明通过优选该SNP分子标记的优势等位基因,能够增加湖羊产羔性状的遗传进展,缩短湖羊的繁殖性状的育种时间,从而降低繁殖成本,有效地提高肉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0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61547.3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07K1/30 , C07K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S2.茶蛋白浸提;S3.对茶叶蛋白质提取液进行脱色;S4.对茶叶蛋白质提取液进行旋蒸浓缩处理;S5.从步骤S4获得的浓缩液中沉淀出茶蛋白;S6.将S5中沉淀出的茶蛋白经干燥,即得茶叶醇溶蛋白。本发明采用茶渣或夏秋茶等低档茶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茶叶醇溶蛋白,此方法成本低,简单易行,易于推广。本发明提供了茶鲜叶、夏秋低档茶和茶渣增值转化再利用的新途径,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植物源醇溶蛋白,是一种简单易于操作的茶叶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且为废弃茶渣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21127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019437.0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L3/34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茶叶提取物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中的应用,具体是茶叶提取物在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新用途。所述茶叶提取物包括绿茶、红茶和黑茶等通过常规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提取物,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茶叶提取物用于粮食或饲料贮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88520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769062.2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万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309/36 , C07K14/79 , C07K14/765 , C07K16/44 , G01N33/53 , G01N33/577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氢乙酸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脱氢乙酸半抗原与脱氢乙酸的骨架结构重叠度高,用其制备的人工抗原可以将脱氢乙酸的特征结构暴露出来,使免疫所得的脱氢乙酸人工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基于本发明制备所得脱氢乙酸人工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本发明还构建了一种脱氢乙酸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的操作简单,检测特异性好,与脱氢乙酸的类似物均无交叉反应,可高特异性识别脱氢乙酸;检测灵敏度高,对脱氢乙酸的最低检测限为3.89ng/mL;IC50为29.32ng/mL,线性范围为8.21~104.70ng/mL,线性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742425.0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万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3/543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米酵菌酸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本发明试纸中胶体金标记抗体的制备方法为:将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水溶液煮沸,充分反应至溶液颜色透亮,得胶体金溶液;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的质量比为4:4~8;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值至6.6~9,与抗体充分反应后,封闭,固液分离得胶体金标记抗体。本发明的试纸检测灵敏度高,定量检出限为1.2ng/mL,IC50为3.6ng/mL,线性范围为1.8~7.2ng/mL,定性检出限为16.0ng/mL,方法特异性好,常温下使用和储存稳定,前处理方法简单,检测结果与LC‑MS‑MS法一致,适合米面、木耳、银耳样品中米酵菌酸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097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23001.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幼苗生长高度变化的光照强度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灯板模块、散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光照传感器模块、3D结构光相机模块、HMI触摸屏模块和培养托盘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安装于灯板模块的背部,所述灯板模块的正面与背面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模块,所述光照传感器模块、3D结构光相机模块、HMI触摸屏模块分别与灯板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所述培养托盘模块位于光照传感器模块的正下方。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根据幼苗的实时高度信息进而调节对应幼苗高度所需的光照强度。本发明作为基于幼苗生长高度变化的光照强度控制方法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幼苗培育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28959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134355.5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华南农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C12Q1/54 , C12Q1/32 , C12Q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体检测植物葡萄糖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及其制备与应用。活体检测植物葡萄糖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包括:基底;参比/对电极,为表面覆盖铂的微针阵列电极;工作电极,为表面覆盖金膜的微针阵列电极;所述金膜的表面具有纳米多孔结构;所述金膜的表面涂覆有介孔Fe3O4@siO2@Ni‑Zn‑Fe‑LDH、葡萄糖脱氢酶和亚甲基蓝;所述参比/对电极、工作电极均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本发明提供的微电极阵列传感器可用于活体植物尤其是扁平形状的植物叶片中葡萄糖的检测。基于本发明微电极阵列传感器,可用于植物叶片中葡萄糖的活体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973014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0036889.1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蓄冷箱的果实喷淋预冷装置,包括箱体、喷淋预冷装置、冷却装置、风机、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喷淋预冷装置的液体输出口设于箱体内的上端,温度传感器检测箱体内的温度,当温度高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喷淋预冷装置向箱体内喷淋冷液;当箱体内的温度降低到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用于给风机提供冷风的冷却装置启动制冷,且控制器控制风机启动而对箱体内部进行冷风吹干;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为风机提供冷风,风机带动冷风流动并吹向箱体内的果蔬,从而吹干果蔬表面剩余的冷凝水,既防止冷凝水腐坏果蔬,又防止箱体内的温度升高,具有自动控制、预冷和去果蔬表面冷凝水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8085.3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9K11/88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40/00 , C01B32/15 , C01B19/02 , A61K33/44 , A61P35/00 , G01N21/64 , B01J20/20 , B01J20/30 , B01J27/057 , C02F101/38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步合成功能化的硒掺杂碳量子点和单质硒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步骤:(1)以含碳物质为碳源和还原剂,还原硒前驱体形成单质硒并经加热碳化、裂解碳源合成硒掺杂碳量子点;(2)合成和分离单质硒。本发明以含碳物质为碳源和还原剂,还原硒前驱体生成单质硒,并通过微波法或水热法一步合成了功能化的硒掺杂碳量子点和单质硒。该发明方法耗时短,操作简单,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所合成的碳量子点赋予了硒的功能特性,单质硒具有不同的晶型结构,两者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光探测器领域、显示照明领域、生物领域、检测和催化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进一步拓宽了量子点和单质硒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07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33125.8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05 , A23L33/125 , A61K31/715 , A61K36/07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多糖研究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点柄乳牛肝菌多糖SGP2‑1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SGP2‑1是由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热水浸提和分级醇沉提取,并经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的均一多糖,其主要重复单元的结构如下所示,重均分子量为150.75kDa。经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SGP2‑1可被模式识别受体TLR2识别以激活巨噬细胞,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力及吞噬能力,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ROS、NO、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发明的多糖可作为潜在的免疫调节剂,用于功能性食品或药物的开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