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0753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10804517.5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增量化模型的航天器遥测方法,步骤为:(1)建立航天器增量化遥测设计模型,包括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系统集成模型;(2)依次完成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和系统集成模型的相关参数设计;(3)将参数设计后的数据系统体制模型、详细设计模型、系统集成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编译的配置代码;(4)完成配置代码组合,为星载遥测软件构件提供配置代码;(5)星载软件读取相应的配置代码,完成航天器遥测数据采集、存储、检索、组包、调度、组帧、虚拟信道调度、遥测传输帧生成与传输。本发明方法可以确保航天器遥测系统设计信息不重复、不遗漏,能够显著提高航天器遥测系统设计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9109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35800.2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关键路径优化的连续成像控制方法,适用于可执行连续成像任务的敏捷成像遥感卫星。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形成成像任务队列;然后基于基本指令序列构造每个成像任务的有向图模型;接着,搜索连续成像任务有向图模型所包含的当前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到下一次成像任务启动数据记录指令对应的顶点之间的最长时延路径,当连续两次成像任务的启动数据记录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有向图模型的关键路径长度时,通过取消任务间姿态回摆、合并任务间开关机指令和基本指令序列解耦等方法,不断优化连续成像任务所对应的有向图模型的顶点和边的“染色”状态;最后,以拓扑优化后的有向图模型为基准,自主生成连续成像任务的控制指令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02950.5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载电磁自兼容发射阵列装置,采用多层微带天线形式构建星载电磁自兼容发射阵列装置,相对传统微带天线增加了两层电路,一层为能够减小上层微带天线向下电磁泄漏的隔离屏蔽电路,另一层包含环形谐振腔和调节枝节通过环形谐振腔和调节枝节的共同作用实现有用工作带宽的带内驻波强谐振和带外增益陡降功能,由此抑制了发射带外噪声进而实现了天线自兼容功能,同时提出了自兼容抑制波束行程算法利用控制处理模块的自兼容处理流程提升了天线隔离度,克服了传统星载收发天线依赖空间隔离、布局困难的缺点,具有体积小、系统简单、重量轻的优点,便于星载布局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66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311595.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轨3D打印反射面天线,包括主反射面和馈源组件;所述主反射面的母线为抛物线,通过在轨3D打印成型,从主反射面中心开始3D打印,呈螺旋盘绕方式逐圈进行,相邻螺旋线中内圈螺旋线外侧嵌入外圈螺旋线内侧并融合成一体,打印完所有螺旋线后形成抛物面,该抛物面为主反射面的内凹面,同时为主反射面的工作面,起主体辐射作用;所述馈源组件通过支杆安装于在轨卫星的安装板上、在轨卫星上或主反射面上,馈源组件位于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中心的正上方,并与主反射面的中心保持设定距离;本发明采用单反射面天线或双反射面天线,均能够在轨3D打印成型,实现天线辐射。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927794.6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暗室环境下航天器电磁干扰的定位方法,通过基于计算得到的航天器射频接收分系统的敏感度阈值及干扰阈值比实现了对航天器电磁辐射干扰信号的筛选,能够有效识别对航天器射频接收分系统造成干扰的信号提高了测试和识别的针对性和效率,同时弥补了单点频信号进行敏感度阈值与实际应用情况不一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19041.3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球面近场天线偏心安装时相位测量误差的评估装置及方法,能够评估出待测天线处于场地不同偏心距离下,空间某方向、某切面和某角域范围的相位测量误差。包括:球面近场扫描环7、低频探头阵8、高频探头阵9、球面近场测试方位转台11、转接工装12;所述球面近场扫描环7的两个半环分别布置了所述低频探头阵8和高频探头阵9,所述球面近场测试方位转台11位于球面近场扫描环圆面的中轴线上,方位转台11连接所述转接工装12,所述工装主体结构1和配重块6利用所述转台连接法兰3,一起安装在转接工装12上面,待测天线10安装在试验工装上的天线安装孔2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17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168786.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P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波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星探测的双频段旋转关节,包括外波导、内波导、动密封件和介质支撑件,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连接配合,两者之间设置介质支撑件和动密封件进行支撑密封,并能够传输双频段信号;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两者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射频传输段、射频反射段和厄流槽段,并设置有波导接口、与所述波导接口连接的阻抗变换段;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两者的厄流槽段配合连接,并设置所述介质支撑件,两者配合的端部之间设置动密封件。本发明实现了双频段、轻量化、防尘等性能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刚度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17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68786.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P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波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星探测的双频段旋转关节,包括外波导、内波导、动密封件和介质支撑件,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连接配合,两者之间设置介质支撑件和动密封件进行支撑密封,并能够传输双频段信号;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两者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射频传输段、射频反射段和厄流槽段,并设置有波导接口、与所述波导接口连接的阻抗变换段;所述外波导和内波导两者的厄流槽段配合连接,并设置所述介质支撑件,两者配合的端部之间设置动密封件。本发明实现了双频段、轻量化、防尘等性能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刚度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265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79411.2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维超混沌耦合同步系统及卫星物理层加密传输方法,由于双方初始密钥不同,产生的混沌序列值也不相同。随后驱动系统通过耦合项将响应系统对应的序列作为反馈对所产生的混沌序列进行调整从而逐渐到达同步。本发明通过使用非对称密钥的混沌耦合同步系统,在增大密钥空间提升安全性能的同时没有增加过多的计算量,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更加容易在卫星通信中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7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79474.8
申请日:2021-08-0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五维整数域混沌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在发送端,原始发送的数据首先利用产生的x序列进行异或加密,然后经过QPSK映射,映射后的数据利用y和z序列进行置乱加密和利用w和t序列进行插值加密之后,通过RRC滤波器以及HPA后送入卫星信道;在接收端,首先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补偿,然后再进行解插值和解置乱,再通过QPSK解调之后通过异或操作,恢复出未加密的信号。本发明通过使用五维的整数域混沌系统进行卫星系统的安全通信,在具有较低复杂度的同时解决了传统的混沌系统由于计算机精度有限导致的混沌动力学退化的短周期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