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多模式数据管理与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4908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57657.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多模式数据管理与通信系统,通过多种通信手段的互相备份以及在各个多模通信单元之间组建MESH网络,在多模通信单元与控制中心间组建星型网络,实现高可靠的数据通信能力,克服了现有RTU技术通信手段单一,容易出现数据终端,系统监测预警功能丧失的缺点;克服了传统通信信号感知算法对通信道质量评估容易出现虚警和漏警,通信模式切换时间过长,影响数据传输即时性和系统可靠性的缺点,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心跳包数据平滑策略的信道质量快速感知算法和基于双预警门限的通信模式快速切换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对通信信道质量感知的灵敏度,并缩短通信模式切换时间。

    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多模式数据管理与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49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1057657.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多模式数据管理与通信系统,通过多种通信手段的互相备份以及在各个多模通信单元之间组建MESH网络,在多模通信单元与控制中心间组建星型网络,实现高可靠的数据通信能力,克服了现有RTU技术通信手段单一,容易出现数据终端,系统监测预警功能丧失的缺点;克服了传统通信信号感知算法对通信道质量评估容易出现虚警和漏警,通信模式切换时间过长,影响数据传输即时性和系统可靠性的缺点,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心跳包数据平滑策略的信道质量快速感知算法和基于双预警门限的通信模式快速切换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对通信信道质量感知的灵敏度,并缩短通信模式切换时间。

    一种基于球面近场测量的天线相位中心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70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4420.X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球面近场测量的天线相位中心标定方法,属于天线测量领域。该方法利用多探头球面近场的相位方向图测量和相位中心计算能力,测试转台的方位旋转能力及转台台面距离场地中心的设计高度值,在高精度大尺寸坐标测量仪的辅助测量下,分别测量固定点在场地坐标系下的圆弧移动轨迹和直线移动轨迹上的离散位置点,再对离散位置点按移动轨迹拟合出圆和直线,可分别确定出所测量场地的Z轴和X轴,进而得到多探头球面近场场地坐标系。针对待测天线相位方向图确定出待测天线在场地坐标系下的相位中心,从而标定出待测天线相位中心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得到待测天线相位中心偏移量。

    一种多通道高精度的测距收发机零值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2216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166157.3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高精度的测距收发机零值校准方法,可以做到校准不影响设备的正常通信测量工作;实现多通道零值校准:星间测距收发机有三个射频通道连接三幅反射面天线,需要对收发共计6个通道的零值进行校准,校准时按照通道当时的工作频率进行校准;零值校准实时完成:本零值校准方法由校准硬件及嵌入式软件共同完成,可以实现实时在轨标校;零值校准通道自身零值稳定度高:零值校准装置的自身零值要在高低温等条件下保持稳定,这样校准出来的收发通道零值精度才高;自动实时标校输出收发通道零值:零值校准输出的是各个闭环通道的原始测量值,需要进行方程计算最终输出发射与接收通道的零值。

    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高可靠中继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5139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53068.8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无人值守站的高可靠中继通信系统,克服了RTU技术整体功耗大,供电系统复杂,野外施工困难的缺点,通过在一个区域内合理配置少量全网通模块和大量低功耗模块,可以显著降低整个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耗;不需要外加太阳能电池以及蓄电池组,极大降低了系统架设与施工的难度;克服了现有RTU技术缺少中继通信能力,容易出现数据终端,系统监测预警功能丧失的缺点,通过在各个多模通信单元之间组建MESH网络,在多模通信单元与控制中心间组建星型网络,实现高可靠的数据通信能力;克服了现有RTU技术建设成本和通信资费高昂的缺点,通过采用大量价格低廉的低功耗版本与少量高性能全网通版本组合的方案,可有效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