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自动引导焊接的焊接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2721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810040157.5

    申请日:2018-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自动引导焊接的焊接装置和方法。包括Y轴直线模组、Z轴直线模组和X轴直线模组,三个直线模组均主要由导轨块和滑块组成,三轴机器人Z轴直线模组上装有焊枪和光视觉探测器,Z轴直线模组的底端有可旋转圆台,可旋转圆台置待焊接零件;方法是建立三维测量数学模型,获得映射关系;将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朝上置于可旋转圆台上;通过CCD相机采集图片,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获得当前检测到的焊缝特征点,记录当前时刻;通过预测算法得到焊缝特征点在经历时间后实际焊接的焊接点位置。本发明实现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端面焊缝的自动跟踪及焊接,取代费时费力的人工焊接,降低成本,提高工艺稳定性。

    基于红外相机的房间型量热计工况稳定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00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811615865.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相机的房间型量热计工况稳定判定方法。红外相机Ⅰ、红外相机Ⅱ在同一时刻分别对监测壁面Ⅰ和监测壁面Ⅱ拍照,并将照片传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中,图像处理系统将t时刻的监测壁面Ⅰ的红外热像图与t‑1时刻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处理,同理,图像处理系统将t时刻的监测壁面Ⅱ的红外热像图与t‑1时刻的红外热像图进行处理,当图像处理系统得到的t时刻和t‑1时刻的监测壁面Ⅰ和监测壁面Ⅱ的温度变化率小于1%,那么就判定房间型量热计的工况已稳定,输出最短稳定时间ts。本发明能够对房间型量热计的工况稳定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且能减少工况稳定的等待时间。

    基于气象因素的热斑温度预测及热斑定位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4301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811569962.3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象因素的热斑温度预测及热斑定位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实时监测记录气候特征的气象站、无人机、光伏阵列组件、PC机和二维码;方法包括实验采集数据;模型的拟合;数据预处理;采集四项气象数据作为特征;建立基于热斑温度预测的热斑温度预测模型,求解四种气象特征对应的回归系数,多次迭代后得到热斑温度预测模型;利用热斑温度预测模型对待测情况下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无人机开始巡检,从而实现热斑温度预测及定位。本发明将气象因素用于对太阳能光伏板的热斑温度检测、预测和误差校正中,能够实现简单快速、人为操作少、无需实时巡检的创新优势,带来最优化节省资源,方法简单准确,可靠性高。

    管道内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和相机的开启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25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611046915.1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内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和相机的开启设置方法。包括内飞行器和外飞行器,内飞行器对不同内径的管道进行检测,检测后将数据传送到外飞行器,再经外飞行器传送到云端;采用内飞行器通过布置在环形支架一圈的相机组进行拍摄,采集管道管壁的图像,再将拍摄的图像数据编码压缩后通过超低频的无限射频方式发送给外飞行器,外飞行器通过5G网络上传到云端,云端接收后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识别获得图像中的管道缺陷,进而确定管道内缺陷的位置。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检测不同内径的管道可以自动调节相机启动个数,实现不同内径管道的检测,并能减少相机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种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电池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49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224434.6

    申请日:2021-10-19

    Inventor: 胡栋泽 孙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电池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对各种故障类型的电池的充电过程特性参数进行采样,获得各个采样数据;利用电压‑SOC曲线计算获得各个电池的各个采样时刻的SOC值;分割获得各个电池的所有故障数据集单元,计算各个故障数据集单元的故障似然向量,从而获得对应的故障特征向量;将各个故障特征向量及对应的故障类型标签输入MLF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MLF神经网络;采集待诊断电池的充电过程特性参数,获得各个采样数据,计算获得对应的故障特征向量并输入到网络中,从而判断故障类型。本发明引入了电压‑电流‑SOC的概率密度分布组成新的特征向量,大大提高了电池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96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863389.8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速循环寿命测试方法。设定标准测试转速和加速循环测试转速,循环测试转速大于标准测试转速;启动并设定控制参数,控制电机以循环测试转速的恒定速度运转,不断重复循环充放电,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充放电数据和负载数据;当电池容量到达截止容量时,停止测试,关闭;建立电池加速测试模型以及寿命和转速特征关系,对加速测试下采集获得的充放电数据和负载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电池寿命测试结果,作为等效于标准测试下进行测试的电池寿命测试结果。本发明弥补了传统的电动汽车电池加速循环测试装置和方法的不足,能够完成对电动汽车实际转速工况下的动力电池寿命的准确又快速的测量。

    一种气瓶中复合材料的缠绕张力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71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18914.9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瓶中复合材料的缠绕张力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多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按照预设传感器分布方式被包覆在气瓶中复合材料的缠绕层;接着各个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数据,将相同缠绕角的缠绕层对应的薄膜压力传感器作为一组薄膜压力传感器,接着根据每组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到压力数据计算与当前组薄膜压力传感器相同缠绕角的其余各层缠绕层所处压力,从而获得气瓶的所有层缠绕层所处压力;最后根据气瓶的所有层缠绕层所处压力,计算气瓶中复合材料的各层缠绕层的剩余张力,进而获得剩余张力曲线,根据剩余张力曲线调节气瓶中复合材料的缠绕张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种工件基准面定位检测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3964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98363.X

    申请日:2021-09-18

    Inventor: 吴春晓 孙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基准面定位检测装置和方法。装置中的待检测目标工件放置在工件运输传送模块上,工件固定夹设置在靠近运输传送模块末端的一侧,图像采集检测模块设置在靠近运输传送模块末端的另一侧,工件固定夹分别与工件运输传送模块和图像采集检测模块电连接。当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目标工件时,工件运输传送模块停止,同时工件固定夹将待检测目标工件固定;图像采集检测模块的工业相机、激光位移传感器对目标工件基准面的关键点进行采集,进而获得基准面的相关信息,实现工件的基准面定位检测。本发明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对工件基准面进行定位检测,实现基准面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效率。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软磁体姿态识别及自动抓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288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864401.7

    申请日:2020-08-25

    Inventor: 项俊 孙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软磁体姿态识别及自动抓取方法。载物台上置有目标工件,目标工件上方设有双目相机,目标工件侧有条形光源,载物台旁设有带式传送机,带式传送机连接带式传送带电机驱动装置,带式传送机中间通过3D相机支架装有3D相机,3D相机支架侧有中空旋转机构,中空旋转机构末端有双层真空吸盘;带式传送机边缘安装设有接近传感器;机械手置于载物台和带式传送机的侧方,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上有另一双层真空吸盘。本发明能检测目标工件的位姿信息并进行轨迹规划,利用抓取装置对目标工件进行抓取,再用缺陷检测装置检测目标工件是否有缺陷,将工件抓取与工件检测集中在一起,提升工件抓取和检测的效率。

    基于视觉的蜂王浆智能移虫补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475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64561.1

    申请日:2019-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蜂王浆移虫补虫装置。包括幼虫脾移动机构、浆条输送机构、移虫机构、机器视觉系统和补虫机构,移虫机构会传动到幼虫脾上方,进行挖虫后,再传动到浆条上方,利用气缸拉开移虫机械手横向间距,把幼虫放入浆杯中。机器视觉系统在浆条的上方,由相机对移虫完成的浆条进行图像采集,进行幼虫识别与定位;补虫机构包括移虫机械手与CCD相机,移动到幼虫脾上方,由相机配合短丝杆对幼虫脾进行幼虫识别与空间定位,再由补虫机构进行挖虫,补充到空浆杯中。本发明通过所述装置可以实现从幼虫盘移虫到浆条中,并且利用机器视觉进行移虫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补虫,保证移虫完成后浆条的幼虫数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