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117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20110.3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13/0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设备控制的图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装置,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图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对多个设备进行控制,基于控制结果,更新图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重复执行第一过程,直至多个设备均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第一过程包括: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多个设备进行多次控制,获得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的概率;基于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的概率,确定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抽样概率;基于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抽样概率,选取其中一个设备,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对设备进行控制,得到控制结果,基于控制结果更新图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3111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96991.X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双主机冗余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心跳监测机制的双机运行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主机的工作状态信息;对第一主机的多个数据采集模块、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和对外通讯链路分别进行状态诊断,得到第一模块诊断信息、第一通道诊断信息和第一通讯诊断信息;向第二主机发送第一心跳报文;在接收到第二心跳报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心跳报文和第一心跳报文调整第一主机的工作状态。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不引入额外的仲裁模块前提下,通过较低的硬件成本实现双机冗余,双机通过监测互联心跳信号,在任一主机的任一单元模块发生故障时,可自主实现无扰动切换,保障数据采集的不间断性,提高了船用设备的数据采集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49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58968.8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输入输出的自动化测试系统,涉及自动化测量控制技术领域,包括转接柜和主机柜,所述转接柜的后端通过信号线与被测试设备相连;所述主机柜中的主机通过转接线和转接板与转接柜上的相应槽位相连;其中,所述主机基于测试流程配置的测试需求控制IO板卡输出,以使被测试设备根据给定输入以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以及基于被测试设备的输出信号与测试流程配置中的期望值的对比,得到测试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化测试,且测试精度高,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83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50178.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B63H21/21 , B63H21/20 , B63H21/38 , F03D9/32 , F03D9/11 , F03D7/00 , F03D17/00 , F03B13/00 , F03B13/26 , H02S10/12 , H02S10/20 ,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动力切换系统的推进电机调速控制方法,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该推进电机调速控制方法如下: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进行集成形成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单元;操作人员通过用户界面监控推进电机状态;推进电机工作时调节电源和电压实现推进电机的无级调速;采用电流和速度反馈进行闭环控制;通过安全保护单元确保推进电机调速控制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冷却保护单元维持推进电机的温度在安全范围内;当船舶需要减速或停止时采用再生制动和能耗制动联合实现能源回收。本发明通过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集成形成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种能源的比例,以确保推进电机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83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50121.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连续性的船舶主辅动力切换控制系统,涉及船舶动力切换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监测模块、信息分析模块、控制模块、执行模块、远程通信模块和故障检测模块,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动力切换单元和警示提醒单元,所述动力切换单元的切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动力结合,待切换动力脱开;第二阶段:初始动力结合,待切换动力结合;第三阶段:待切换动力结合,初始动力断开。本发明通过执行模块的动力切换单元,使船舶的动力切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使船舶能够完成高连续性主辅动力切换,并且高连续的主辅动力切换可以避免船舶的动力切换过程中主动力和辅动力均脱离开,船舶无法操控的情况,提高了船舶动力切换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83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32239.1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动力系统给水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给水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系统的当前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系统的历史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系统的当前蒸汽排放信息和所述动力系统的历史蒸汽排放信息;基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当前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系统的历史状态参数、所述动力系统的当前蒸汽排放信息和所述动力系统的历史蒸汽排放信息,使用神经网络对所述动力系统下一时刻的给水流量进行预测,获得给水流量预测结果;基于所述给水流量预测结果,控制所述动力系统下一时刻的给水流量。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27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02245.X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水泵转速冗余控制系统,包括:转速冗余控制装置、变频调速装置以及压差测量装置,转速冗余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输出模块,控制器和输出模块均设置有多个;压差测量装置用于采集给水调节阀的压差,并将压差转换为压差信号传输至转速冗余控制装置;转速冗余控制装置用于基于压差信号确定频率控制信号,并将频率控制信号传输至变频调速装置;变频调速装置用于基于频率控制信号,调节给水泵的转速。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给水泵转速的自动控制,同时通过多途径冗余配置,可以使给水泵转速控制可靠性更高,控制系统鲁棒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31117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20110.3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5B13/0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设备控制的图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方法和装置,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图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对多个设备进行控制,基于控制结果,更新图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重复执行第一过程,直至多个设备均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第一过程包括: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多个设备进行多次控制,获得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的概率;基于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达到预设控制目标的概率,确定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抽样概率;基于多个设备分别对应的抽样概率,选取其中一个设备,使用图神经网络模型对设备进行控制,得到控制结果,基于控制结果更新图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697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83674.2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船用锅炉多泵并车给水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其包括:在汽轮给水泵并车成功之前,对给水调节阀和蒸汽小流量排放阀进行开度初调节;获取汽轮给水泵并车成功之后的锅炉的蒸汽压力,判断该蒸汽压力是否处于升工况后的目标压力范围内;若不在,则再次调节给水调节阀和蒸汽小流量排放阀,并调节汽轮给水泵上的进汽调节阀,直至蒸汽压力处于升工况后的目标压力范围内。本发明中,在汽轮给水泵并车成功之前提前对给水调节阀和蒸汽小流量排放阀进行开度初调节,在系统变工况时,通过给水调节阀和蒸汽小流量排放阀控制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抑制了“正反馈”现象,实现了装置的稳态及变工况的操控,防止并车过程中蒸汽压力、蒸汽过热度震荡。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8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83683.1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蒸发器给水控制方法,其包括:基于获取的蒸发器的工况参数信息,将给水调节阀的总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基于获取的蒸发器的热工参数信息,将汽轮给水泵的转速调整至蒸发器压力处于允许范围内。本发明中,通过给水调节阀的总开度开环控制粗调,在给水调节阀开度确定之后,再通过汽轮给水泵转速控制来闭环精调蒸发器压力,相对于原有的控制方法,本方法降低了控制回路的复杂度,削弱了系统参数之间的强耦合性,能有效减弱蒸发器在装置压力受到扰动时存在的“正反馈”现象,降低系统参数的超调量,减轻滞后现象,加快参数系统稳定速度,降低控制难度,为操作人员操作带来便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