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25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212267.2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烧蚀试验模型,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包括烧蚀模型主体,烧蚀模型主体包括依次可拆卸设置的烧蚀模型头部、测试部段以及烧蚀模型尾部,测试部段包括中部镂空的框架以及可拆卸的包裹在框架外部的飞机蒙皮,飞机蒙皮与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避免热传导干扰的隔热层,在飞机蒙皮内部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风洞烧蚀试验模型的测试部位采用“框架+隔热层+飞机蒙皮”特殊结构。框架可重复使用,安装不同厚度的飞机蒙皮,为风洞烧蚀试验提供烧蚀目标;框架的镂空部位满足光线通过,避免框架烧蚀,保证模型强度;设置隔热层隔离飞机蒙皮与其它部位的连接,避免不同材料间的热传导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0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70762.7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16C60/00 , G01N17/00 , G01N25/20 , G01N3/60 , G01K1/14 , G01K7/02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激光辐照二维热力响应全场数据反演方法,涉及固体物理领域,解决了现有实验高温测点数据获取困难,激光辐照应力测量困难,难以获取光斑附近温度、应力分布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激光作用下靶标的温度场数据,提取对应的预函数;通过温度场反演方式,基于提取的预函数对温度场数据进行完善,得到温度场分布;基于温度场分布进行材料的应变场反演,得到材料应变函数;将材料应变函数与材料力学性能相结合,进行材料的应力场反演,得到材料应力分布;基于材料应力分布,通过激光作用下不同的靶标材料选择,得到对应材料的损伤函数,完成损伤评估;本发明有效避开了高温区且不使用应变片测量,得到的热应变和热应力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87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35427.7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重叠网格的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方法,涉及飞行器的编队飞行气动特性评估领域,包括:在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过程中,通过调整网格自适应加密参数中的最大网格尺度Lmax、最小网格尺度Lmin、加密控制因子k,以限制参与计算的网格尺寸,实现重叠网格的自适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重叠网格的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方法,其通过调整网格自适应加密参数来限制网格尺寸,进而控制在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中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8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35427.7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重叠网格的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方法,涉及飞行器的编队飞行气动特性评估领域,包括:在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过程中,通过调整网格自适应加密参数中的最大网格尺度Lmax、最小网格尺度Lmin、加密控制因子k,以限制参与计算的网格尺寸,实现重叠网格的自适应。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重叠网格的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方法,其通过调整网格自适应加密参数来限制网格尺寸,进而控制在动态编队飞行数值仿真中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88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31433.X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声速风洞光学试验段。该跨声速风洞光学试验段包括试验区,试验区的上内壁和下内壁上开有阵列的通气孔;包括套装在试验区外侧的外洞体,试验区和外洞体之间的空腔为驻室;在试验区的左右两侧、试验区和外洞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左隔离套筒和右隔离套筒,在左隔离套筒和右隔离套筒的内侧、位于试验区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内窗,内窗上设置有光路窗和摄像窗,左隔离套筒和右隔离套筒的外窗通过各自的外窗框装卡在对应的外洞体的左、右侧壁上。该跨声速风洞光学试验段减少了玻璃窗和驻室带来的干扰,提高了气动光学效应测量的精度,适于开展气动光学效应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26526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30939.9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风洞的反射微波吸收装置。该反射微波吸收装置为沿高速风洞来流方向,顺气流安装在高速风洞的风洞喉道的后方,分别位于试验段前段、试验模型前方的前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和位于试验段后段、试验模型后方的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均为平板阵列。反射微波吸收板采用薄平板,使得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在风洞试验段的堵塞度很低,不影响高速风洞流场;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配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反射微波向上、下游的传播,反射微波吸收板表面的阵列排列的吸波角锥还进一步降低了反射微波的强度,最终减轻或避免了反射微波对风洞设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损伤,提高了风洞试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533663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1994610.2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风洞的反射微波吸收装置。该反射微波吸收装置为沿高速风洞来流方向,顺气流安装在高速风洞的风洞喉道的后方,分别位于试验段前段、试验模型前方的前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和位于试验段后段、试验模型后方的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均为平板阵列。反射微波吸收板采用薄平板,使得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在风洞试验段的堵塞度很低,不影响高速风洞流场;前、后反射微波吸收板阵列配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反射微波向上、下游的传播,反射微波吸收板表面的阵列排列的吸波角锥还进一步降低了反射微波的强度,最终减轻或避免了反射微波对风洞设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损伤,提高了风洞试验的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