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93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646446.7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电源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化学储能的动力电池低温启动应急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池组、吸附床、储液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源状态传感器、车辆状态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组内部有换热盘管,吸附床、储液器内部有电加热器和换热盘管,电池换热盘管与吸附床换热盘管通过热能传递管路连接形成热循环管路,吸附床用于热化学吸附储能,所述各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高寒地区汽车动力电池部件升温,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启动难、容量低和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23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230817.8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碳基复合高效光热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甲壳质衍生物制备吸附剂,吸附铜离子后经碳化处理得到含铜碳基复合高效光热转换材料。本发明利用吸附法处理含铜废液中的铜离子,并进行再利用,有效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且有效解决了当前光热转换材料制备复杂、成本昂贵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废物利用实现高效光吸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本发明制备出一种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该水凝胶可以切割成任意的形状,并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和漂浮性能,在一个太阳光强下其蒸发速率高达1.80 kg m‑2 h‑1,实现了高效的太阳能蒸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67643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0832000.0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多孔金属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过程是:将过渡金属盐溶解于氨水溶液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金属盐氨水溶液;将生物质纤维浸泡到上述金属盐氨水溶液中,充分浸渍后取出,然后置于空气或氧气气氛中300‑800℃预煅烧,得到氧化物多孔结构体;将上述氧化物多孔结构体置于还原气氛中300‑1000℃进行还原热处理,得到具有仿生结构的多孔金属电极。本发明利用具有仿生结构的生物质纤维作为模板,浸泡吸附金属盐原料后,经煅烧去除模板与还原处理,可直接制备出和生物质原料具有类似结构的三维多孔金属或合金,制备方法简便,工艺成本低,可应用到锂金属的集流体,以及水电解的催化电极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25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68208.8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壳包覆金属芯材的相变储热大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利用金属粉体原料制得球形金属芯材,然后在球形金属芯材表面均匀包覆一层陶瓷浆料,成型、干燥后制得陶瓷壳包覆金属芯材的大胶囊,最后经过低温预烧结、高温烧结两段热处理,制得陶瓷壳包覆金属芯材的相变储热大胶囊。该大胶囊为直径1‑50mm的球形胶囊,其结构包括陶瓷壳层和金属核芯,金属核芯的直径为0.5‑30mm,金属核芯层内部具有孔洞。本发明制得的球形大胶囊可有效地解决金属在高温下体积膨胀和高温时液相泄漏的问题,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04358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1366171.5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力热管的分层式相变储热器,包括箱体、热源接收系统、储热系统和取热器;箱体为左低右高的倾斜设置,储热系统设置在箱体内,包括多个从下至上分层分布的细金属管和封装在细金属管内的相变材料,取热器设置在储热系统的右侧,并且中部位于箱体内;热源接收系统设置在箱体左端并与其连通,包括集热箱和穿过集热箱内的肋片管,集热箱内设有传热工质,传热工质没过肋片管。本基于重力热管的分层式相变储热器,不仅通过传热工质的循环实现热量的储热和传热的同时进行,而且具有良好的均温性、传热性,并且在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以较小的体积储存和传送大量热量,用途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6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0838.2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23/046 , G01N15/08 ,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数字REV尺度近似判据及取样验证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首先通过对理论公式推演及与文献数据对比提出岩土数字REV尺度确定近似判据;之后对待测岩土试样进行CT扫描、孔径分布测试,以近似判据确定所研究岩土试样数字REV;然后基于岩土试样CT扫描图像三维重构数字模型,通过确定最大立方体参考试样及8顶点立方体覆盖法获取岩土试样的子立方体试样信息,确定所研究岩土试样数字REV尺度;最后对比判断近似判据是否合理。该方法简单易行,综合考虑了岩土取样的随机性与确定性,能够有效减少取样的工作量,同时获得的代表性信息显著增加,利用数学方式验证统计分析过程严谨可信度高,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人为判断所带来的主观误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4074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1375708.4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22B7/00 , C22B23/00 , C22B26/12 , H01M10/0525 ,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纳米流体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在低共熔溶剂中依次加入分散剂、纳米粒子,经搅拌、超声制得以低共熔溶剂为基液的纳米流体;(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完全放电之后进行拆解,分离出正极片;(3)将正极片加入制得的低共熔溶剂纳米流体溶液中,在25~220℃下搅拌24~72h,过滤,检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价金属元素镍、钴、锂的含量。本发明使用低共熔溶剂纳米流体进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简单,有价金属的回收率高,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3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46446.7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电源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化学储能的动力电池低温启动应急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电池组、吸附床、储液器、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电源状态传感器、车辆状态传感器、控制器;电池组内部有换热盘管,吸附床、储液器内部有电加热器和换热盘管,电池换热盘管与吸附床换热盘管通过热能传递管路连接形成热循环管路,吸附床用于热化学吸附储能,所述各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高寒地区汽车动力电池部件升温,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在低温下启动难、容量低和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2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15512.8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华富(江苏)锂电新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9 , H01M10/659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振动强化的电池热管理以及热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电池单体串联并封装在密封壳中组成,所述密封壳顶部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封装高导热、高潜热的升华材料;电池下箱体;所述电池下箱体内具有不导电的液态工质,所述液态工质将所述电池模组浸没;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电池下箱体的顶端;以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振动放大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导气管以及回液管与所述电池下箱体连接。本发明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的控温、均温以及热失控蔓延抑制的问题,并且具有较好的热失控预警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20712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0908892.3
申请日:2018-08-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9K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融溶剂体系的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流体,该方法是(1)将丙三醇和氯化胆碱于室温下混合,在60~150℃下搅拌0.5~3h,冷却至室温,得到低共融溶剂;(2)向低共融溶剂中加入分散剂,在60~150℃下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纳米粒子,在60~150℃下搅拌1~12h,得到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分散装置中超声分散1~6h,得到以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融溶剂体系为基液的纳米流体。本发明将“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方法与低共融溶剂巧妙结合,制得的纳米流体相较于丙三醇粘度降低65%~85%、导热系数提高10%~20%、稳定性优异。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重复性好,易于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