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级热管与车身结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2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124676.7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级热管与车身结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三维超薄热管组和车身热管,三维超薄热管组由若干个超薄蒸发板和一个冷凝器组成,冷凝器中含有气液分流板,其底面含有渐缩接口,超薄蒸发板与渐缩接口通过密封圈和自卡式套环连接,动力电池单体与三维超薄热管组的两个超薄蒸发板紧密贴合,冷凝器的上表面与车身热管的底部吸热腔通过高导热材料紧密贴合,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两级气液相变传热快速地传输到车顶向环境散热。本发明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与车身结构巧妙融合,增大散热面积,并能够利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气流进行散热,本发明结构简单,电池包结构紧凑,控温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基于两级热管与车身结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1312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24676.7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级热管与车身结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三维超薄热管组和车身热管,三维超薄热管组由若干个超薄蒸发板和一个冷凝器组成,冷凝器中含有气液分流板,其底面含有渐缩接口,超薄蒸发板与渐缩接口通过密封圈和自卡式套环连接,动力电池单体与三维超薄热管组的两个超薄蒸发板紧密贴合,冷凝器的上表面与车身热管的底部吸热腔通过高导热材料紧密贴合,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两级气液相变传热快速地传输到车顶向环境散热。本发明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与车身结构巧妙融合,增大散热面积,并能够利用汽车运动过程中的气流进行散热,本发明结构简单,电池包结构紧凑,控温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高耐热性的锂电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0027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503581.6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耐热性的锂电池,包括密封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池芯,电池壳体与电池芯之间填充有耐热层,电池芯设置有若干组依次层叠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邻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隔膜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微孔,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还填充有电解液。本发明采用聚丙烯高分子薄膜,抗腐蚀性强,耐热效果好,在薄膜表面均匀开设微孔,提高了隔膜的挂液能力,保持电池使用的稳定性;电池壳体与电池芯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制成的耐热层,其耐火性好、耐高温且机械强度高;正、负极耳均为镍极耳,并通过激光焊接固定,避免极耳容易断裂的问题;负极集流体为双面光铁箔,比铝箔造价便宜,经济适用。

    一种组装便捷的锂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212230493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1013220.5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便捷的锂电池组,包括顶部敞口的空心矩形体形状的箱体以及盖合在箱体敞口上的上盖,还包括电池支架,电池支架整体呈长方体形状,长方体的长度方向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电池摆放槽,电池摆放槽的横截面呈开口的圆形,该开口小于该圆的一半;箱体内部矩形阵列摆放有若干个电池支架,每个电池摆放槽中均摆放一个圆柱体电池;箱体内部底面竖直朝向敞口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每个电池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以上定位凹槽,当电池支架摆放在箱体内时,定位柱依次插合在对应的定位凹槽中,且并排的电池支架的定位凹槽之间的间距大于两个圆柱体电池的直径之和。本实用新型组装便捷、高效,疏风导热效果好。

    一种高性能锂电池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676327U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21024742.5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性能锂电池,包括密封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池芯,电池芯设置有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填充有电解液,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正极极片组合连接有正极极耳焊接部,正极极耳焊接部连接有正极极耳,正极极耳焊接部位于电池壳体一端表面,负极极片组合连接有负极极耳焊接部,负极极耳焊接部连接有负极极耳,负极极耳焊接部位于电池壳体表面并与正极极耳焊接部同端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聚丙烯高分子薄膜,抗腐蚀性强,耐热效果好,在薄膜表面均匀开设微孔,提高了隔膜的挂液能力;正、负极耳均为镍极耳,通过激光焊接固定,避免极耳容易断裂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