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265752U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922226272.4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线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槽式专用接地线夹,包括由上固定夹头、下固定夹头和侧固定板一体成型的“ㄈ”状的主夹身,所述下固定夹头螺纹连接有与侧固定板平行的顶紧螺杆,所述顶紧螺杆的顶端连接有活动夹头,在所述上固定夹头的下表面以及活动夹头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卡持接地铜排的卡槽。本实用新型在现有上固定夹头的下表面以及活动夹头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卡持接地铜排的卡槽,将接地铜排侧放于所述卡槽内,并调节顶紧杆夹紧接地铜排,从而使接地线夹与接地铜排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有效地防止接地线夹与接地铜排脱落,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606415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310512.9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Abstract: 一种自动控制风扇散热功率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功率变压器、整流电路、限流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散热风扇和滤波电路。功率变压器一次侧连接脉冲电源,二次侧连接整流电路输入端,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限流变压器一次侧的一端,限流变压器的一次侧另一端连接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负载;限流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散热风扇;并采用反激式取能方式为风扇供电。利用了负载轻微时脉宽较窄,负载较重时脉宽较宽的特点,通过匹配限流变压器的一次侧的电感,可以使开关电源在输出不同功率时,自动调节风扇的输出功率,同时避免了风扇直接在主输出回路上取电造成的纹波噪声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45944U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20319003.5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IPC: H02B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屏柜接地点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上部设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CPU和插件,所述处理器的下方设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备用扩展槽,所述柜体的下部横向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方设有接地点模块,所述接地点模块包括主面板和支架,所述主面板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40mm的圆锥孔,所述接地点模块通过调节支架使得主面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所述接地点模块通过铜线与柜体的接地铜牌连接。本实用新型结合二次屏柜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测量功能的可靠接地点,解决接地点难选择、不可靠、接触面小的多重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211981736U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20674606.4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IPC: H02M1/09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PMOS的低功耗冗余均流电路,包括双供电端、开关电源、两个PMOS管、两个采样电阻和控制电路;第一供电端的负极、第二供电端的负极和开关电源的负极均与负载的负极连接;开关电源为控制电路供电;第一供电端的正极与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供电端的正极与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控制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开关电源的正极和负载的正极均与地电位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11579864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20310855.5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UCX845的隔离驱动电路,包括UCX845芯片、变压器;还包括三端稳压器、隔直电容和次级限流电阻。所述的三端稳压器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输出端连接UCX845芯片的输入端;UCX845芯片的输出端与隔直电容串联后与变压器的一次侧连接,变压器的二次侧与次级限流电阻串联后的两端为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驱动MOS管。所述的三端稳压器为LM7809,输出电压为8-8.5V。所述的变压器的变比为1:2。首先在UCX845的输入端设置LM7809,保证UCX845的输出电压为8-8.5V;然后将变压器变比设置为1:2,同时配合一次侧的隔直电容,从而使变压器的输入端的脉动分量保证在4-8V之间,输出端输出则为8-16V范围,从而达到对被驱动的MOS管的稳定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210619236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1362169.6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天生桥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料自动添加装置控制系统吗,其包括工控机和PLC主站,所述PLC主站控制信号连接有辊道输送控制模块、物料搬运控制模块和卸料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从粉袋进入辊道输送机直到粉袋添加完成结束,中间的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由控制系统监管,从而实现粉料自动添加的全自动化工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600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711316583.9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梦网荣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控制方法,将阀控单元内的多个控制板卡按任务分成两类控制周期板卡:快速控制周期板卡和慢速控制周期板卡。在快速控制周期板卡中采用快速控制周期分段式处理方法,分为主CPU控制及与PCP通讯周期、排序算法控制周期和单元通讯控制周期,三种控制周期时间长度相等,三个周期之间成流水线状态排列,相邻的两个控制周期之间有时间上的重叠。在慢速控制周期板卡中采用加长控制周期时间的方法,将慢速控制周期板卡中的控制周期设置为数倍于主CPU控制周期时间长度的控制周期。能有效的缩短柔性直流输电阀控制系统控制周期,以避免由于控制周期过长导致的各种对控制效果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94761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18364.4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梦网荣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M7/5387 , H02J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871 ,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半桥混连拓扑的换流阀交流侧可控充电方法,所述全半桥混连换流阀是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结构的电压源型换流阀,所述交流侧可控充电方法,是在充电过程中首先打开全部全桥模块的T4IGBT,然后通过预设斜率控制投入充电过程的模块个数,可逐步提升模块的电压,对全半桥混合拓扑的换流阀进行可控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消除初始不可控充电期间全半桥充电电压的严重不平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1088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318392.6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梦网荣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子模块拓扑结构及方法,所述的换流阀的子模块拓扑结构由全桥结构子模块(1)和半桥结构子模块(2)相连接构成。所述的全桥结构子模块(1)的一个交流端A2与半桥结构子模块(2)的直流端正极D21相连接,全桥结构子模块(1)的直流端负极D12通过二极管D7与半桥结构子模块(2)的直流端负极D22相连接。通过一个附加的二极管,将全桥和半桥混合拓扑改造成能够抑制故障电流的新拓扑,而且在抑制故障电流的过程中,子模块中的两个电容自动保持电压均衡,避免了电压不平衡和耐压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600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16583.9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荣信汇科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梦网荣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控制方法,将阀控单元内的多个控制板卡按任务分成两类控制周期板卡:快速控制周期板卡和慢速控制周期板卡。在快速控制周期板卡中采用快速控制周期分段式处理方法,分为主CPU控制及与PCP通讯周期、排序算法控制周期和单元通讯控制周期,三种控制周期时间长度相等,三个周期之间成流水线状态排列,相邻的两个控制周期之间有时间上的重叠。在慢速控制周期板卡中采用加长控制周期时间的方法,将慢速控制周期板卡中的控制周期设置为数倍于主CPU控制周期时间长度的控制周期。能有效的缩短柔性直流输电阀控制系统控制周期,以避免由于控制周期过长导致的各种对控制效果的不利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