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65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78241.6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储能型二氧化碳循环冷热供应、消防伺服的综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基于三级压缩、分级储能的CO2压缩制冷循环为冷端提供三个等级的常备冷量、为热端提供生活热水、采暖以及为消防端提供灭火剂CO2。系统通过新型的模块化工艺设计,实现了各级制冷循环的独立运行以及自由组合,以达到工况可调、输出灵活、能量高效利用之目的;结合液体CO2分级储能可实现系统用电的“柔性化”,并作为系统消防的常备安全模块参与到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营之中,重点用于无人值守的机电设备、重要的电力电子设备以及数据机房等的安全防护以及火情的提早干预。
-
公开(公告)号:CN11181626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04345.0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设计方法,属于有机朗肯循环技术领域。为了提高工质筛选效率以研发新型环保高效的工质,本发明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设计方法,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循环性能及工质物性的预测,并提出了以工质物性为中心分别优化循环工况及分子基团的第三代工质设计。基于工质物性-循环参数学习库及基础物性数据库,分别建立循环性能及工质物性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完成不同冷热源工况及循环构型下工质的大规模分子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4869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02088.1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2工质的冷电联供系统,包括有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跨临界CO2循环制冷系统。本发明中超临界布雷顿循环与跨临界制冷循环的CO2在低温回热器的高温端入口混合,与高压低温的CO2换热,并在CO2冷却器中冷却至近临界区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CO2进入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压缩机升压,通过在回热器及加热器中吸收热量成高温高压的CO2,并在膨胀机中做功发电;另一部分CO2流入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却器继续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的液态,通过膨胀阀的降温降压,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本发明通过低温回热器及CO2冷却器将超临界CO2循环与跨临界CO2循环耦合,实现了发电系统及制冷系统的热量回收及冷却排热。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7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56.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F22B33/18 , F25B9/00 , F25B43/00 , F01K25/10 , F01K19/00 , F01K19/08 , F01K17/02 , F01K13/00 , F01D1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O2的发电、制冷及热蒸汽供应系统,通过回收透平后高温CO2的余热产生蒸汽,并利用喷射器实现制冷压缩机的功能,同时在制冷系统中引入分离器分离不凝性杂质气体,从而提高CO2纯度;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的蒸汽流向蒸汽用户,而CO2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冻水则用于冷量供应。本发明通过喷射器将CO2发电循环与制冷循环深度耦合,利用高温CO2制取蒸汽实现热量供应,并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不仅提高了系统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还能极大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67.6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基超临界CO2发电循环与压缩CO2储能相耦合的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煤基S‑CO2发电循环系统、压缩CO2储能循环系统、熔盐储热回路系统和储热水回路系统;系统使用S‑CO2作为燃煤驱动的火力发电循环工质,耦合了压缩CO2储能系统,以满足电网的负荷调节需求。在用电低谷期,锅炉出口的部分高温高压CO2将把热能存储至熔盐罐及热水罐中,而低温CO2则存储在高压罐中。在用电高峰期,除了燃煤驱动S‑CO2发电外,高压罐中的CO2将在吸收所存储热能后进入透平做功发电,极大提高系统对电网的负荷响应能力。此外,在储能系统中,本发明使用涡流管和气液分离器,可实现液态储存低压CO2,以显著降低CO2储罐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1816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10704345.0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设计方法,属于有机朗肯循环技术领域。为了提高工质筛选效率以研发新型环保高效的工质,本发明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朗肯循环工质设计方法,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循环性能及工质物性的预测,并提出了以工质物性为中心分别优化循环工况及分子基团的第三代工质设计。基于工质物性‑循环参数学习库及基础物性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51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55486.X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地热发电及冷热供应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以地热作为热源,包括储能系统、释能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和冷热供应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分别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和分级膨胀中间再热,并且能够根据高压储罐内的压力,调整分级压缩和分级膨胀过程的级数。同时利用热能回收系统收集压缩过程产生的压缩热和透平出口尾气的余热,既可用于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提供冷量,也可接入城市供热管网供热。综上,本发明将二氧化碳应用于储能系统,并且实现冷热电联供,具有系统效率高、结构紧凑、经济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56818.6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C02F11/13 , C02F11/121 , C02F11/127 , F25B30/02 , F25B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二氧化碳阶梯型串联循环高温热泵的污泥干化系统及方法,它包括用于对污泥进行干化的污泥干化工艺系统;污泥干化工艺系统与用于提供热源的二氧化碳阶梯型串联循环高温热泵系统相连;二氧化碳阶梯型串联循环高温热泵系统与清洁电力系统和空气质能循环工艺系统相连。本系统中采用三级梯型串联循环高温热泵提供130℃热源对污泥进行干化,并通过热量回收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此外本系统采用中温干化,将污泥内氨进行分离,降低污泥作为燃料产品的总氮量,收集氨水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4827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58852.4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用复叠式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废气余热回收的主回路和次级回路,采用两级膨胀机实现高膨胀比,系统整体热回收效率高。高温废气经过蒸发器与有机朗肯循环中的工质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的工质在一级膨胀机中进行热功转换后,在回热器中与来自次级回路的工质进行热交换;次级回路中的工质升温后进入二级膨胀机,在二级膨胀机中进行热功转换,同轴串联的两级膨胀机产生的机械能传递至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与来自内燃机的动力进行合成后,传递至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的斜盘柱塞泵的传动轴。可对内燃机系统高温排气中的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降低动力系统的热损失,提升动力性能,改善工程机械的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7063.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CO2混合工质组份可调的双液态储能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使用CO2和有机物的混合物作为压缩储能的运行工质。系统使用蓄冷器实现低压端的气液转变,使低压工质以液态储存,使用换热器实现高压端的气液转变,使高压工质以液态储存。由于储罐内的工质同时存在气液两相,而气态工质与液态工质的组分占比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气液的流量比例进而调整循环中混合工质的组分比例,从而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