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无线信道的LT码的译码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309531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590304.9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无线信道的LT码译码电路,该译码器电路结构适用于无线信道,该LT码译码器电路结构包括控制电路、度存储电路、生成矩阵存储电路、度搜索电路、生成矩阵列搜索电路、关联搜索电路、校验电路以及待译码数据存储电路。该译码器电路结构使用固定码率的LT码,输入数据包经过校验后将错误数据包置0,同时将错误位置传递给控制模块,然后进行译码,译码过程按照置信传播的方法进行,关联搜索电路中实现搜索电路的复用,减少了硬件资源。LT码译码电路解决了LT码依赖于软件译码的局限。

    面向移动终端的量子密钥辅助端到端加密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200181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72760.9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量子密钥辅助端到端加密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在量子密钥分发中,接入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两个移动终端使用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分发对称的量子密钥,实现量子密钥的共享;在无线信道密钥分发中,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基站利用无线信道特征,生成无线信道密钥,实现无线信道密钥的共享;最后两个移动终端中的发送方利用量子密钥分发阶段生成的量子密钥和无线信道密钥分发阶段生成的无线信道密钥对数据进行双重加密,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转发给两个移动终端中的接收方,接收方利用自己的量子密钥和无线信道密钥进行解密获取数据,实现端到端加密。本方法有效抵御量子攻击,保障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

    基于CSI混淆的隐私保护无线感知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216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0051.0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I混淆的隐私保护无线感知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1)发射端和接收端通过密钥共享技术,分别获得密钥kt;(2)发射端将密钥kt作为混淆器的混淆系数,将导频信号经混淆器混淆后生成混淆导频信号,并在感知目标所在的WIFI环境中发送至接收端;(3)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混淆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混淆CSI;(4)接收端根据密钥kt计算得到混淆系数向量F=f(ktHkt);(5)接收端将混淆系数向量F输入训练好的响应预测网络,得到混淆器的混淆响应估计值#imgabs0#(6)接收端将混淆CSI除以混淆响应估计值#imgabs1#得到没有混淆器时的原始CSI;(7)接收端根据原始CSI进行感知目标的无线感知。本发明同时兼顾合法无线感知和隐私保护。

    基于辛变换的物理层密钥生成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4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169400.X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辛变换的物理层密钥生成预处理方法,首先由无线通信双方Alice和Bob分别采集上行和下行的信道特征测量值,然后将采集到的上行与下行信道特征测量值分别进行辛变换,最后得到时延多普勒域上的信道特征结果。所产生的时延多普勒域的信道特征可以通过量化、密钥协商、隐私方法等步骤进一步生成密钥。本发明解决了由终端高速移动引起信道互易性差,从而导致密钥生成一致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用于提高物理层密钥的一致性,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具体应用于无线密钥分发,包括安全通信、毫米波通信、水下通信、军事通信等领域,可扩展至多节点通信场景。

    基于双任务学习的生物指纹识别方法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55272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52701.5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任务学习的生物指纹识别方法,利用双任务神经网络从正常指纹图像和被强迫指纹图像中提取指纹强迫攻击特征,同时使用同一个网络进行用户个体特征的提取,利用神经网络搭建指纹强迫按压识别双任务模型并训练,利用训练好的模型与常规指纹特征识别方法对获取的指纹进行并行检测,同时满足用户信息在库的条件与强迫按压检测无异常的条件,才允许设备完成指纹解锁,补充了以往指纹识别设备面对生物指纹强迫按压识别攻击的漏洞,同时增加了与强迫按压识别共享权重的基本个体识别功能,为生物指纹识别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同时完成了基本的个体识别,节约了资源消耗。

    一种基于功率分配和波束调度的多用户高效密钥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069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0879289.4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孙晨 胡磊 李古月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功率分配和波束调度的多用户高效密钥生成方法,用户发送上行正交探测信号,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每个用户的信道,并计算信道相关矩阵,然后基站为每个用户设计特征提取矩阵;上行传输过程中,用户使用相同时频资源向基站发送导频信号,基站通过特征提取矩阵提取各用户的信道特征;下行传输过程中,基站利用各用户特征提取矩阵向不同用户发送导频信号,用户根据接收信号提取信道特征;双方对信道特征进行量化、信息协调和隐私放大得到对称的加密密钥。本发明解决了多用户大规模MIMO密钥生成系统中信道维度过大导致的信道信息获取困难以及多用户信号干扰等问题,所设计的特征提取矩阵显著降低信道特征维度,提升总密钥生成速率。

    基于倒谱的信道特征和设备物理指纹的分离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62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068534.3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倒谱的信道特征和设备物理指纹的分离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1)接收目标发射机发送的信号,并将接收信号进行下变频得到基带信号;(2)对基带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出前导信号,其中,所述前导信号包括8个前导符号;(3)将每个前导符号进行FFT变换,得到每个前导符号的频域信号;(4)将每个前导符号的频域信号进行log运算变换,得到每个前导符号的倒谱域信号;(5)将第2‑8个前导符号的倒谱域信号分别减去第1个前导符号的倒谱域信号,得到7个倒谱域前导信号差,完成信道特征和设备物理指纹分离;(6)将该7个倒谱域前导信号差作为设备物理指纹,用于设备身份认证。本发明可以消除信道特征影响,提高鲁棒性。

    基于幅度取余的无线信道密钥随机性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623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375302.X

    申请日:2019-05-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幅度取余的无线信道密钥随机性增强方法,包括:(1)无线通信双方分别多次探测各自的信道幅度特征,并合成样本序列;(2)双方对各自的样本序列进行遍历取余运算,产生多个序列;(3)双方对各自的取余列进行随机性检验,选出符合要求的模值;(4)双方进行模值协商,计算出最适合取余的模值,双方根据此模值对原数据进行取余计算,得到取余后的信道幅度特征序列;(5)双方根据预处理后的序列数据生成各自的量化门限,再根据量化门限进行协商量化后,得到量化比特流;(6)将量化后的比特流输入到信息调和环节和隐私放大环节,得出最终的密钥。本发明可以增强密钥随机性。

    基于前导差分谱的OFDM设备识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1770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665711.3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前导差分谱的OFDM设备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1)随机选择L个不同的物理位置接收目标发射机发射的OFDM信号,得到L个接收信号,每个接收信号包含F帧;(2)针对每个位置的接收信号,计算其包含的所有帧的每个子载波的前导差分谱;(3)计算每个位置所有帧的每个子载波的前导差分谱的均值和方差;(4)对于每个子载波,根据最小方差原则选取对应的均值作为该子载波处的前导差分谱值,并组成指纹特征;(5)将所述指纹特征与预存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判定当前目标发射机为正常设备,否则判定为异常设备。本发明识别准确率更高,可以更有效的克服信道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