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57485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642288.2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制备Ag/AgCl可见光催化剂的方法,涉及一种Ag/AgCl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化学法合成的Ag/AgCl光催化剂存在颗粒粒径很大,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将硫酸盐还原菌接种到含有改良的Starkey培养基的厌氧瓶里,在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得培养液;二、向培养液中加入AgNO3溶液在37℃条件下避光培养;三、对培养好的混合培养液进行超声破碎;四、超声破碎后的混合培养液离心,取离心后的上清液再次离心,收集沉淀,即得到Ag/AgCl可见光催化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可见光催化剂形状均一,粒径分布窄,不易团聚。用于制备Ag/AgCl可见光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54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14621.4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酵母和细菌菌群利用活性污泥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高效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合成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以活性污泥为菌源,利用酵母与细菌菌群的共同作用,使这一菌群能够高效地合成PHB的方法,该方法是:接种时加入人工配水和酵母膏,提供菌群的营养来源,采用厌氧/好氧SBR交替运行的方式进行驯化,每循环包括进水、厌氧培养、好氧培养、沉淀、排水、闲置。在培养过程中逐步提高COD并限制氮源和磷浓度,不断提高菌群积累PHB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8289.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合成3‑羟基丙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扩增橙色绿屈挠菌mcr基因构建质粒pA2s‑mcr,将其转入E.coli中。在所述E.coli基因组上,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ldhA基因,并用accDA与accBC基因替代pta/poxB基因。构建特异性响应3‑HP以启动下游氯霉素抗性基因(CmR)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表达的传感器质粒pYB‑0055‑mCherry‑CmR,获得工程菌,将所得工程菌在含高浓度氯霉素的M9培养基中驯化,并逐步提高氯霉素浓度,筛选得到高产3‑HP的工程菌E.coli 3‑HP‑2。本技术为大规模生产3‑HP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705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010103384.5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利用秸秆与餐厨废弃油脂合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法。碱液处理秸秆获得秸秆上清液,秸秆上清液与餐厨废弃油脂体积比为35:1‑40:1配制MS培养基。盐单胞菌利用MS培养基发酵获得聚酯类物质,聚酯类物质60‑80质量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30‑50份、碳酸钙0.5‑1份、二氧化钛0.2‑0.5份混匀后熔融挤粒,吹塑成薄膜,膜的拉伸强度16‑18MP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韧性,可生产可降解地膜。所述地膜在20‑25℃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9619.3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荧光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步骤为:将筛选的耐银酵母菌菌株于加入硝酸银的YPD培养基中培养2-5天,菌液经超声破碎处理后离心,收集的上清液经过滤、烘干,得到粒径较小、稳定性及水溶性较好的发绿色荧光的银纳米团簇,同时发现Cr6+可使本发明制备的探针发生荧光猝灭。本发明制备银纳米团簇的方法相比较传统的物理及化学等方法在原料的选取、反应条件的调控及后期处理等方面更加简单易行,环保健康,避免了化学还原剂的使用,同时省去了传统模板法中模板的制备。本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识别检测Cr6+,且检测过程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为构建Cr6+检测的传感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25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105844.8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在开放不灭菌条件下,利用秸秆与地沟油合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方法。秸秆经处理得到秸秆上清液,配制秸秆上清液与地沟油体积比为35:1-40:1的MS培养基。在序批式反应器(SBR)内Halomonas sp.ZY-1利用不灭菌的秸秆上清液与地沟油MS培养基好氧培养获得菌体,提取胞内聚酯类物质。将聚酯类物质进一步改性获得拉伸强度16-18MPa的地膜,将地膜深埋20-30cm耕地土壤中,35d减重率40%-50%,而置于干燥空气中35d减重率0.3%-0.5%。以嗜盐菌不灭菌条件下利用废弃物合成生物地膜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亦为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0849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0629726.4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62D3/02 , C12N1/20 , C12R1/425 , A62D101/20
Abstract: 一种利用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涉及一种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的聚乙烯制品分子量较大,稳定性较好,表面的疏水性较强、表面的能量过低等原因导致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非常缓慢,化学物理等降解方法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问题。方法:一、粘质沙雷氏菌菌株的活化;二、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利用率高;本发明的粘质沙雷氏菌可生物降解聚乙烯,其60d的降解率可达3.57%。本发明一种利用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能够用于处理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等领域,获得能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菌株并应用于工业降解白色塑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27664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682200.5
申请日:2013-12-1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株可以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它涉及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一株可以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它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 quefaciens)zxw01,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8464,保藏日期为2013年11月11日,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1号院3号。本发明一株可以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它在含有硝酸银的LB培养基生长培养中胞外合成纳米银,能够通过连续添加含有硝酸银的培养基来连续合成纳米银,为连续生产纳米银提供菌源,实现了利用发酵原理连续大量合成纳米银。
-
公开(公告)号:CN104400001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42290.X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钩状木霉胞外液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存在反应条件苛刻,费时费力,产率低,不适于大批量生产且污染环境的问题。方法:一、钩状木霉NYNJ03的活化;二、钩状木霉NYNJ03胞外液的制备;三、Ag/AgCl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本发明制备的Ag/AgCl纳米复合材料为纳米尺寸颗粒,粒径分布在4~15nm,不易团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收集和保存并且可以扩大化生产。本发明用于制备Ag/AgCl纳米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35733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42268.5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885
Abstract: 一株可还原制备纳米银的钩状木霉,涉及一株钩状木霉。本发明提供一株钩状木霉,可以还原制备纳米银,为还原制备纳米银提供了新的菌源。该钩状木霉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 NYNJ03,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7月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9333。本发明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 NYNJ03可还原制备纳米银,为还原制备纳米银提供了新的菌源。用于制备纳米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