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352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592852.7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扁千斤顶测量确定岩体三维初始地应力的方法,属于地应力测量技术领域。首先在隧道岩壁上同一截面或者同一截面附近区域,通过调整测量点与隧道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及扁槽与隧道轴线之间的夹角α,选取可测试的6个测量点;采用扁千斤顶法分别测得各个测量点的扁槽法向应力分量σθ”;通过岩石力学试验或地质报告确定测量点附近岩石的泊松比v;结合弹性力学计算测量点附近区域岩体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分量。该方法将扁千斤顶测量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由一维拓展为三维,具有操作简单、经济、便于测量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38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16039.4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21F16/02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限量排水方法及其优化隧道注浆圈厚度的方法,属于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领域,其中限量排水方法通过在隧道的横向排水盲管出水口处安装水压调节阀,以控制作用在隧道二次衬砌上的外部水压,充分发挥衬砌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注浆圈的厚度和地下水的排放,保护地下水环境。利用该限量排水方法优化隧道注浆圈厚度的方法,通过完整的理论分析,计算支护系统各组件所承受的水压、流速和排水量,从而优化设计参数,大大减小注浆圈的厚度,降低注浆成本、提高施工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02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55247.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解除法确定岩体三维初始地应力的方法,属于地应力测量技术领域。首先在隧道岩壁上同一截面区域,通过调整测量点与隧道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选取可测试的3个测量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并结合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分别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扰动应力分量σ′θ、σ′z和τ′zθ;根据弹性力学建立3个测量点处9个扰动应力分量与三维初始地应力六分量之间的9个数学方程。从中选取6个独立方程,即可求得测点处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六分量。该方法弥补了目前基于应力解除法确定岩体三维初始地应力方法的不足,具有操作简单、经济、便于测量和计算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11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07709.2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F42D3/04 , F42D1/00 , F42D5/00 , E21D9/00 , G01N3/313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震事件的爆破振动诱发时滞型岩爆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隧道爆破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试验围岩进行爆破试验,获取试验围岩的爆破前微震事件数据、爆破后微震事件数据和爆破振动速度;获取爆破振动诱发围岩破裂的事件增量和事件位置;划分围岩损伤等级,根据爆破振动速度计算每个所述围岩损伤等级的爆破振动阈值;根据所述围岩损伤等级优化爆破控制参数;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控制参数对实际围岩进行爆破,并根据所述爆破振动阈值判断爆破后实际围岩的时滞型岩爆风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爆破振动监测无法直观表达围岩破裂,其振动控制标准是根据经验值设定,针对不同岩性、不同情况的控制阈值不够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1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436832.8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一种多方向宽频变幅动力扰动岩石真三轴渗流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岩石力学试验技术领域,装置包括自稳式试验盒、弹性渗流试样夹具、宽频变幅动力扰动真三轴加载系统及高压渗流加载系统,可在施加真三轴应力同时耦合渗流场和动力扰动场且扰动应力和渗流互不干扰。方法为:将岩石试样封装到弹性渗流试样夹具内,同步完成声发射探头安装;在弹性渗流试样夹具上安装位移传感器;将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的弹性渗流试样夹具送入自稳式试验盒内;完成位移传感器和声发射探头的接线;将弹性渗流试样夹具接入高压渗流加载系统;启动高压渗流加载系统和宽频变幅动力扰动真三轴加载系统,在宽频变幅动力扰动真三轴加载条件下完成岩石试样的渗透率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40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92241.5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 F42D3/04 , F42D1/00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称高应力隧道围岩超前爆破卸压岩爆控制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根据隧道原岩初始地应力大小及方向、开挖扰动应力场分布,以及隧道断面几何特征,确定隧道围岩应力集中区域;基于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运用岩爆烈度评估方法,预测围岩的岩爆等级;基于围岩应力集中区域、围岩岩爆等级有无结构面,确定隧道围岩爆破卸压岩爆控制方法;解决了隧道围岩处于非对称高应力条件下,应力集中区域对超前卸压效果的不良影响,本发明减少应力释放孔的数量,更有效改善隧道围岩周边应力分布,应力集中区域向围岩深部转移,提高隧道开挖施工的安全与施工效率,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64034.2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21F17/00 , E21D9/00 , G06F30/13 , G06F30/20 , G01V1/28 , G01V1/20 , G01V1/3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称高地应力隧道岩爆微震传感器布置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基于隧道围岩地质资料,根据非对称原岩地应力分布与隧道断面几何特征,对非对称高应力隧道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计算非对称高应力隧道能量,确定岩爆风险区位置,在应力集中区前后方均布置微震传感器,将风险较高的区域及其附近区域始终包含于布置在掌子面前后两组微震传感器阵列内;微震传感器相互协同工作且在空间上错开布置,微震传感器的安装布置紧跟应力集中区向前向后移动并始终与应力区保持一定距离范围。本发明使得隧道应力集中区及附近更多的有效微破裂源信号能被微震传感器捕捉,提高微震源定位精度,为深埋硬岩隧道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74462.4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E21D9/06 , G06N3/0499 , G06N3/048 , G06N3/08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F18/23213 , G06F18/24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BM掘进岩体质量快速确定方法,涉及围岩质量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TBM的实时工作参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岩体质量快速确定的方法。在已开挖的TBM隧道中,收集TBM的掘进参数包括刀盘转速、刀盘扭矩、总推进力、推进缸压力、掘进速度、刀盘贯入度等参数,采集岩渣中填充物粗糙度等参数,采样收集地应力信息进行地应力反演,利用环向相机对TBM刀盘与管片安装机之间裸露岩体拍照采集围岩岩体参数信息,并对以上多种数据进行人工分类标注记为训练样本,基于训练样本和巴顿Q系统分类采用RBF(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最终可得到一种基于TBM掘进参数的围岩岩体质量快速确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32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24477.4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一种真三轴试验仪双向同步加载方法,属于岩石力学室内试验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装样并调整试样在试件盒及刚性加载框架中心;步骤S2,通过计算机控制面板设置参数并发送动作指令;步骤S3,PID控制器采集各传感器收集到的负荷信号,协调三轴双向加载负荷的大小,实现单一指令双向同步加载。本发明方法确保加载前岩石试样保持在压力舱正中心,从而使加载轴线的焦点始终与试件的中心保持在空间同一位置上,并实现了单一指令下同一方向上两作动器同步加载的功能,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试验人员因操作不当导致试验失败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38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516039.4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E21F16/02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限量排水方法及其优化隧道注浆圈厚度的方法,属于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领域,其中限量排水方法通过在隧道的横向排水盲管出水口处安装水压调节阀,以控制作用在隧道二次衬砌上的外部水压,充分发挥衬砌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注浆圈的厚度和地下水的排放,保护地下水环境。利用该限量排水方法优化隧道注浆圈厚度的方法,通过完整的理论分析,计算支护系统各组件所承受的水压、流速和排水量,从而优化设计参数,大大减小注浆圈的厚度,降低注浆成本、提高施工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