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451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87554.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源动力扰动触发围岩破裂演化过程长时监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深部工程监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机身框架、孔壁围岩图像采集模块、孔壁多源振动监测模块、孔内行走模块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孔壁围岩图像采集模块、孔壁多源振动监测模块、孔内行走模块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从前至后顺序布设在机身框架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与钻孔外部计算机通信连接。本发明可在钻孔内实现成像和振动一体化监测,振动监测时通过机械升降方式实现传感器与围岩耦合及解耦,实现动力扰动波前后围岩状态监测,识别动力扰动作用下岩体裂隙萌生、扩展、贯通情况,评估三维应力波诱发围岩内部破裂损伤,可实现风险区域围岩破裂演化过程的长时连续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94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7554.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源动力扰动触发围岩破裂演化过程长时监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深部工程监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机身框架、孔壁围岩图像采集模块、孔壁多源振动监测模块、孔内行走模块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孔壁围岩图像采集模块、孔壁多源振动监测模块、孔内行走模块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从前至后顺序布设在机身框架上,监测信号存储与传输模块与钻孔外部计算机通信连接。本发明可在钻孔内实现成像和振动一体化监测,振动监测时通过机械升降方式实现传感器与围岩耦合及解耦,实现动力扰动波前后围岩状态监测,识别动力扰动作用下岩体裂隙萌生、扩展、贯通情况,评估三维应力波诱发围岩内部破裂损伤,可实现风险区域围岩破裂演化过程的长时连续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96786.5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BM隧道岩爆段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涉及隧道工程领域;该TBM隧道岩爆段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基于TBM主机运行数据与围岩反馈评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围岩分级,运用岩爆烈度评估方法,预测岩爆等级;基于围岩分级与岩爆等级,运用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确定围岩初期支护方法;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积极利用了TBM主机运行数据与围岩反馈评价,结合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TBM隧道岩爆段智能设计支护方案,可以为现场施工人员针对隧道岩爆段提供一种高效的支护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7386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22886.3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爆法隧道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破坏机制分析方法,涉及隧道岩爆微震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收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微震数据,结合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对隧道已发生的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进行微震监测和数据分析,划分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风险区,并确定岩爆微震预警区域,通过这些数据,深入了解深埋钻爆法隧道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微震活动规律,判别岩石破坏过程中张拉与剪切各自发挥的作用,综合分析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的破坏机制,进一步得出深埋钻爆法隧道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破坏机制,为预测和防止岩爆灾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02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655247.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L5/1627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解除法确定岩体三维初始地应力的方法,属于地应力测量技术领域。首先在隧道岩壁上同一截面区域,通过调整测量点与隧道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选取可测试的3个测量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并结合弹性力学胡克定律分别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扰动应力分量σ′θ、σ′z和τ′zθ;根据弹性力学建立3个测量点处9个扰动应力分量与三维初始地应力六分量之间的9个数学方程。从中选取6个独立方程,即可求得测点处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六分量。该方法弥补了目前基于应力解除法确定岩体三维初始地应力方法的不足,具有操作简单、经济、便于测量和计算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1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7709.2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F42D3/04 , F42D1/00 , F42D5/00 , E21D9/00 , G01N3/313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震事件的爆破振动诱发时滞型岩爆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隧道爆破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试验围岩进行爆破试验,获取试验围岩的爆破前微震事件数据、爆破后微震事件数据和爆破振动速度;获取爆破振动诱发围岩破裂的事件增量和事件位置;划分围岩损伤等级,根据爆破振动速度计算每个所述围岩损伤等级的爆破振动阈值;根据所述围岩损伤等级优化爆破控制参数;通过优化后的爆破控制参数对实际围岩进行爆破,并根据所述爆破振动阈值判断爆破后实际围岩的时滞型岩爆风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爆破振动监测无法直观表达围岩破裂,其振动控制标准是根据经验值设定,针对不同岩性、不同情况的控制阈值不够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26155.5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爆吸能定量防控设计方法,涉及地下工程岩爆防控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地下工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地下工程开挖模拟计算;根据LERR值圈定岩爆破坏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岩爆爆坑深度,并给出不同部位岩爆时能量释放量;再确定结构面位置、走向、倾角;进而确定吸能锚杆自由段设计长度,并结合锚杆设计锚固力,确定单根吸能锚杆的最优长度;然后计算岩爆岩块弹射动能;最后确定吸能锚杆锚固段长度、锚杆总长度和锚杆数量,使所有吸能锚杆的总吸能能力大于岩爆发生时的弹射动能。该方法给出了吸能锚杆的定量设计方法和流程,为岩爆吸能防控的科学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088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16231.8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滞型极强岩爆地质判别方法,涉及深埋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掌子面地质素描以及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等方法记录施工过程中地质构造信息,通过岩爆破坏区域超前地质钻孔以及断面扫描技术记录岩爆破坏过程中爆坑几何特征。同时,通过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法对岩爆破坏区域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根据初始地应力测试结果以及现场地质调查获取的岩石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相应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不同结构面组合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进行数值计算,判别隧道当前位置开挖后发生时滞型极强岩爆灾害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4148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30622.5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刚性真三轴试件弹性盒夹具及岩样位移监测方法,属于岩石力学室内试验技术领域,该夹具主要由6个压板和8个钢板弹簧构成,其整体构成一个弹性的压力盒,该弹性压力盒的一面可以拆卸,大大减少了岩样安装的操作步骤,节省了安装时间,连接压板的弹簧即可以保证夹具的稳固又能在进行岩样真三轴单面卸载试验时不影响岩样其他面的受力状态,保障了试验的准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弹性盒夹具进行岩样位移监测的方法,该方法在弹性盒夹具上加装了6个位移传感器,其中每个轴线方向安装两个位移传感器,可在进行真三轴刚性加载试验的同时对岩样的位移量进行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647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74209.8
申请日:2025-02-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爆破扰动诱发时滞型岩爆的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量纲分析法从多个物理因素中选取基础量纲,利用基础量纲和基础模型构建爆破冲击应力的通用模型;根据待爆破隧道的参数信息建立隧道的数值分析模型,在数值分析模型中模拟不同装药量和不同爆心距下,相邻隧道迎爆测围岩质点的振动加速度数据和爆破冲击应力数据;利用加速度数据、爆破冲击应力数据代入通用模型中拟合得到待爆破隧道的爆破冲击应力计算模型;由所述爆破冲击应力计算模型构建出待爆破隧道爆破时诱发相邻隧道时滞型岩爆概率的评估模型,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来评估时滞型岩爆风险,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预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