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53638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80044467.4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该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包括:与包容式托架(1)接合的内筒(6);与包容式托架(2)接合的外筒(7);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个筒(6、7)之间的锁定力产生机构(20),该锁定力产生机构(20)由以下部件构成:多个保持部件(22),它们沿周向排列并安装在外筒(7)上,且能够朝向内筒(6)进退;以及多个弹性部件(23),它们分别单独地对这些保持部件(22)向内筒(6)施力,在各保持部件(22)上设有与内筒(6)的外周面抵接的止动突起(26),而在内筒(6)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止动槽(27),止动突起(26)随着内筒(6)和外筒(7)的相对旋转而与止动槽(27)卡合脱离,承受来自弹性部件(23)的压力的保持部件(22)的受压面积设定成比止动突起(26)和止动槽(27)相抵接的抵接面积大。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锁定力产生机构的一部分发生故障也不会丧失锁定功能且耐久性高的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

    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49131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31556.9

    申请日:2008-07-17

    Inventor: 落合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使得不必特别加大外筒直径就可以将锁定力发生机构配设在外筒中。该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具有:分别固定在车身(B)和车门(D)上的第一和第二托架(1、2);将这两个托架可相对转动地连结起来的铰链销(5);与第一托架结合为一体并与铰链销同轴配置的内筒(6);与第二托架结合为一体并以与内筒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围绕内筒配置的外筒(7);锁定力发生机构(20),其被设置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在车门处于预定开度位置时产生对车门的锁定力,在车辆用锁定器式车门铰链装置中,使外筒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相互偏心,并将锁定力发生机构设置在外筒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大的厚壁部(7a)上。

    缩放式千斤顶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805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00126099.5

    申请日:2000-08-31

    Inventor: 菊地则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3/12 Y10S254/01

    Abstract: 缩放式千斤顶,一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一对下臂的内端通过一对水平布置的下销轴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两个下臂的内端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和一与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设置在垂直方向,并固定在下基座元件上,其被布置使在两个下臂竖起的同时,下扇形齿轮使下齿板升起。于是,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量能增加,而不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

    缩放仪式千斤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0919A

    公开(公告)日:2000-10-25

    申请号:CN00101611.3

    申请日:2000-01-20

    Inventor: 菊地则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3/12

    Abstract: 一种缩放仪式千斤顶,包括一对上臂和一对下臂。下臂的上端和上臂的下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彼此连接。外螺纹杆可旋转但不能轴向移动地支承在第一连接轴,而与第二连接轴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外螺纹杆制成空心式,外螺纹杆的外螺纹设有收敛式圆锥部,设置在第二连接轴一侧从端部起的轻负荷区。因此,外螺纹杆可减轻重量,外螺纹杆与第二连接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容易导入,可减轻重量和提高可装配性。

    汽车用门铰链及其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8878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480007386.7

    申请日:2014-02-04

    Inventor: 笹诚司 落合学

    Abstract: 一种汽车用门铰链,其由通过螺栓(3)而固定于车身(B)的第一托架(1)、被固定于门(D)的第二托架(2)和铰链销(5)构成,该第一托架(1)由如下部分构成:基础板部(1a),其具有供螺栓(3)贯穿插入的螺栓孔(8);一对臂板部(1b),它们从该基础板部(1a)的门(D)侧的一端部的上下两侧缘立起而支撑铰链销(5);和一对肋部(1c),它们以从该臂板部(1b)向基础板部(1a)的另一端部侧延伸出并且隔着螺栓孔(8)而彼此对置的方式从基础板部(1a)的上下两侧缘立起,其中,基础板部(1a)的与肋部(1c)的延伸方向垂直的两端部敞开,另一方面,肋部(1c)形成为其壁厚(T2)大于臂板部(1b)的壁厚(T1)。

    汽车用门铰链及其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6887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480007386.7

    申请日:2014-02-04

    Inventor: 笹诚司 落合学

    Abstract: 一种汽车用门铰链,其由通过螺栓(3)而固定于车身(B)的第一托架(1)、被固定于门(D)的第二托架(2)和铰链销(5)构成,该第一托架(1)由如下部分构成:基础板部(1a),其具有供螺栓(3)贯穿插入的螺栓孔(8);一对臂板部(1b),它们从该基础板部(1a)的门(D)侧的一端部的上下两侧缘立起而支撑铰链销(5);和一对肋部(1c),它们以从该臂板部(1b)向基础板部(1a)的另一端部侧延伸出并且隔着螺栓孔(8)而彼此对置的方式从基础板部(1a)的上下两侧缘立起,其中,基础板部(1a)的与肋部(1c)的延伸方向垂直的两端部敞开,另一方面,肋部(1c)形成为其壁厚(T2)大于臂板部(1b)的壁厚(T1)。

    带限位器的车辆用门铰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7037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080052981.4

    申请日:2010-10-27

    Inventor: 峯岸由美子

    Abstract: 在带限位器的车辆用门铰链装置中,限制力产生机构包括:固定于雌托架(1)的中心轴(6);固定于雄托架(2)并具有缸部(7b)的缸体(7);嵌合安装于缸部(7b)的活塞(22);支撑于该活塞(22)的止动滚柱(26);对活塞(22)施力的限制弹簧(23);和设于中心轴(6)的外周面并且借助限制弹簧(23)的作用力与止动滚柱(26)卡合的止动槽,雄托架(2)包括以在雌臂部(1b)的内侧夹着缸体(7)的方式配置的雄臂部(2b)和连续设置于雄臂部(2b)的雄基部(2a),将雄臂部(2b)紧固于缸体(7),将贯通雄臂部(2b)的中心轴(6)的两端部紧固于雌臂部(1b)。由此,能够将雄托架配置为不受缸体的配置干涉且实现紧凑化。

    汽车用车门限制器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23324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561.0

    申请日:2006-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C17/206 E05B17/002 Y10T16/629 Y10T16/62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车门限制器,包括:壳体(1),其紧固于车门(D);限制板(6),其轴支于车身(B),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穿壳体(1);止动部件(16),其被嵌合保持于壳体(1),并与限制板(6)的止动面(10)共同作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17),其被压缩设置在止动部件(16)的外端面(18a)和壳体(1)的内端面(18b)之间所形成的容纳室(18)中,以实质上紧密地填满上述容纳室(18)的方式形成弹性部件(17),在该弹性部件(17)上设置容许其弹性变形的孔部(20),并将该孔部(20)用上述外端面(18a)或上述内端面(18b)封闭,另外,将弹性部件(17)的上述外端面(18a)侧的半部与上述内端面(18b)侧的半部制成对称形状。因此,即使在少量已渗入壳体的容纳弹性部件的容纳室中雨水发生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特性发生变化,而且能够避免弹性部件的误组装。

    伸缩式起重器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04503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128191.X

    申请日:2007-07-10

    Inventor: 菊地则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伸缩式起重器,其在尽力减小承载台上升时的在下臂及上臂与底座及承载台之间产生的摩擦转矩,并且可提高对下臂及上臂的下部枢轴及上部枢轴的支撑强度。在下臂(7)及上臂(8)的各两侧板部(7a、8a)的内侧面及外侧面上,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分别支撑下部枢轴(5)及上部枢轴(6)的内侧凸台(14、15)及外侧凸台(14’、15’),并使该外侧凸台(14’、15’)转动自如地抵接在底座(1)及承载台(2)的两侧板部(1a、2a)的内侧面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