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37138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0910224595.8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141 , F01N1/14 , F01N13/1872 , F01N2350/00 , F01N2450/02 , F01N2450/22 , F01N2450/24 , F01N2470/02 , F01N2470/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具有少量部件的轻质排气部件罩(10)。在该排气部件罩中,通过在两端处弯折单个板的一部分而形成内板(13),并且该内板结合至外板(12)的内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77756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024064.6
申请日:2012-0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5/02 , F16F15/123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21 , F16H2045/02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锁止离合器的流体传动装置,不使第2传动爪的板厚增加就能够缓和与涡轮叶轮的焊接部的应力集中,提高发动机输出性能。利用基座部(34a)和爪部(34b)构成各第2传动爪(34),所述基座部的长边朝向涡轮叶轮(3)的周方向(C)并且短边朝向涡轮叶轮(3)的轴方向(S),所述爪部从该基座部(34a)的一个长边部(34a1)的中间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邻的减震弹簧(32)之间,通过焊接(W)使基座部(34a)的两短边部(34a3、34a3)固定于涡轮叶轮(3),在基座部(34a)的、位于爪部(34b)的两侧的未焊接于涡轮叶轮(3)的长边部(34a1)设有缺口(45),该缺口(45)在第2传动爪(34)传递转矩时使长边部(34a1)容易挠曲。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251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710307633.7
申请日:2004-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045/002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输出齿轮、变矩器和起动离合器,它们以该顺序从曲柄箱侧向外布置在曲轴上。涡轮转子布置在起动离合器的输出鼓筒和泵叶轮之间。泵叶轮和输出鼓筒通过连接部件而连接。连接涡轮转子轮毂和输出齿轮的涡轮轴通过一轴承而可旋转地套装在曲轴的外周上。连接到定子轮毂上的空心定子轴可相对旋转地套装在涡轮轴的外周上。因此,在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中,空心涡轮轴由发动机的驱动轴直接支承,从而简化轴承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0360834C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410090436.0
申请日:2004-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1/24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输出齿轮、变矩器和起动离合器,它们以该顺序从曲柄箱侧向外布置在曲轴上。涡轮转子布置在起动离合器的输出鼓筒和泵叶轮之间。泵叶轮和输出鼓筒通过连接部件而连接。连接涡轮转子轮毂和输出齿轮的涡轮轴通过一轴承而可旋转地套装在曲轴的外周上。连接到定子轮毂上的空心定子轴可相对旋转地套装在涡轮轴的外周上。因此,在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中,空心涡轮轴由发动机的驱动轴直接支承,从而简化轴承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28173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724537.0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转换器和外壳的制造方法,该催化转换器具备筒状的外壳以及整体型催化剂载体,该筒状的外壳具有至少一对保持筒部以及将这些保持筒部之间一体地连结的缩径筒部,该整体型催化剂载体被单独地收纳在保持筒部内;与保持筒部对应的筒状的外壳材料中的与保持筒部之间对应的部分利用模压成型形成上述缩径筒部;在该催化转换器中,对缩径筒部进行模压成型时的冲压负载在缩径筒部的圆周方向上非常不均等的情况受到抑制。本发明的催化转换器中,缩径筒部(18)在圆周方向上在隔着间隔的2个以上部位形成有平坦部(18a),传感器(23)被安装在这些平坦部(18a)中的至少1个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15437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80028102.6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5/02 , F16F15/134 , F16F15/30
Abstract: 一种变矩器,在构成动力减振机构的一部分的一对保持板中的一方一体地设置有抵接爪部,该抵接爪部被贯穿插入到固定于离合器活塞的弹簧保持部件具有的缺口部中,其中,缺口部(70)形成为,沿着输出轴(27)的半径方向的缺口部(70)的内端(70a)在所述半径方向上位于比减振弹簧(49)的内侧端(49a)靠外方的位置,抵接爪部(54b)形成为,在向通过该抵接爪部(54b)和输出轴(27)的轴线的平面投影的投影图上,抵接爪部(54b)的一部分与惯性板(58)重叠。由此,能够维持弹簧保持部件的减振弹簧的保持功能,并且能够缩短离合器活塞和动力减振机构之间的轴向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31796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309541.7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1/24
Abstract: 变矩器。在具备泵轮、涡轮和定子的变矩器中,无需在泵轮和涡轮的芯形成凸缘部即可阻止输送时定子沿半径方向的移动。在比涡轮叶片(17)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在涡轮壳(16)上设置有面向半径方向内侧的外侧限制面(35),在定子轮毂(25)设置有从半径方向内侧与外侧限制面(35)接近、对置的内侧限制面(36),外侧限制面(35)和内侧限制面(36)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环状。
-
公开(公告)号:CN103597250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280028575.3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1/26 , F16H41/28 , F16H45/02 , F16H61/60 , F16H2041/246 , F16H2041/285
Abstract: 变矩器的分别被对应的单向离合器支承于固定部的第1、第2定子(40、41)中,油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第2定子(41)的第2定子叶片(46)的数量比上游侧的第1定子(40)的第1定子叶片(42)的数量多,并且第2定子叶片(46)的厚度的最大值(t2)比第1定子叶片(42)的厚度的最小值(t1)小,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第1定子叶片(42)的后缘(42b)和第2定子叶片(46)的前缘(46a)之间的间隙(β),防止油的流动在所述间隙(β)滞留,并且,利用数量较多的第2定子叶片(46)对油的流动有效地进行整流,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变矩器的扭矩比的提高和容量系数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7756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024064.6
申请日:2012-02-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16H4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5/02 , F16F15/1232 , F16H2045/0205 , F16H2045/0221 , F16H2045/02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锁止离合器的流体传动装置,不使第2传动爪的板厚增加就能够缓和与涡轮叶轮的焊接部的应力集中,提高发动机输出性能。利用基座部(34a)和爪部(34b)构成各第2传动爪(34),所述基座部的长边朝向涡轮叶轮(3)的周方向(C)并且短边朝向涡轮叶轮(3)的轴方向(S),所述爪部从该基座部(34a)的一个长边部(34a1)的中间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邻的减震弹簧(32)之间,通过焊接(W)使基座部(34a)的两短边部(34a3、34a3)固定于涡轮叶轮(3),在基座部(34a)的、位于爪部(34b)的两侧的未焊接于涡轮叶轮(3)的长边部(34a1)设有缺口(45),该缺口(45)在第2传动爪(34)传递转矩时使长边部(34a1)容易挠曲。
-
公开(公告)号:CN102383907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110065321.6
申请日:2011-03-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豊技研
IPC: F01N1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166 , F01N1/084 , F01N1/163 , F01N247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消声器的排气气流控制装置,其能够使阀簧对阀板的闭阀力随阀板开度的增大而减小或者基本不变。排气气流控制阀(20)由以下部件构成:阀板(21),其在下游侧排气管(11)的内侧、且在封闭分流孔(17)的全闭位置(C)与敞开分流孔(17)的全开位置(O)之间转动,并在该全开位置(O)处以末端朝向下游侧排气管(11)的下游侧的方式与下游侧排气管(11)铰接;阀簧支承部件(25),其以横跨分流孔(17)的方式设于下游侧排气管(11);以及阀簧(22),其一端部固定连接于阀板的比阀簧支承部件靠下游侧排气管的下游侧的末端部,其另一端部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接于阀簧支承部件,利用该阀簧的推斥力对阀板向全闭位置侧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