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6386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96878.0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23K50/90 , A23K10/30 , A23K10/22 , A23K20/163 , A23K10/18 , A23K20/105 , A23K2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齿绿刺蛾室内饲养人工饲料,该饲料中包括麦胚5-8份、蔗糖3-5份、虾粉3-5份、山梨酸0.5-1份、琼脂1-1.5份、胆固醇0.05-1份、啤酒酵母0.5-1份和水75份。采用本发明的人工饲料,双齿绿刺蛾幼虫历期缩短至40d以下、幼虫期存活率达到84%以上,老熟幼虫体长达到24mm以上,且长势均一,满足研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724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88701.1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昆虫性信息素成分鉴定及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杨小舟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及其制备和鉴定方法。本发明首次明确了杨小舟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的结构为顺,反-13,15-十八碳二烯醛,该活性成分可引起杨小舟蛾雄蛾显著的电生理反应,为林间杨小舟蛾测报和诱捕奠定理论基础。本发明通过Wittig-Schlosse反应及硼氢化-还原的方法合成杨小舟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该合成方法具有产率高、纯度高、立体选择性强,结果重现性高等优点。本发明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技术,通过合成的标准物质和杨小舟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对比分析的方法确定杨小舟蛾性信息素活性成分,该鉴定方法周期短、结果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公开(公告)号:CN1098379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29551.0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E02D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地震灾区坡体土壤和植被的恢复方法,川西地震灾区坡体滑坡后土壤层按照堆积物划分结构类型分为:泥沙堆积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上部,与创面坡体下部相连,土壤以泥土、泥沙为主,含有一定石砾,石砾含量小于50%,土壤结构松散,易发生水土流失;砾石泥沙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中部或中上部,堆积物以石砾、岩石为主,有一定的泥沙、泥土,其含量低于50%,造林立地条件差;砾石型:分布于堆积坡面下部或中下部,堆积物全部为崩塌、坍塌的大岩石和石砾,无泥沙、泥土,无法栽植植物;按照区域分别处理,针对退化土壤养分贫瘠性、肥力低下,植物长势差的特点,在川西地震灾区通过坡体改造,减少水土流失,满足植被生长对水肥条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729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29540.2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川西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方法,包括步骤一:立地类型划分;步骤二:种植苗木选择与处理;步骤三:植被的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以及过渡带植被状况进行划分,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按照造林立地划分原则进行植被恢复,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提高林地保水能力,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岷江上游困难立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069513.7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生成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第一DEM模型数据,预设平滑参数;然后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包括正平滑运算和逆平滑运算的平滑运算,正平滑运算为以小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增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逆平滑运算为以大行列数对应的第一DEM模型数据为起点,按照行列数递减的方向,根据平滑参数进行的运算;最后,根据平滑后的第二DEM模型数据,生成平滑三维地形模型。上述平滑运算能够有效地对第一DEM模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由此生成的三维地形模型不但与林相图具有高的匹配度,避免失真,而且有效保证三维地形模型的平滑性,增强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874434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339555.7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C3/0228 , A62C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林火扑救方法,步骤如下:(1)、报警装置的安装,将若干火警传感器通过自组织方式组成网络,并固定安装于森林中被预警区域;(2)、所述监控中心用于接收火警传感器发出的异常数据及火警传感器编号,并将异常数据及火警传感器编号传递给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装置根据异常数据进行火情评估,当评估结果为有火情时,向无人机发出火情警报信号(3);灭火扑救。本发明在森林预警区域安装有若干火警传感器以形成火灾预警网络,并通过GPRS网络将实时监测的异常数据和火警传感器编号发送至监控中心,检测精度高,在火灾发生后,将火情传递给无人机,利用无人机进行快速而又有效的灭火。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23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16755.8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的SSR引物及其在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本发明根据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设计获得13多万条SSR序列并从中筛选出差异较为稳定、多态性良好的37对SSR特异性引物。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37对SSR特异性引物在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群进化分析、多态性分析以及构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指纹图谱等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对于开展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这类天敌类群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掌握其来源及群体分化情况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4135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069296.1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T17/05 , G06F3/048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DEM模型数据,并根据DEM模型数据生成第一三维地形模型;从DEM模型数据中计算获得地形相对高度;获取当前视域对应的观察高度;根据观察高度和地形相对高度,计算高度比;根据高度比,调整当前视域对应的空间多边形采样跨度;最后依据采样跨度采样当前视域内空间多边形,采样后显示第二三维地形模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视域内空间多边形数目增多,增大采样跨度以中和空间多边形数目的增多,平衡运算负荷;视域缩小,则减小采样跨度,在不增加运算量的情况下,显示更多三维地形细节,增强视觉效果;上述调整有效平衡计算机速度和视觉效果的冲突,增强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771124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33187.4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7/00 , A01G24/30 , A01G24/28 , A01G24/22 , A01G24/15 , A01G24/12 , C08G18/66 , C08G18/32 , C08G18/48 , C08J9/08 , C08G10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C08G18/3855 , C08G18/48 , C08G18/6666 , C08G2101/0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先将植物种子或幼苗种植在聚氨酯-植物生长基质复合体中,待种子或者幼苗生长到高20厘米以上后再将该复合体连同栽种的植物直接放入困难立地土壤的种植孔中。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在困难立地造林中,避免了裸根苗造林,可有效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困难立地的土壤环境条件,在聚氨酯-植物生长基质复合体中调节植物生长基质的比例,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作用。如对酸化土壤可增加生物炭的比例,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条件;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粘粒缺乏的土壤可提高土壤粘粒的比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