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80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57470.1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纯林改造为粗枝云杉与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针叶复层混交林的方法,通过在川西地区40年林龄以上的粗枝云杉人工纯林内创建林窗、人工栽植5年生岷江冷杉幼苗、抚育幼苗、林分管理等方式,优化了林分结构和更新格局,降低了林分耗水量,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水平。本发明提高了粗枝云杉人工纯林的混交度和稳定性,提升了林地水源涵养效应,在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纯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949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1147310.0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低等植物资源藻类、菌类和地衣的收集;(2)藻类、菌类和地衣的繁殖、固定;(3)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制作;(4)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应用。该生态修复方法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加立地表面藻类的生物量,使得立地对暴雨的环境侵蚀,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稳定性,短时间内有效行程生物土壤结皮的效果,从而把本发明生态修复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覆盖到立地土壤表面时,可防止沙漠化,可把沙漠化立地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8.4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乔木层优质母树的选择,2)乔木层抚育;3)下层清林;4)补播和补植。通过对川西岷江冷杉次生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实现人工辅助的措施促进红桦-岷江冷杉林的天然更新,既保留了天然更新的苗木,缩短了培养周期,促进了林木生长,又改变了林地土壤环境和林分结构,克服了天然更新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新效果差的缺点,加速了现有林分向高效暗针叶林的演化过程天然。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公开(公告)号:CN109874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11910.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岷江流域云杉人工中龄林生态功能提升的改造方法,涉及植物生态功能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云杉人工中龄林按类型划分、密度调控和林窗补植、补植诱导促进更新三个步骤,在改造3-4年后,原有林分的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保水和蓄水能力都显著提高。本发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应用效果佳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以往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和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云杉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94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147310.0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西南山地喀斯特石漠化立地低等植物资源藻类、菌类和地衣的收集;(2)藻类、菌类和地衣的繁殖、固定;(3)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制作;(4)生物活性覆盖物的应用。该生态修复方法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加立地表面藻类的生物量,使得立地对暴雨的环境侵蚀,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提高土壤的团聚稳定性,短时间内有效行程生物土壤结皮的效果,从而把本发明生态修复方法制备得到的生物活性物质覆盖到立地土壤表面时,可防止沙漠化,可把沙漠化立地改造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2934601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521881.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70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542600.0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或宜林灌丛地的带状造林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01宽带清林: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在前一年秋季带状清林,砍除箭竹、悬钩子等杂灌草;清林带宽度4‑5m,灌草保留带4‑5m,二者相间分布;S02植苗造林:每穴1株苗木,栽苗时要做到苗正根伸,栽后用手适当按压,灌水定根;栽苗后立即用苔藓、杂灌小枝杈或杂草覆盖穴面,覆盖度半阳坡不少于80%,阴坡不少于60%;S03幼林抚育。通过宽带清林、带状造林,在大幅度降低抚育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林地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云杉人工更新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25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69846.5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川西阔叶次生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类型划分;2)乔木树分级;3)划分后的林分改造,根的调查结果,确认伐林的林窗大小、林窗数量、最佳组合与布局;4)补植抚育、调整,带状、块状,确定并标记疏伐对象;5)保留幼苗。本发明对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干扰极小,可削减冠层乔木间的竞争自耗,提高乔木的净生产力,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森林的结构复杂性,推动林下环境与土壤多样性组成及其食物网关系的自然恢复。本发明通过多层立体的环境资源的高效的利用,实现森林光合碳利用效率最大化,在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积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