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12250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780090524.6
申请日:2017-10-17
Applicant: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置于甲板上的储罐结构(1A),其具备多个鞍座(3)、格栅材料(4)、多个支承部(5A)、储罐(6A)、上部罩(22)及多个下部罩(23)。多个鞍座(3)以从船舶的甲板突出的方式隔开间隔而设置。格栅材料(4)由多个鞍座(3)从下方支承,并在俯视观察时呈格栅状。多个支承部(5A)配置在格栅材料(4)的上表面。储罐(6)由多个支承部(5A)从下方支承,并在内部容纳液化气体。上部罩(22)支承于格栅材料,并覆盖储罐的侧方及上方。多个下部罩(23)以堵塞格栅材料4的格栅状开口(4a)的方式安装,由此与上部罩(22)一同形成密封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84371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880003908.4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具备脱硫塔和排水管线。排水管线具有流入口和排出口,该流入口位于比船舶的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作为排水而流入,该排出口位于比吃水线靠下方的位置,且将从流入口流入的液体向船舶的外部排出。船舶用脱硫装置的排水系统构成为,贮存于集液部的液体中的、超过了位于比吃水线靠上方的堰部的高度的液体通过溢出堰部而向流入口流入。
-
公开(公告)号:CN11280521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80066425.3
申请日:2019-10-04
Applicant: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Abstract: 现有船舶(1)的利用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从具有多个罐(3)沿着船首尾方向(Da)排列的船体的现有船舶(1)切出中间船体部(5C)、(5D)作为罐单元(31A)、(31B),中间船体部(5C)、(5D)包含多个罐(3)中的一部分罐(3)及船体中的供一部分罐(3)设置的船首尾方向(Da)上的一部分船体;及通过在配置于比中间船体部(5C)、(5D)靠船尾(2r)侧处的、从现有船舶(1)切出了罐单元(31A)、(31B)后的包含发动机室(2m)的船尾侧船体部(5B)设置船首侧船体部(5A)来制造新的船舶。
-
公开(公告)号:CN10956281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780046342.9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燃料管路的船舶。船舶(1)具备船体(2)、燃料箱室(103)、船尾侧机舱(101)、船首侧机舱(102)、主燃料管路(51)、副燃料管路(52)及泵机构(60)。主燃料管路(51)穿过船首侧机舱(102)连接燃料箱(31)和船尾侧发电单元(11)及船首侧发电单元(21)。副燃料管路(52)至少连接燃料箱(31)和船尾侧发电单元(11),并且穿过与主燃料管路(51)所通过的船首侧机舱(102)不同的划区而配置。泵机构(60)将燃料从燃料箱(31)选择性地送入主燃料管路(51)或副燃料管路(52)。
-
公开(公告)号:CN11204105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80028416.5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废气清洗系统具备:脱硫塔,其在内部划分出使清洗液与废气接触的气液接触部;取水部,其用于取得船外水;供给路径,其将取水部与脱硫塔连接;排出路径,其用于将从脱硫塔排出的清洗液向船体的外部排出;循环路径,其用于使从脱硫塔排出的清洗液作为循环液向供给路径回流,该循环路径在合流部与供给路径合流;供给侧切换装置,其用于将向脱硫塔供给的清洗液的供给源切换为通过取水部取得的船外水以及经由循环路径回流到供给路径的循环液中的任一方;以及排出侧切换装置,其用于将从脱硫塔排出的清洗液的流出目的地切换为排出路径以及循环路径中的任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1184126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46394.8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IPC: B01D53/18
Abstract: 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以及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而且,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9925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44622.4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IPC: B01D5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配置于超大型船舶等船舶时的配置性优异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及船舶。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划定出内部空间的吸收塔主体部;撒布装置,其能够向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流动的所述废气撒布清洗液;及填充物,其填充于在所述内部空间设置的填充层且沿纵向层叠,且构成为使所述清洗液与在所述填充层中通过的废气进行气液接触,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具有沿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分离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壁面,所述填充物包含从所述一对壁面中的一方侧的壁面到另一方侧的壁面沿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规则填充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92584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144505.8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IPC: B01D5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吸收塔的安装结构紧凑化且也能减轻船壳结构的重量的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船舶及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的向船舶的组装方法。船壳一体型脱硫装置具备:壳体,其形成船舶的船壳结构的一部分;及吸收塔,其由所述壳体支承,用于对从搭载于所述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
-
公开(公告)号:CN10989069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80051757.5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中太一
Abstract: 气体移送设施(2A)是从液化气体运输船(100)向配置在陆地上的发电设备(50)移送气体的气体移送设施(2A)。气体移送设施(2A)具备:转运设备(10A)、液化气体线路(20)及管线主体(31)。转运设备(10A)在海洋(S)中的位置被保持,并具有气化装置(15)。液化气体线路(20)将位于转运设备(10A)的周围的液化气体运输船(100)的罐与气化装置(15)直接连接。管线主体(31)将气化装置(15)与发电设备(50)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64270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29625.2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Abstract: 控制装置(30)具备:第一温度检测部(31),检测收容液化气的罐主体的分隔壁温度(T1);及第二温度检测部(32),检测支撑罐主体的裙部的温度(T2)。控制装置(30)还具备:温度差取得部(33),取得第一温度检测部(31)检测的分隔壁温度(T1)与第二温度检测部(32)检测的裙部的温度(T2)之间的温度差(ΔT);及判定部(34),基于分隔壁温度(T1)和温度差(ΔT),判定能否利用液化气对罐主体与裙部的接合部进行骤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