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4382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268375.X
申请日:2017-04-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8 , C12Q1/6844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检测松材线虫的方法,属于松材线虫的分子检测领域。本发明首先以松材线虫的SYG‑2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获得一组针对松材线虫特异性高的LAMP引物组,该LAMP引物组能够特异性的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本发明利用所述LAMP引物组建立了一种松材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样品中是否携带有松材线虫。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LAMP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松材线虫的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耗时短,成本低,尤其适用于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以及监控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0695217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59367.1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水源涵养林密度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坡面具体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有效水容量;2)确定具体林分年蒸散与其年内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关系;3)确定具体立地条件下土壤厚度和LAI之间的关系;4)根据林分LAI与其密度(或盖度)之间的关系求算出林分合理密度(或盖度)。本发明不仅克服了荒山造林实践中以当地年降水量作为唯一关键因素的局限性,还考虑了土壤水分供给与不同年龄阶段树木水分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其结果可直接应用或推广到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山区水源涵养林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56677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85806.2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突变株Pc‑m‑6及其生防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厚垣普可尼亚菌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将初步筛选得到的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进行了包括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检测并测定了耐盐性以及对苯菌灵的抗性,最终从众多的航天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一株性能优异、适用于根结线虫生物防控的突变株Pc‑m‑6,该突变株产孢子量高、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能力高并且对苯菌灵有优异的抗性。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用所述航天诱变菌株制备的生防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38930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288006.8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轻腮扁叶蜂危害寄主植物的调控方法,属于林业有害昆虫的防治领域。本发明调控方法包括:在寄主植物之间混合搭配与腮扁叶蜂的物种联结性呈负联结关系的非寄主植物。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对腮扁叶蜂老熟幼虫进行物理干预、对林地地面进行清洁以及修剪带虫巢的寄主植物枝条。本发明通过改造特定的林分结构,使林分结构向不利于昆嵛山腮扁叶蜂生存的方向转变,使其难于向周围迁飞、扩散,转移危害;通过物理措施,快速降低初始虫口密度;两种措施结合,使昆嵛山腮扁叶蜂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维持和保护了其分布区域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87188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359085.7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的方法使得松树林区的松褐天牛种群得到明显下降和控制,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也得到明显降低;采用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的雄蜂蛹作为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主,同时调控繁殖条件,使得繁殖得到的松褐天牛肿腿蜂的寄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643437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85780.1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搭载诱变的生防真菌及其生防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厚垣普可尼亚菌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将初步筛选得到的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进行了包括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检测并测定了耐盐性以及对苯菌灵的抗性,最终筛选得到一株产孢子量高、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能力强的突变株Pc-m-123。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用所述航天诱变菌株制备的生防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130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93615.9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穿透雨水收集装置,它包含数根等距排列的收集管(1),该收集管(1)的顶部外圆面处向内开设有一个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一层贴合收集管端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第一堵头(4),其另一端设置有与其套接配合的套管(5),所述套管(5)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与其同心的挡片(6),该挡片(6)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与其相通的导水管(7),数个套管(5)的一侧设置有一根导管(8)。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掉落在过滤网上的杂物能够随水流冲出收集槽,能够有效的将杂物和雨水分离,能够保证采集雨水样品的质量。(1)内壁两侧的过滤网(3),所述收集管(1)的一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47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44725.5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出针对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以及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寒温带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05455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245151.3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出针对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不同坡度、以及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寒温带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970017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33308.3
申请日:2014-04-03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单萜烯和单萜烯醇作为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的应用和一种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S-(-)-α-蒎烯(S-(-)-α-pinene)、1R-(+)-α-蒎烯(1R-(+)-α-pinene)、月桂烯(myrcene)、(+)-崁烯((+)-camphene)、(-)-莰烯((-)-camph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3-蒈烯((+)-3-carene)、(1S)-(-)-β-蒎烯((1s)-(-)-β-pinene)、(-)-柠檬烯((-)-limonene)、(+)-柠檬烯((+)-limonene)、(-)-桃金娘烯醇((-)-Myrtenol)、(S)-顺式-马鞭草烯醇(s)-cis-verbenol、(-)-反式-马鞭草烯醇((-)-trans-verbenol)和花侧柏烯(Cuparene)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横坑切梢小蠹引诱剂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