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22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199183.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的不同,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共8个单元,碳排放来源界定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的使用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碳排放两部分;本发明在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施工单元过程及碳源的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公式,并对碳排放量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沥青面层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今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缓解温室效应和推进低碳型公路的研究进程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63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40695.4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6/26 , C04B2111/0075 , E01C7/32 , C04B14/28 , C04B14/06 , C04B20/00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贫沥青碎石过渡层混合料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贫沥青碎石过渡层混合料包括集料、矿粉和粘结剂,所述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所述粘结剂为沥青,以质量分数计,沥青:2.5%~2.75%,粗集料:75.2%~76.4%;细集料:18.8%~19.1%;矿粉与沥青质量之比为0.8~1.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贫沥青碎石过渡层和半钢性基层,贫沥青碎石过渡层由贫沥青碎石过渡层混合料铺设而成,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混合料作为碎石过渡层,混合料能够有效的吸收基层产生裂缝时释放的应变能,起到抑制反射裂缝的作用,从而提高道路承载力并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787618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6008.3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成型的微沥青碎石裂缝消散层及其成型方法。该基于振动成型的微沥青碎石裂缝消散层,其特征在于,其原材料包括作为微沥青碎石裂缝消散层矿料的石灰岩,作为微沥青碎石裂缝消散层粘结剂的沥青,其中油石比为1.4%~2.6%;所述微沥青碎石裂缝消散层矿料级配为:粒径小于26.5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100%;粒径小于16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75%~95%;粒径小于9.5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48%~64%;粒径小于4.75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30%~38%;粒径小于2.36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14%~24%;粒径小于0.6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5%~15%;粒径小于0.075mm的集料占级配集料总质量的0%~5%。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73599.8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再生材料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冷再生基层材料双强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取路面结构的结构层与厚度,计算冷再生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代表值,利用冷再生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代表值,计算标准养生90d的冷再生材料最小弯拉强度,获取标准养生90d的冷再生材料的弯拉强度与不同养生条件下的冷再生材料的弯拉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而获取不同养生条件下的冷再生材料的最小弯拉强度并结合冷再生材料抗压强度标准值,实现对冷再生基层材料双强度进行控制,使冷再生材料和结构设计的一体化,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保证后期冷再生层的耐久性。解决堤顶道路由于材料与结构设计脱节,导致后期设计与施工脱节,冷再生基层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2259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199183.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的不同,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共8个单元,碳排放来源界定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的使用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碳排放两部分;本发明在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施工单元过程及碳源的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公式,并对碳排放量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沥青面层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今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缓解温室效应和推进低碳型公路的研究进程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62950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11296.4
申请日:2018-05-0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彭波 , 何娟 , 李文瑛 , 李岁伦 , 张晓峰 , 尚文勇 , 刘自禧 , 李海斌 , 任自铭 , 于洪兴 , 徐世俊 , 杨征文 , 吴世园 , 尹志全 , 童晓莹 , 欧阳威华 , 李昆 , 苟静波 , 王建东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明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量化评价方法,以全国多个地区在建沥青路面为依托,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来源划分为集料供料、沥青加热、集料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沥青混合料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碾压7个工序,同时考虑了能源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并分别建立了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更加符合我国工程实际状况;提出了碳排放加权平均值和政策目标值为量化评价指标,能够直观体现所调查项目的碳排放状况并对减排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降低人为因素对碳排放评价结果的影响,具有更好的实用性;提出对碳排放总量和各工序分别进行碳排放评价分级,能够确定具体项目各工序碳排放是否达到减排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3255696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178855.9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及其使用的联结型级配碎石混合料。该半刚性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和半钢性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和半钢性基层之间铺设有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的集料为联结型石灰岩级配碎石,粘结剂为沥青;其使用的级配碎石层联结型级配碎石混合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25569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78855.9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及其使用的联结型级配碎石混合料。该半刚性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和半钢性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和半钢性基层之间铺设有级配碎石层;所述级配碎石层的集料为联结型石灰岩级配碎石,粘结剂为沥青;其使用的级配碎石层联结型级配碎石混合料。
-
公开(公告)号:CN206605632U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20211025.5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料搅拌保温储存装置,通过在箱体底部安装支架,其中箱体内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搅拌叶片,通过转轴上的搅拌叶片实现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搅拌加工,转轴一端安装有带轮,支架底部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通过三角带与带轮连接,用于箱盖打开时固定箱盖,箱体内底部设有混凝土出口,混凝土出口上设有气动阀门,箱体内两边设有电磁加热片,能够实现对箱体内的混合料进行加热搅拌,而且本装置可以对未用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储存,在需要时进行加温和搅拌,从而保证其不产生离析,凝固等问题,进而简化施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4470071U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420849826.0
申请日:2014-12-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式石料筛分装置,包括固定的圆柱形套筒,在圆柱形套筒的底部设置带有动力系统的旋转驱动圆盘,旋转驱动圆盘的上侧固定连接竖直的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固定套接有若干层水平的筛网,且从下往上筛网的孔径依次增大,形成组合筛网,组合筛网与圆柱形套筒相接;在每层筛网的上方,圆柱形套筒的外侧壁上均设置带出料阀门的出料管,出料管与圆柱形套筒连通;所述圆柱形套筒的顶部安装送料漏斗。本实用新型利用旋转驱动圆盘带动旋转轴,使得筛网能够发生旋转,且从下往上筛网的孔径依次增大,通过筛网进行筛分,然后利用出料阀门控制出料管的开合进行出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连续进料进行筛选,筛分能力强且筛分效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