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直齿行星轮的修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6820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510305269.5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杜飞 李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二级直齿行星轮的修形方法,包括b.确定齿轮修形量的载荷值,所述载荷值为运行状态下二级直齿行星齿轮转动系轴承的界面力,c.根据复杂力学耦合关系的载荷作用,获取传动误差曲线;同时获取齿轮接触时每个轮齿齿面单位长度的法向载荷分布图,d.分别对行星轮的两个不同的接触面进行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确定修形参数;本发明提供的二级直齿行星轮的修形方法,可以在不提高齿轮加工精度和尽量节省材料的前提下,减小齿轮副的啮合冲击,使行星齿轮箱的振动及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极大的减小了行星齿轮啮合的偏载现象,进而改善了齿轮的传动平稳性,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不仅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还减少了噪声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伤害。

    行星齿轮减速齿轮箱箱体轻量化结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108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303655.0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李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行星齿轮减速齿轮箱箱体轻量化结构方法,包括a.建立齿轮箱箱体结构的3D模型,b.通过动力分析,获取齿轮箱在运行中受到最大应力时的载荷力,c.通过静力分析得到所述3D模型的位移云图,d.根据动力分析获取的最大应力时的载荷力和静力分析获取的最大位移,获取待加强刚度的位置,e.对所述待加强刚度的位置进行刚度加强,并减少齿轮箱体外表壁厚度;本发明提升行星齿轮箱箱体结构,优化了齿轮箱刚度分布,避免刚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在不降低负载的情况下,减少了行星齿轮下箱体的整体壁厚,并且满足强度要求,振动情况与优化之前相差不大,大大减轻了齿轮箱的重量,有效的使齿轮箱实现了轻量化要求。

    飞行器襟翼总成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17888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10204288.5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邱建喜 钱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5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襟翼总成,包括襟翼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输出设备、平面连杆机构和拉杆,拉杆一端向前铰接于平面连杆尾端,另一端向后铰接于襟翼的后段并设定运动轨迹,连杆或/和压杆以铰接点可按设定轨迹运动的方式铰接于襟翼的前段,本发明根据襟翼的运动轨迹设计平面连杆结构的转摆参数,同时利用平面连杆机构结合根据襟翼的运动轨迹设定的轨迹约束,并根据襟翼的前段和后段设定运行轨迹约束,较大程度的简化驱动结构总成,并利用平面连杆结合轨迹约束结构的特点,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襟翼总成的整体重量和减小体积,降低制造、安装和维护的复杂程度,同时,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并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

    飞行器襟翼总成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17888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04288.5

    申请日:2012-06-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邱建喜 钱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5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襟翼总成,包括襟翼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输出设备、平面连杆机构和拉杆,拉杆一端向前铰接于平面连杆尾端,另一端向后铰接于襟翼的后段并设定运动轨迹,连杆或/和压杆以铰接点可按设定轨迹运动的方式铰接于襟翼的前段,本发明根据襟翼的运动轨迹设计平面连杆结构的转摆参数,同时利用平面连杆机构结合根据襟翼的运动轨迹设定的轨迹约束,并根据襟翼的前段和后段设定运行轨迹约束,较大程度的简化驱动结构总成,并利用平面连杆结合轨迹约束结构的特点,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襟翼总成的整体重量和减小体积,降低制造、安装和维护的复杂程度,同时,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并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

    约束式少齿差减速器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1528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66576.4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陆国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约束式少齿差减速器,包括壳体、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上通过偏心套设置内啮合齿的传动内齿盘,动力输出轴在圆周方向固定配合设置外齿轮,外齿轮和传动内齿盘的内啮合齿少齿差啮合;通过与壳体转动配合的约束轴的偏心轴段穿过传动内齿盘并与其转动配合,且约束轴至少两根沿圆周方向均布,偏心轴段偏心距与偏心套的偏心距相等;本发明消除动力输入机构的相对自转运动,由公转将动力输出,具有大减速比,传动刚性较大,具有较大的负载传递能力,当出现运动干扰或者出现其它附加运动时,减速器能够正常传动,提高传动效率,并使运动顺利输出,同时,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质量小,为机械工程中减速器选用提供有效途径。

    旋转部件动态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38311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191884.2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潘银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部件动态检测装置,包括基盘和信号传输组件,基盘为绝缘体并与旋转部件在圆周方向同轴固定配合,基盘外侧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环形导电片;信号传输组件包括支架、碳刷座和固定设置在碳刷座上的碳刷,支架固定设置,支架上沿轴向固定设置有导向杆,碳刷座外套于导向杆外,导向杆外套有顶紧弹簧,顶紧弹簧作用于碳刷座使碳刷紧压环形导电片;环形导电片与设置于旋转部件上的传感元件电连接,碳刷电连接设置有引出导线;本发明使用时直接检测旋转部件的动态应变数据,能够较精确的检测到旋转部件动态情况下的应变,并使检测过程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可根据旋转部件(车轮、飞轮等)的标准尺寸制作基盘。

    超大速比少齿差行星减速器

    公开(公告)号:CN102003498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601782.6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陆国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32 F16H2001/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速比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包括输入轮系、输出轮系、内齿轮I和内齿轮II;所述输入轮系和输出轮系通过内齿轮I和内齿轮II衔接传递动力;本发明通过输入轮系和输出轮系,将转速通过两个少齿差和一个行星轮系拟合的结构输出,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超大的减速比,同时,动力输入通过两个通过两个功率分流轮系实现,改变现有少齿差减速器的输入输出方式,在实现超大减速比的同时,能够较为稳定的将动力输出;具有运转平稳、结构紧凑和体积小,适合某些对减速比要求较为极端的场合;本发明改变现有技术中多级串联达到大减速比的结构,简化减速器结构,节约制造成本。

    约束式少齿差减速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15286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66576.4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杨为 陆国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约束式少齿差减速器,包括壳体、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上通过偏心套设置内啮合齿的传动内齿盘,动力输出轴在圆周方向固定配合设置外齿轮,外齿轮和传动内齿盘的内啮合齿少齿差啮合;通过与壳体转动配合的约束轴的偏心轴段穿过传动内齿盘并与其转动配合,且约束轴至少两根沿圆周方向均布,偏心轴段偏心距与偏心套的偏心距相等;本发明消除动力输入机构的相对自转运动,由公转将动力输出,具有大减速比,传动刚性较大,具有较大的负载传递能力,当出现运动干扰或者出现其它附加运动时,减速器能够正常传动,提高传动效率,并使运动顺利输出,同时,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质量小,为机械工程中减速器选用提供有效途径。

    一种基于交通异构图的自动驾驶预测-规划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427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0416.9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通异构图的自动驾驶预测‑规划集成方法,属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建模智能体动态特征以及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交互特征,并设计基于图卷积网络的车道图节点特征表示;S2:采用编码‑解码架构,通过图注意力机制捕捉车道节点与智能体之间的交互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后构建基于交通异构图的多智能体轨迹预测模型;S3:基于轨迹预测模型输出的周围车辆未来位置信息,设计目标函数及多种约束来进行自车动作最优化求解。与传统规划方法相比,本发明预测性能、安全性以及行驶效率更加优异。

    高维空间中强化学习型控制策略的安全评估与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465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528558.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维空间中强化学习型控制策略的安全评估与应用方法,隶属于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该方法包括:S1:定义归一化状态空间、动作空间与奖励函数,引导智能体掌握当前训练环境下的近优或者最优控制策略,并保存实时生成的训练样本;S2:搭建现阶段与神经网络型近优或最优控制策略模型相对应且保持稳定控制可靠性的高维已知状态空间;S3:以高维历史状态空间为基准并且以单簇的聚类结果为中心,提出判断窗以及隶属度概念,明确在何种状态张量的数据驱动下具有可靠性且满足最优控制效果;S4:强化采集边界与陌生区域的状态转移样本,构建面向真实且陌生的环境样本集,用于提升深度强化学习型策略的适用性与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