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065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17095.X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相软土地基的注浆螺旋桩,针对现有的注浆式螺旋桩,在打入地下后安装电塔时,还具有一定的松动、下沉或上移风险,提供一种用于海相软土地基的注浆螺旋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内部为中空状,桩体底部设有尖锥,桩体外表面上设有多个螺旋片;桩体上端设有可转动的驱动座,桩体内部设有多个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多个分布均匀的弧形推板,弧形推板两侧分别设有L形推板,所述驱动座转动时可构成桩体进入土地内部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注浆式螺旋桩的稳定性,在安装电塔时防止注浆式螺旋桩松动、下沉或上移,提高安全操作、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1513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44842.X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极限抗风能力评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下载器件,用于从气象监控站处的云计算服务器下载其预报的未来设定时刻对应的现场环境数据;故障判断器件,用于基于现场环境数据、无风状态下输电线路对应的绝缘子串的底端到架设输电线路的输电铁塔的空气间隙以及输电线路的各项参考信息采用训练后神经网络预测未来设定时刻输电线路对应的空气间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极限抗风能力评估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采用针对输电线路建立的训练后神经网络基于输电线路的未来时刻的预报环境数据预测未来时刻输电线路对应的绝缘子串的底端到输电铁塔的空气间隙,从而使得输电线路在未来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5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40483.1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16/25 , G06F16/2458 , G06F16/27 , G06F16/28 , G06F16/248 , G06F16/2455 , G06Q50/06 , H04L29/06 , H04L29/08 , H04L12/40 , G16Y10/35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20/30 , G16Y40/10 , G16Y40/20 , G16Y4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设备数据采集的变电站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变电站,对站内安装的各种智能电表进行数据采集,并提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为运维管理提供智能决策,由4个部分组成:电力设备层、数据采集层/平台层、业务处理层、应用展示层,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形式实现系统的解耦及大数据处理,同时采用云服务形式为各使用者创建相互独立的应用,为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用电企业提供电力设备管理及运维的快捷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6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515591.6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2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螺旋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螺旋桩芯劲性复合桩成桩工艺及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进行有限元分析;进行机器学习,得到关于机器学习参数M(x)的机器学习模型;将训练好的关于机器学习参数M(x)的机器学习模型导入电脑,并将电脑与螺旋桩芯劲性复合桩打桩机连接;在施工现场输入现场的土壤信息以及工程所需的抗拔承载能力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本次工程所需螺旋锚结构尺寸,利用公式F=M(x)S(x)ktT实时反映注浆螺旋锚的抗拔承载力,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实现了对螺旋桩抗拔承载力的精准预测和实时调整。能减少人力物力浪费,提升施工性能,增强智能化水平和施工安全性,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40931.8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区输电杆塔桩基础的装配式承台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承台和注浆钢管;预制承台的顶部设置有电杆塔,电杆塔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支架;注浆钢管的侧边设置有预制连接梁;本发明通过将螺栓A穿过安装块进入至安装块和注浆钢管进行固定,将预制连接梁表面的孔洞和主轴钢管之间的空隙处填充超高性能混凝土,而主轴钢管完全穿过预制连接梁后,焊接承压盘,从而组装完成安装块、注浆钢管、预制连接梁和主轴钢管;本发明可以根据主轴钢管的数量调整,采用装配式结构,现场施工作业减少,效率提高,设置伸出的注浆钢管、预制连接梁和主轴钢管部分,扩大分布面积,使预制承台接触面变大,受力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0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1371.5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区变电站构架桩基础的装配式锥桶承台及施工方法,包括:预制锥桶承台,所述预制锥桶承台的下部一体浇筑成型有圆环平台,所述预制锥桶承台的锥形体内部在浇筑前设有与变电站构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的预埋有预埋锚栓,施工时边采用钻机把中心主轴钢管桩体下钻,边采用压力注浆的方式从主轴钢管体内向周围土体注入水泥浆液,浆液通过管壁上的孔洞挤入桩周的土体,使得桩体明显扩大,且表面凹凸不平,加强桩体与周围土体的结合,增加桩身的摩擦阻力,使成桩后桩体的承载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主轴钢管顶部施工完成后焊接下承压盘。主轴钢管穿过预制锥桶承台的孔洞后顶部焊接上承压盘,提供向下的力避免预制锥桶承台倾覆。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06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0243983.0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Max建模的智能变电站云系统的建模系统,包括前端输入操作模块(1)、数据运算模块(2)、数据存储模块(3)、设计输出模块(4)、VR显示模块(7)、实景传感模块(8);所述前端输入操作模块(1)分别与数据运算模块(2)和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数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还和所述设计输出模块(4)数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运算模块(2)还分别和所述VR显示模块(7)和实景传感模块(8)之间数据通信连接。本发明将变电站云系统建设的各生命周期,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从建模、测试、后续运行监控和保护,提供更有效的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086841.8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拓扑模型生成方法及终端,所述配电网包括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发电端、变电端、用电端通过电力线缆连接,多个用电端组成子配电网,所述子配电网还包括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中每个所述用电端发送用电端用电参数给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对每个所述用电端用电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将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发送至配电网控制单元;所述配电网控制单元基于每个所述子配电网拓扑结构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子配电网用电状态数据计算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并基于所述配电网拓扑结构优化模型重构配电网模块拓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83964.7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于城市及郊区的混合配电方法和系统,具体应用于电力规划领域,包括获取目标城市及其相邻郊区的第一、第二用电区域;采集用电数据,确定城市变电站位置和郊区变电站位置;根据城市变电站位置、郊区变电站位置和用电数据,实现混合配电。由此优化线路布局,提高用电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06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43983.0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连云港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Max建模的智能变电站云系统的建模系统,包括前端输入操作模块(1)、数据运算模块(2)、数据存储模块(3)、设计输出模块(4)、VR显示模块(7)、实景传感模块(8);所述前端输入操作模块(1)分别与数据运算模块(2)和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数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还和所述设计输出模块(4)数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运算模块(2)还分别和所述VR显示模块(7)和实景传感模块(8)之间数据通信连接。本发明将变电站云系统建设的各生命周期,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从建模、测试、后续运行监控和保护,提供更有效的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