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8556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010477718.5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和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施工方法。本发明的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第一附加围护桩、第二附加围护桩、横向支撑梁、地面预注浆加固土体层、同步注浆加固土体层、逆作挡墙、注浆钢花管、腰梁、内支撑和冠梁。本发明的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施工方法中主要包括双排桩围护结构的构造、预注浆与同步注浆加固、横向支撑梁的安装。本发明能够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607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910919072.9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55 , E02D17/04 , E03F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本发明中,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包括市政沟渠、车站盖挖顶板和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同时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时的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既可以解决市政沟渠因各种原因不能迁改出原位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竖向标高冲突的问题,能够在避免临时迁改市政沟渠且不影响地下车站的工程实施和运营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026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52994.1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暗挖隧道的密网式超前支护系统以及应用该系统进行支护的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注浆袖阀管以及管棚,采用注浆袖阀管注浆对后续开挖的前方掌子面及其围岩进行加固,之后打设密网式的管棚作为支护,通过管棚对开挖断面顶部的围岩进行支撑。管棚间隙打设超前小导管,通过超前小导管加固隧道内侧面附近的岩土强度。本发明更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暗挖施工作业,通过加入密网式管棚及注浆,有效利用了砂卵石地层自身骨架作用,相比以往砂卵石地层下暗挖工程,本发明有效控制了地层沉降,限制了开挖超方情况的发生,同时施工中开挖长度不受限,节约了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及周边建筑物安全,为城市暗挖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629781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29012.5
申请日:2019-09-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钻孔;在钻好的孔中采用分段式下放钢套管并构成桩基钢管;在桩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本发明所提供的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其对施工工艺的优化改进,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解决了在狭小空间内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桩基的难题,同时克服了采用人工作业的低效、高风险,亦避免了采用小型设备施作小直径桩基的承载力不足问题。(2)在密贴既有地铁车站施工的下穿隧道中施作的钢管混凝土群桩既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又可以在施工完成后将其作为永久支护结构,实现永临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6078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19072.9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55 , E02D17/04 , E03F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和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在本发明中,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包括市政沟渠、车站盖挖顶板和车站结构;所述市政沟渠横跨所述车站结构,所述车站盖挖顶板位于所述车站结构和所述市政沟渠之间,与所述车站结构一体设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的结构,同时提供了一种市政沟渠横跨地下车站时的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既可以解决市政沟渠因各种原因不能迁改出原位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市政沟渠与地下车站竖向标高冲突的问题,能够在避免临时迁改市政沟渠且不影响地下车站的工程实施和运营使用,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2008577U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20357272.8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重叠隧道土拱效应的活动门装置,包括箱体、活动门、隧道模型和三维扫描仪,其中,所述活动门水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活动门上设置有若干土压力盒,所述活动门的上表面和所述箱体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土体,所述隧道模型设置在所述土体内;所述活动门能够移动;所述活动门的移动能够使所述土体塌落,所述土压力盒能够测量所述土体竖向的土压力;所述三维扫描仪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位于所述活动门的下面,所述三维扫描仪能够测量所述土体形成土拱效应的拱轴线。利用该活动门装置能够实现对重叠隧道的不同宽度的空间所产生的土拱效应进行试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783340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344113.4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型隧道开挖引起空间土拱的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箱体、隧道模型、支承装置和三维扫描仪;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矩形开槽;所述隧道模型封堵在所述矩形开槽处,且底部与所述支承装置相抵,所述隧道模型与所述箱体构成承载土体的空间;移动所述隧道模型时,所述土体由所述矩形开槽处塌落;所述支承装置在所述隧道模型的下方与所述隧道模型相抵;所述三维扫描仪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空间状态的土拱效应的拱轴线进行精确自动化测量,从而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土拱效应的内在规律,掌握土拱效应对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272228U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20462364.2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暗挖隧道的密网式超前支护系统,该系统包括注浆袖阀管以及管棚,采用注浆袖阀管注浆对后续开挖的前方掌子面及其围岩进行加固,之后打设密网式的管棚作为支护,通过管棚对开挖断面顶部的围岩进行支撑。管棚间隙打设超前小导管,通过超前小导管加固隧道内侧面附近的岩土强度。本实用新型更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暗挖施工作业,通过加入密网式管棚及注浆,有效利用了砂卵石地层自身骨架作用,相比以往砂卵石地层下暗挖工程,本实用新型有效控制了地层沉降,限制了开挖超方情况的发生,同时施工中开挖长度不受限,节约了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及周边建筑物安全,为城市暗挖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713972U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22167571.5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临时抗浮结构,所述临时抗浮结构包括现浇板和若干抗拔桩,其中,若干所述抗拔桩均竖向设置在所述基坑的两侧,所述抗拔桩共包括两排,两排所述抗拔桩均平行于所述隧道的走向设置;所述现浇板覆盖所述基坑的底部并与所述抗拔桩连接。所述临时抗浮结构还包括若干竖向斜撑,每个所述抗拔桩与所述现浇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竖向斜撑,所述竖向斜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抗拔桩上、所述竖向斜撑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现浇板上。通过采用竖向斜撑能够减小底板板跨,且提供充足的反压力;可待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大面积底板浇筑,进而增大底板浇筑面积,提高跨中抗弯能力,利于现场的快速施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395688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1703441.2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在第一桩柱桩顶位置用第一顶冠梁垂直连接,组成了一榀第一纵向框架,设置于基坑侧壁;第二桩柱在桩顶位置用第二顶冠梁垂直连接,组成了一榀第二纵向框架,设置于第一纵向框架和建筑物之间;两榀纵向框架通过连系梁连接;桩锚穿透钢腰梁和基坑侧壁土层,将第一纵向框架固定于基坑的侧壁,组成了双向受力的框架体系,使双排桩组成了双向受力的框架体系,增强其抗侧刚度,能够有效地控制桩顶侧移以及地表沉降,进而减缓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起到了保护周边建构筑物的作用,降低了施工风险,保障了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