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声学材料特征阻抗和复波数的装置和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1401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13286.2

    申请日:2013-01-15

    Inventor: 侯宏 孙亮 杨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声学材料特征阻抗和复波数的装置和测量方法,装置包括声管、脉冲声源、传声器、功率放大器、信号调理器、适配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声管由一段大直径圆柱管、圆锥管和小直径圆柱管同轴固定连接而成,小直径圆柱管侧壁开有三个垂直于小直径圆柱管中心轴线的通孔,在大直径圆柱管内安装有脉冲声源,在小直径圆柱管外端螺纹连接有后盖。测量方法首先得到整个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然后得到所需的脉冲声源的激励信号,并激励脉冲声源测量得到待测样本前后端面的声压及振速,最后计算出待测样本的特征阻抗和复波数。本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双空腔法和双厚度法在测量高流阻材料的特征阻抗和复波数时,在低频段不够准确的问题。

    一种在宽频任意角度入射下均匀散射声学编码超表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401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66951.5

    申请日:2024-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宽频任意角度入射下均匀散射声学编码超表面结构,包括多种基于指向性函数进行编码排布的基元结构,每种基元结构均包括赫姆霍兹腔和矩形条组;赫姆霍兹腔为横排并列排放;矩形条组垂直添加于赫姆霍兹腔的内部形成基元结构,矩形条组包括上部矩形条、中间位置矩形条、中部矩形条和端部矩形条;多种基元结构中,位于中部的矩形条的数量和贴敷位置不同。本发明将赫姆霍兹腔由传统的竖排排放变为横排并列排放,缩短了声学编码超表面结构的纵深,通过在声学编码超表面结构内部添加矩形条增大声程差,进一步缩小尺寸,通过优化算法进行排布最终达成多角度入射宽频带散射效果,具有作用频带范围较宽、作用角度多和易于应用的优点。

    基于水压下动态力学参数的小试样声学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1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37318.7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针对粘弹性材料声学性能参数获取主要采用脉冲声管法和自由场实验测量法而存在低频范围声学性能测量误差大、样品制作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从水压下动态力学参数到小试样声学性能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粘弹性材料不同水压下的动态力学参数得到其纵波声速和衰减系数计算公式;建立基于水声管和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小试样的声学参数预测模型,并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小试样的声学性能参数;结合纵波声速和衰减系数计算公式、小试样的声学性能参数及各个动态力学参数之前的换算关系,得到不同水压下所述小试样的任意动态力学参数与声学性能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基于所述转换关系式,根据任意动态力学参数求解其声学性能预测值。

    一种基于驻波管和吸声材料的矢量传感器校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5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0596059.1

    申请日:2021-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驻波管和吸声材料的矢量传感器校正方法,利用两个声压传感器与吸声材料,计算得到材料表面阻抗与频率相关的光滑曲线图,由于矢量传感器测试得到的数据也需要通过灵敏度进行换算才可以得到表面阻抗,因此,通过声压传感器计算的光滑表面阻抗曲线图就可以快速测量得到矢量传感器的声压幅值灵敏度、质点振速幅值灵敏度以及相对相位灵敏度曲线,避免了现有方法中测得的灵敏度曲线会产生奇异值点的问题。

    一种基于波分解的声管中脉冲叠加条件下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7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7512.1

    申请日:2022-0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波分解的声管中脉冲叠加条件下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方法,根据声管中脉冲声波的叠加状态,通过添加反射系数已知的硬质参考试样、截取叠加脉冲等实验处理操作,计算出声管中材料在脉冲声波垂直入射时的反射系数,进而得到待测材料声波垂直入射吸声系数。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短声管,测量误差较一次反射脉冲提取法更小,并且不存在常规方法中的低频限制以及传感器失配问题,可操作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脉冲叠加条件下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与短声管的吸声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4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18698.4

    申请日:2022-01-08

    Inventor: 侯宏 严睿 杨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与短声管的吸声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控制主板、信号采样调理模块、传声器、声源、便携式短声管、锂电池组与电源模块。嵌入式控制系统通过单片机给定DA转换电路一个脉冲激励信号,扬声器单元获取信号在短声管内形成声场,传声器采集短声管内吸声材料样品在管内的声场;经信号调理电路、AD采样电路将信号调理后,通过单片机算法计算得到材料的吸声系数。整个测试系统使用简易且测试速度快,同时成本低,为一种便携而且高效的吸声系数测试手段,同时保证了测试的精度与可靠性。

    基于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4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141897.1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光滑管道的中部放置有若干个钢球组成斜折链的球体链,顶部设有一个电磁铁,光滑管道中设有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的传感器,在光滑管道的水平面端部设有薄铝片进行封底,被测材料置于薄铝片侧部。通过对球体链端部的电磁铁加电断电,光滑管道最顶部的钢球被吸起落下,撞击球体链产生孤立波和反射波;利用相对位移与杨氏模量的关系,得到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孤立波测试材料杨氏模量技术不能在水平方向进行弹性模量测试问题。

    一种面向长时间连续监测的油烟VOCs气体浓度监测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25284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77464.1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长时间连续监测的烟道油烟VOCs气体浓度监测方法及设备,基于烟道油烟特点设计旁支结构的油烟采样方法和云端失效传感器自动识别算法,有利于延长用于油烟VOCs监测的气体传感器寿命,以及及时提醒监测人员更换失效传感器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油烟VOCs气体浓度监测设备。采样装置用于对排烟管道内的油烟进行采样;气体传感器阵列用于测量油烟VOCs气体各项指标;计算装置承担测量油烟浓度过程中气体传感器阵列量测值采集和修正任务;通信装置用于将数据上传给监控中心,以及接收监控中心发送的指令。设备安装灵活和维护方便,提供了一种长时间连续监测油烟VOCs浓度的新途径,同时保证了油烟VOCs气体浓度监测的高精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

    基于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474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41897.1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光滑管道的中部放置有若干个钢球组成斜折链的球体链,顶部设有一个电磁铁,光滑管道中设有连接信号采集装置的传感器,在光滑管道的水平面端部设有薄铝片进行封底,被测材料置于薄铝片侧部。通过对球体链端部的电磁铁加电断电,光滑管道最顶部的钢球被吸起落下,撞击球体链产生孤立波和反射波;利用相对位移与杨氏模量的关系,得到折链高度非线性孤立波的杨氏模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孤立波测试材料杨氏模量技术不能在水平方向进行弹性模量测试问题。

    一种采用脉冲法测量声学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0543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310013381.2

    申请日:2013-01-15

    Inventor: 侯宏 孙亮 杨建华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冲法测量声学材料吸声系数的装置和测量方法,装置包括声管、脉冲声源、传声器、功率放大器、信号调理器、适配器和数据采集装置,声管由一段大直径圆柱管、圆锥管和小直径圆柱管依次同轴固定连接而成,在小直径圆柱管侧壁上开有两个垂直于小直径圆柱管中心轴线的用于安装传声器的通孔,在大直径圆柱管内安装有脉冲声源;在小直径圆柱管外端螺纹连接有后盖。测量方法先得到整个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然后得到所需的脉冲声源的激励信号频谱,最后以需的脉冲声源的激励信号激励脉冲声源测量得到待测样本的吸声系数。本发明避免了以往传统方法中在频域内对声场进行分解时引入的二次误差,也克服了以往多传声器方法中相位匹配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