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功能性粉体改性异氰酸酯胶黏剂及其增强胶层连续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0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68064.X

    申请日:2024-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木材胶黏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秸秆功能性粉体改性异氰酸酯胶黏剂及其增强胶层连续性的方法,其原料组成包含如下重量份的有效成分:异氰酸酯(70~95份),一定含水率的小麦秸秆粉末(5~30份)。本发明还提供前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天然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过150目筛;将秸秆粉末进行一定含水率处理获得秸秆功能性粉体,将准备好的秸秆功能性粉体添加至异氰酸酯中,搅拌5分钟后获得改性后的胶黏剂。本发明通过复合改性获得的胶黏剂可在弱压(0.1~0.8 MPa)条件下获得力学性能稳定、出材率高的人造板,改进了胶层连续性不足、过度渗透的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工业化应用和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一种铁炭复合菌剂强化厌氧消化的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4720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59680.9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厌氧消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铁炭复合菌剂强化厌氧消化的装置与方法。主要包括厌氧微生物驯化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快速冻干装置和厌氧消化系统。通过铁炭载体实现厌氧微生物的快速富集和驯化,利用固液分离实现污泥脱水,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来进一步减少水分和提高菌种的活性,大大降低菌泥的储运成本和提高应用时效性,获得的铁炭复合菌剂用于快速启动厌氧消化系统,快速富集和稳定微生物,并用于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提质增效。

    基于酶水解法的三维生物炭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739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30975.2

    申请日:2020-08-18

    Inventor: 邱凌 曲强 邵志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酶水解法的三维生物炭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果木碎屑烘干粉碎过筛后,加入高锰酸钾、铁粉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进行浸渍改性,将所得原料过滤调节至无色中性,后进行烘干煅烧得到改性生物炭;2)取适量改性生物炭与微晶纤维素、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去离子水进行球磨混合;3)将所得浆体边搅拌边依次加入十二烷醋酸钠、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钠,浆料发泡后注入模具中;4)将所得三维生物炭载体置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纤维素酶缓冲液与纤维素酶液,恒温水浴振荡后取出;5)将酶水解后的三维生物炭载体用酒精和水反复清洗,冷冻干燥后得基于酶水解法的三维生物炭载体。

    一种厌氧发酵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220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60107.4

    申请日:2020-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发酵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剩余物经固液分离后获得沼渣和沼液,沼渣烘干后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作生物炭过滤箱填料;(2)预处理:沼液依次通过钢片过滤器和生物炭过滤箱进行粗过滤;生物炭过滤箱的填料每30天更换一次,更换后的生物炭用作土壤改良剂;(3)超滤处理:粗过滤沼液依次通过保安过滤器和超滤膜系统,去除沼液中的细菌、病毒、胶体等悬浮物质;(4)纳滤处理:沼液进入纳滤膜系统,截留液反复循环处理,得到符合标准的浓缩沼液并调配液肥,渗透液回收利用。本发明是将沼渣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沼液预处理,通过以废治废的技术手段,实现厌氧发酵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基于螺旋搅拌结构的堆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609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87119.6

    申请日:2021-0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搅拌结构的微型堆肥装置,包括反应桶,反应桶外侧设有凹槽,底部设有筛孔,反应桶位于由电机带动的设有凸槽的搅拌桶内部,随搅拌桶一同旋转,搅拌桶上部设有由电机带动的螺旋机构,搅拌桶下部设有通气装置,鼓风机通过通气管为反应桶输入空气,机器最外部设有保护壳,保护壳外部设有保温材料,内部设有加热带;通过螺旋机构对堆肥进行充分的搅拌,通过控温系统对温度进行控制,提高了好氧效果,加快了堆体腐熟;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堆肥搅拌机搅拌不均匀、不充分的问题,对堆体温度进行控制,具有反应充分、效率高等特点。

    一种铁氮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的助剂制备与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44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9714.7

    申请日:2023-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厌氧消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铁氮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的助剂制备与回收方法,用于厌氧消化系统铁氮改性生物炭的回收及二次利用。主要包含厌氧消化反应器、铁氮改性生物炭的分离,沼液分离和铁氮改性生物炭回流。实现铁氮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消化产甲烷提质增效和铁氮改性生物炭的回收利用,利用铁氮改性生物炭将固定在生物炭上的微生物群落补充回收至厌氧消化系统中,丰富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群,提高产甲烷产量并降低添加剂的成本。

    秸秆自动水热预处理系统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77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82283.7

    申请日:2023-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秸秆水热预处理及水解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自动水热预处理系统。该系统由进料装置、加热装置、水解液回流装置和电控装置组成。粉碎后的固体秸秆经料斗进入装置,由螺旋杆带动向前运动在回流管接口处与水解液混合,后经自动球阀一进入太阳能集热管内部进行水热预处理;槽式反射镜反射太阳光线为太阳能集热管提供热量;调向电机通过小齿轮与大齿轮控制反射镜角度,选择性接受太阳光;预处理结束,物料经自动球阀二与出料管后,在锥形滤网处完成固液分离;固体秸秆用做后续使用,水解液被收集后由水泵经回流管泵回进料筒循环使用。该系统可以极大地节省秸秆预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且避免了对水解液的后续处理,同时节省水资源,对环境友好。

    微电解与厌氧消化耦合型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075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831182.2

    申请日:2020-08-18

    Inventor: 邱凌 曲强 邵志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微电解与厌氧消化耦合型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罐体、位于反应器罐体中部的阳极、进水管、溢流出水槽、阳极电极棒、阴极电极棒、位于反应器罐体底部的阴极、布孔进气管、排污管、位于反应器罐体顶部的出沼气孔、位于反应器罐体外部的太阳能电池板、集气罐、气泵、导气管、导线、储放电装置、进料口,所述阳极是由三片圆盘形生物炭载体组成,所述阳极电极棒、阴极电极棒下端位于阳极、阴极内部,上端经导线连接储放电装置,所述阴极为内锥面圆柱形生物炭载体,底部与排污管相连,所述布孔排气管位于阴极内部,与反应器罐体外部的气泵相连接,所述布孔排气管的形状呈螺旋状,上表面与侧面设有多处开孔,末端封闭。

    生物炭基厌氧微生物聚合体制备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833736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1845673.4

    申请日:2020-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和厌氧活性污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炭基厌氧微生物聚合体制备系统,用于制备厌氧发酵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接种物。该系统主要包括厌氧微生物驯化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和真空冻干封装系统。通过生物炭载体实现厌氧微生物的快速富集和驯化,利用固液分离实现污泥脱水,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并添加冻干保护剂来进一步减少水分和提高菌种的活性,大大降低菌泥的储运成本和提高应用时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