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有增敏和免疫药物涂层的金属标记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55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88469.1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载有增敏和免疫药物涂层的金属标记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利用纳秒激光在金属标记物表面制备微米级织构,以提高基体表面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步骤S2:通过电泳沉积法在金属标记物的微织构化表面制备载免疫治疗药物的聚合物涂层;步骤S3:利用飞秒激光在聚合物涂层制备纳米级织构,以实现超亲水表面;步骤S4:通过液膜逐层吸附法进行放疗增敏剂的装载,完成具有放疗增敏和免疫治疗性能的微纳织构化载药涂层的金属标记物制备。本发明以放疗用金属标记物为基体,利用电泳沉积法和液膜逐层吸附法制备增敏和免疫载药涂层,同时具有放疗定位、放疗增敏与免疫治疗功能,可用于金属标记引导下的放射/免疫治疗。

    一种磁性纳米流体定向输运切削刀具

    公开(公告)号:CN117483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67364.0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纳米流体定向输运切削刀具,该刀具靠近刀尖处具有微孔,微孔内部有永磁铁,刀具前刀面具有多尺度表面织构,多尺度表面织构包括毫米尺度的锥形通道织构、微米尺度的锥形通道织构和纳米尺度织构;毫米尺度的锥形通道织构轮廓曲线满足最速曲线方程,微米尺度的锥形通道织构为仿仙人掌针刺的微织构,纳米尺度织构为疏水性织构;刀具切削过程采用的切削液为MXene@Fe3O4磁性纳米流体;在磁性纳米流体切削条件下,该刀具能够实现快速集取切削液,并实现快速定向输送至刀‑屑接触区,从而起到良好的减摩润滑功效。

    一种纳米刀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5028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403641.8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刀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涂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纳米刀具涂层包括刀具基体以及依次在所述刀具基体表面沉积的过渡层、支撑层、界面层和功能顶层;所述过渡层为Ti过渡层;所述支撑层为TiAlTaN梯度涂层;所述界面层为WS2/TaO纳米多层涂层;所述功能顶层为TiAlN/WS2/TaO复合涂层,并在各层界面间通过飞秒激光技术引入纳米尺度的波纹结构调控层间结合强度,使刀具涂层整体呈现“硬‑韧‑硬”三层复合结构,实现力学性能与长效自润滑、减亲和功能多指标协同优化。

    一种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实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280789.6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实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粉末收集与制样;确定粉末A和B成分差异最大的主元素;在同一视场下,对两种主元素进行着色,分别拍摄能谱图照片和实物彩照;导入图像处理软件,用“色彩范围”功能拾取主元素着色像素点;用“记录测量”功能获取着色像素总面积,据此计算确定混合粉末配比。本发明能有效解决颜色相同、松装密度相近、颗粒大小相似的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测试的难题,相比传统的粉末颗粒逐一测量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速度快、效率高、误差小,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一种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实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659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80789.6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实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粉末收集与制样;确定粉末A和B成分差异最大的主元素;在同一视场下,对两种主元素进行着色,分别拍摄能谱图照片和实物彩照;导入图像处理软件,用“色彩范围”功能拾取主元素着色像素点;用“记录测量”功能获取着色像素总面积,据此计算确定混合粉末配比。本发明能有效解决颜色相同、松装密度相近、颗粒大小相似的3D打印混合粉末配比测试的难题,相比传统的粉末颗粒逐一测量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速度快、效率高、误差小,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促进热喷涂涂层膜基界面间机械和冶金结合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836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61046.5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促进热喷涂涂层膜基界面间机械和冶金结合的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1)、基体的表面预处理;2)、制备织构化基体;3)、织构化基体表面处理;4)、制备涂层。本发明通过基体表面织构化技术与钎剂预处理相结合应用于喷涂涂层中,既可以改善喷涂涂层膜基间机械嵌接作用,还可提高熔滴与基体间的界面传热系数,增强喷涂涂层与基体间微观互锁结合强度,并同时增加喷涂过程中膜基界面发生冶金结合的机会,提高熔滴与基体间冶金结合的程度,在基体和热喷涂涂层之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层,进而显著增强喷涂涂层的膜基结合强度。

    一种纳米流体智能快速输运切削刀具

    公开(公告)号:CN117340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56658.6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体智能快速输运切削刀具,该刀具为负前角,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具有离散分布的微沟槽织构,微沟槽织构沿刀尖呈放射形分布,微沟槽织构长度从刀尖向远离刀尖方向逐渐增大,微沟槽织构轮廓曲线满足最速曲线方程。在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切削条件下,纳米流体能够沿微沟槽织构最速曲线轮廓实现智能输送,有效渗透至刀‑屑接触区,从而起到良好的减摩润滑作用。

    基于切削力系数曲线拐点识别的微铣刀刃口磨损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7368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11117130.X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切削力系数曲线拐点识别的微铣刀刃口磨损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微铣刀的切削力和切削轨迹轮廓;S2、根据切削力计算切削力系数、根据切削轨迹轮廓计算未变形切削厚度;S3、绘制未变形切削厚度‑切削力系数散点图;S4、采用逻辑回归函数拟合散点图,计算拟合曲线拐点,表征刃口钝圆半径。本发明过采集的切削力和切削轨迹轮廓,分别计算切削力系数和未变形切削厚度,建立未变形切削厚度与切削力系数的散点关系图,再通过曲线拟合确定未变形切削厚度‑切削力系数关系曲线拐点,最后以曲线拐点表征磨损的微铣刀刃口钝圆半径,监测微铣刀刃口磨损。

    一种辅助切削液渗入切削区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8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32511.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切削液渗入切削区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刀片表面纳织构化提供可定量表征和调控的纳米毛细管通道,并利用切削区摩擦界面自激电场引发的电动渗透效应,将与自激电场成一定角度的外加磁场作用于切削区,通过调控磁场特征、纳米织构结构参数,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洛伦兹力驱动切削液渗入切削区,解决了切削液在切削接触区纳米尺度空间中无法高效渗透问题。切削液高效渗入刀‑屑或刀‑工接触区,在切削区摩擦界面形成有效的润滑膜,减缓界面摩擦,从而引起切削温度、刀片磨损、工件表面完整性等切削性能的改善。相比于现有的切削液渗入切削接触区的方法具有驱动能量场强度低、效率高、可控性强、结构简单等优势,适于实用。

    一种微铣削加工未变形切削厚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19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06045.8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铣削加工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铣削加工未变形切削厚度测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微铣削加工后的凹槽底部表面形貌图片;S2、从所述表面形貌图片中提取凹槽中线处的刀痕;S3、计算相邻刀痕间隔距离,并根据相邻刀痕间隔距离计算相邻刀齿的等效切削半径之差;S4、根据相邻刀齿的等效切削半径之差重构微铣削加工的瞬时未变形切削厚度。本发明微铣削加工未变形切削厚度测量方法及系统无需事先测定刀具跳动和磨损量便可实现微铣削未变形切削厚度的测量,极大缩短测量流程,提高测量效率,并且有效保证测量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