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21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47276.3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K5/078 , G01N33/534 , G01N33/574 , C07F9/6558 , A61K51/08 , A61K51/04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靶向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探针同时含有能被前列腺癌特异性前列腺癌膜抗原识别的多肽链Glu‑urea‑Lys及靶向骨骼中羟基磷灰石的双磷酸,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证明可被PSMA阳性前列腺癌C4‑2B细胞及LNCap动物模型高效摄取,并能够靶向骨骼,可用于PSMA阳性前列腺癌及其骨转移的显影诊断;且该双靶向分子探针可被放射性核素高效标记且标记稳定性好,可用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达到诊疗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32511.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3Q11/10 , B23K26/352 , B23K26/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切削液渗入切削区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刀片表面纳织构化提供可定量表征和调控的纳米毛细管通道,并利用切削区摩擦界面自激电场引发的电动渗透效应,将与自激电场成一定角度的外加磁场作用于切削区,通过调控磁场特征、纳米织构结构参数,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洛伦兹力驱动切削液渗入切削区,解决了切削液在切削接触区纳米尺度空间中无法高效渗透问题。切削液高效渗入刀‑屑或刀‑工接触区,在切削区摩擦界面形成有效的润滑膜,减缓界面摩擦,从而引起切削温度、刀片磨损、工件表面完整性等切削性能的改善。相比于现有的切削液渗入切削接触区的方法具有驱动能量场强度低、效率高、可控性强、结构简单等优势,适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68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711095.2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23C8/66 , C23C14/06 , C23C14/35 , B23K26/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医用金属表面类金刚石涂层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紫外纳秒激光在预处理后的基体表面加工形成织构形貌;将石墨粉与粘结剂混合制备的碳糊涂覆在具有织构形貌的基体表面,在激光作用下进行渗碳处理;以碳化钨为溅射靶材,在基体表面沉积碳化钨涂层。本发明通过微织构/渗碳化复合加工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类金刚石涂层,利用织构结构增加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将碳原子渗入到基体表面形成功能梯度层,使基体表面获得与涂层相匹配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在上述物理结合和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下,极大地提高了基底与涂层间的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8862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532511.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B23Q11/10 , B23K26/352 , B23K26/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切削液渗入切削区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刀片表面纳织构化提供可定量表征和调控的纳米毛细管通道,并利用切削区摩擦界面自激电场引发的电动渗透效应,将与自激电场成一定角度的外加磁场作用于切削区,通过调控磁场特征、纳米织构结构参数,引入了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洛伦兹力驱动切削液渗入切削区,解决了切削液在切削接触区纳米尺度空间中无法高效渗透问题。切削液高效渗入刀‑屑或刀‑工接触区,在切削区摩擦界面形成有效的润滑膜,减缓界面摩擦,从而引起切削温度、刀片磨损、工件表面完整性等切削性能的改善。相比于现有的切削液渗入切削接触区的方法具有驱动能量场强度低、效率高、可控性强、结构简单等优势,适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68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11095.2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23C8/66 , C23C14/06 , C23C14/35 , B23K26/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医用金属表面类金刚石涂层膜基结合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紫外纳秒激光在预处理后的基体表面加工形成织构形貌;将石墨粉与粘结剂混合制备的碳糊涂覆在具有织构形貌的基体表面,在激光作用下进行渗碳处理;以碳化钨为溅射靶材,在基体表面沉积碳化钨涂层。本发明通过微织构/渗碳化复合加工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类金刚石涂层,利用织构结构增加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将碳原子渗入到基体表面形成功能梯度层,使基体表面获得与涂层相匹配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在上述物理结合和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下,极大地提高了基底与涂层间的结合强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