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6153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96604.1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及其应用。本发明是将九里香经溶剂提取和萃取分离,然后采用硅胶柱分离,并利用半制备色谱进一步分离,浓缩冷冻干燥得成品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本发明通过抗肿瘤活性评价发现,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细胞毒性不大;对结肠癌细胞HT-29与Fn(粘连蛋白)粘附,以及与HUVECs细胞的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对HT-29迁移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和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体内B16-F10肺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六甲氧基二氢黄酮-鼠李糖基-鼠李糖苷具有抑制肿瘤转移活性,能用于制备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5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62353.7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选用在不同密度溶剂中间自组装合成的CuBDC纳米片为模板,六巯基苯为配体,在甲醇中进行配体交换后可得到导电金属有机框架CuBHT纳米片。该方法制备的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和极薄的厚度,且具有良好的抗酸碱和导电性能。本发明合成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重复性强。

    一种双电极一体化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1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6526.6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极一体化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光纤微电极包括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光纤内层一端加工有透光面,光纤内层的外周部包覆导电膜层,导电膜层沿轴向分隔为互不接触的两个区域,分别用作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工作电极区域在对应于透光面一端的外侧设有光电材料层。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光纤切割成小段并在其一端加工透光面,得到具有透光面的光纤内层;(2)采用直流溅射法在光纤内层的外周部溅射导电膜,形成导电膜层;(3)在导电膜层左右两侧沿轴向分割形成工作电极区域和对电极区域;(4)在工作电极区域对应于透光面一端的外侧加工光电材料层。该方法制备的光纤微电极体积小,应用范围广。

    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647627.6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光电性能光纤电极的结构被设计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其中光纤采用韧性好的塑料光纤,直径小于1.0 mm。导电层材料满足无色透明且导电性良好的条件,为光纤提供导电性。本发明公开的光电性能光纤电极具有相比于传统光电极而言非常小的尺寸,其仍然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并且,光电极材料的光激发模式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由外部光源激发转变为由光纤内部光源激发。这种使用内部光源的新模式,很好的规避了应用场景对于PEC光照波长的限制,扩大了光电材料的选择范围。本技术有望应用于生物体原位检测,环境样本连续监测等领域。

    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62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7627.6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极内部光照模式的光电化学光纤微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光电性能光纤电极的结构被设计为三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纤内层,导电膜层和光电材料层。其中光纤采用韧性好的塑料光纤,直径小于1.0 mm。导电层材料满足无色透明且导电性良好的条件,为光纤提供导电性。本发明公开的光电性能光纤电极具有相比于传统光电极而言非常小的尺寸,其仍然具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并且,光电极材料的光激发模式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变,由外部光源激发转变为由光纤内部光源激发。这种使用内部光源的新模式,很好的规避了应用场景对于PEC光照波长的限制,扩大了光电材料的选择范围。本技术有望应用于生物体原位检测,环境样本连续监测等领域。

    鲁米诺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6753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307560.0

    申请日:2009-09-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王建 江舟 赵荣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鲁米诺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高纯度的钛丝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氧化膜后,进行室温下真空干燥;(2)利用完全除水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电解液对干燥后的钛丝进行阳极氧化3~10分钟;(3)取出氧化后的钛丝,进行真空干燥。本发明解决以往掺杂方法复杂,热电子产生条件苛刻的问题,作为一种重现性好,表面易更新,寿命长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解决以往传感器制备工艺复杂,寿命短,不稳定的弊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