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767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798779.0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NA四面体纳米团簇的靶向载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所述靶向载药系统包括由7条DNA探针组装而成的DNA四面体、T4 DNA连接酶、sgc8核酸适配体和蒽环类抗癌药物。该靶向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靶向选择性,且具有超高载药量,能够选择性地将抗癌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杀死癌细胞,在抗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此外,DNA四面体纳米团簇表面的核酸适配体会在运输过程中被非特异性降解,而内部的核酸适配体能够移动到表面以补偿表面核酸适配体的降解,进一步维持纳米团簇的特异性,该组装方式可保证载药系统在递送过程中一直具有优异的靶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437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76290.9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Q1/6825 , C12N9/22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保护DNA酶步行器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活细胞miRNA检测中的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所述自保护DNA酶步行器包括纳米金、硫醇化底物探针和Mg2+依赖的DNA酶探针。该自保护DNA酶步行器能够通过特定底物探针切割来驱动自保护DNA酶步行者在金纳米颗粒轨道上的逐步运动以实现对miRNA生物标志物进行高灵敏度的细胞内成像。所述自保护DNA酶步行器能准确地区分患病细胞与健康细胞,并且由于DNA的可设计性,DNA酶步行器可以扩展到仅通过改变目标结合域来对其他miRNA进行成像,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诊断和预后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161709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51136.7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1/713 , A61P35/00 , C12P19/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网状索烃的DNA单层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DNA纳米技术理论基础上设计了DNA单层阵列,该阵列结构由两种含有回文片段的DNA链自组装形成。DNA单层阵列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核酸酶稳定性外,还能在没有共载体的情况下高效地进入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给长有肿瘤的小鼠全身给药后,DNA单层阵列可以优先在肿瘤组织中积累,不需要靶向配体。简单高效的组装、独特的结构特点和生物系统中的优势表明,DNA单层阵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DNA纳米平台,可用于肿瘤监测和靶向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21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88595.8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回文锁式探针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方法,设计了回文序列非荧光标记锁式RCA探针,(1)识别目标部分:能与目标miRNA完全互补,位于锁式探针的3’端与5’端;(2)切割位点部分:限制性内切酶Nt.AlWI的半识别位点,此位点融合了回文碱基片段。其与nicking切割酶结合,提出N-RCA概念,并发生双向链置换反应(D-SDA)联用,用于肿瘤标志物miRNA的检测。通过本发明可实现对let-7a miRNA的高效放大检测,而且经济实惠,有望用于临床诊断试剂盒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88136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50558.2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11 , C12N5/0783 , A61K35/1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双核酸适配体修饰Y型骨架刚性DNA四面体材料(简称为dA‑RDT)人工改良NK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dA‑RDT由双核酸适配体和Y型骨架刚性DNA四面体(简称为RDT)组装而成。所述双核酸适配体包括1条具有癌细胞靶向能力的核酸适配体和1条具有免疫检查点阻断效应的核酸适配体。所述RDT由12条ssDNA探针组装而成,其具有4个顶点、6条边和4个具有Y型骨架的三角形面,并且在每个顶点处都具有1个向外延伸的粘性末端。通过TCEP轻还原细胞膜表面蛋白可将dA‑RDT有序排列在NK细胞表面,从而获得dA‑RDT‑NK细胞。dA‑RDT‑NK细胞可靶向识别恶性肿瘤细胞,趋向并粘附在肿瘤细胞上,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并与PDL1适体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效应结合,增强NK细胞的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0689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2092.9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1/00 , C12Q1/6844 , C12N15/11 , A61K48/00 , A61K31/704 , A61K31/7105 , A61K47/54 , A61P35/00 , A61P15/00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滚环扩增技术的纳米金棒‑DNA纳米团簇复合载药系统(DS‑ARGN)的构建与应用。以RCA‑p胶带将细胞靶向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棒(AuNRs)捆绑成可重构纳米团簇载体(ARGN),该载体载药能力提高了300倍,用于多模态精准癌症治疗。由于金棒纳米簇结构有效增强了核酸序列对酶降解的抵抗力,DS‑ARGN可以保护siR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避免体内循环过程中的Dox泄漏。DS‑ARGN的良好特性确保了治疗剂的精确递送,在肿瘤部位充分积累。外部刺激(激光照射诱导的温度升高)促进化疗药物的释放取得理想的化疗结果,而内源性刺激(细胞内生物标志物的竞争)导致siRNA‑Plk1有效释放,诱导RNA干扰治疗。因此,DS‑ARGN能够以协同方式实施精准的多模态联合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3135.7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11 , C12N15/10 , A61K31/7088 , A61K47/26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旋转对称Y形结构单元组装成的DNA树枝状大分子结构及其应用,属于DNA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有相同回文粘性末端的三条DNA单链组装出旋转对称Y形结构单元,Y形结构单元利用回文粘性末端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构建出DNA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经功能化,该DNA树枝状大分子结构可以实现癌细胞的精准靶向以及装载高剂量的化疗药物。该纳米结构具有显著增强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抵抗内源性核酸酶的攻击,在活体内自动识别并聚集在肿瘤部位,进入癌细胞后,逐步释放化疗药物,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且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该DNA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提出为肿瘤的精准化学治疗提供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199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010068347.5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10 , C12N15/11 , A61K47/26 , A61K47/54 , A61K47/02 , A61K31/704 , A61P3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NA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DNA折纸理论基础上设计了DNA纳米条纹带,该纳米条纹带由特殊结构的环模板经滚环反应扩增得到的滚环扩增反应产物自组装形成DNA纳米晶格,在DNA纳米晶格上修饰靶向核仁素的AS1411适配体形成DNA纳米材料DNA纳米条晶格带‑AS1411复合物;进一步将DNA纳米条晶格带‑AS1411复合物与纳米金球结合形成DNA纳米材料纳米金‑DNA纳米晶格带复合物。制备所得DNA纳米材料作为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96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83124.3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粘合剂介导的多中心/DNA核壳型纳米复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多中心/DNA核壳型纳米复合物包括小尺寸金纳米颗粒、硫醇化连接探针、与硫醇化连接探针部分互补的序列和回文介导的适配体功能化四面体串珠。所述多中心/DNA核壳型纳米复合物具有以下特点:理想的肿瘤积累效应;易从体内排泄;将治疗剂运送到适当的靶点;高载药量。这些特点使Apt‑ADMC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药物递送工具,适用于体内高精度癌症治疗而没有全身毒性。同时,对于Apt‑ADMC,以非核酸材料为分子工具,将松散的DNA纳米组装体折叠成致密的纳米结构,适合在肿瘤部位长循环和主动聚集,并可拆卸成能够进入细胞核的小尺寸结构并原位高效释放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43730.4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Q1/6818 , C12Q1/682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联网络结构的CHA‑PHCR检测系统及其应用。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发卡探针H1、发卡探针H2、回文发卡探针f‑PH1和回文发卡探针f‑PH2。所述检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可定量检测目标miRNA且检测限低至10 pM;特异性高,共存的非目标miRNA和其他生物大分子不干扰信号转导;适用于通过荧光成像筛选活细胞中不同表达水平的miRNA‑21;基于回文的交联组装可以将组装的纳米结构在细胞内稳定性提高至少5倍;对其他miRNA检测的通用性好;可准确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由于DNA的可编程性,该检测系统可仅通过改变目标识别区域来对其他miRNA进行成像,应用前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