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防侧翻结构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7126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732310.5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防侧翻结构,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个条形固定座,两个所述条形固定座上均安装有多个可转动的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上均通过安装块一固定安装有风扇一,所述转动轴上还通过多个安装架一安装有多个风扇二,每个所述转动轴远离条形固定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上均开设有安装槽二,且安装槽二的端面形状为T形,每个所述安装槽二上均放置有T形块一,每个所述T形块一的下端均安装有支撑杆。优点在于:通过风扇一、风扇二以及漂浮台的配合,对吹向船舶侧边的大风以及波涛汹涌的大浪均具有一定的减缓,降低其对船舶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船舶的防侧翻能力。

    一种循环型智慧农业生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978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69739.5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型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地基以及安装在所述地基上部的禽畜饲养室以及蔬菜养殖室,所述地基位于禽畜饲养室以及蔬菜养殖室下方开设有发酵池,所述发酵池与所述禽畜饲养室之间通过排污通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粪便清理组件可将禽畜产生的粪便排送至发酵池内部,通过养分吸取绳对粪便中的养分进行吸收,从而为蔬菜养殖提供必要的养分,而当不需要养分支持时,可利用提升组件带动养分吸取绳向上提升,使得养分吸取绳从粪便中移出,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养分以及肥料的合理调配,可极大程度的满足现代化智慧农业的要求,具有结构合理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一种船舶监测报警系统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6019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48127.9

    申请日:2019-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监测报警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有船舶自检模块、监测报警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船舶自检模块用于对船舶运行前对船舶本身各项设备进行自检,所述监测报警模块用于对船舶运行时各项设备进行检测,并且发现故障后及时的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监测对象的工况参数及输出报警信号。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模块,可以对设备故障的预警情况先进行数据融合,有效的确保了系统使用的精密度,通过设置监测模块,便于对船舶上各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传递给检测模块,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的准确性。

    一种船舶轮机用冷却泵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5710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48094.8

    申请日:2019-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轮机用冷却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抽水筒,所述抽水筒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抽水筒内并与叶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抽水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抽水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过滤罩。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在各部件的联动下滤孔发生堵塞时,来回不断移动的顶针可将滤孔的污物杂质除去,避免过滤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滤孔堵塞而导致电机损坏。

    一种船舶货舱智能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4167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003720.2

    申请日:2019-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船舶货舱智能通风系统,包括系统平台以及系统平台电性连接的集中器,集中器电性连接若干采集节点和电控装置,电控装置电性连接通风装置,集中器还电性连接有若干采集器,采集器电性连接若干采集节点,采集节点包括的温湿度传感器、空气压力传感器和风速风向传感器安装在船舶货舱内;本发明设计的采集节点均匀分布在船舶货舱的位置,有效的监测了船舶货舱的温湿度、空气压力和风速风向等环境信息,并通过采集器和集中器传输至系统平台,实现实时监测,根据不同的环境标准值的设定,自动完成对不同位置的风机的开机、关机和反向运转,使该系统对环境的监测更加精确,更加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使该系统实用性更强。

    一种船舶舱口盖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552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616842.4

    申请日:2018-1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9/26 B63B1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舶舱口盖密封结构,包括舱板A、舱板B、舱板C、电动伸缩杆、框架、所述框架上开设舱板槽,所述框架上一端安装折叠曲柄,所述折叠曲柄连接底座,所述框架另一端安装锁扣,所述舱板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所述舱板C安装在框架上,所述舱板B在舱板C上方,所述舱板A在舱板B上方,本装置通过三块舱板实现了收缩折叠功能,并且通过电动伸缩杆连接,通过电动实现舱板的收缩,使船舶在需要打开舱口时不用人力一个接一个的打开,并且方便快捷,且也能通过锁扣直接将舱口盖掀开,是一种新的舱口盖密封结构。

    一种智能船舶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6472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448855.4

    申请日:2017-06-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船舶。该智能船舶,包括船舶、风向风速仪、支撑架和叶轮发电机,所述船舶上设有风向风速仪,所述船舶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多个叶轮发电机,位于船舶同一侧的各叶轮发电机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叶轮发电机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推杆电机,所述船舶操作室内设有控制器,风向风速仪检测的信号通过处理器处理,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推杆电机进行工作,完成各叶轮发电机进行角度调整,各叶轮发电机与船舶供电电源连通。其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风向改变各叶轮发电机的迎风向,提高叶轮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减少航行时受侧风的影响,而增大船舶耗能和减缓航行速度的问题。

    一种建筑墙面自动涂刷机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2712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797661.5

    申请日:2017-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F2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涂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面自动涂刷机。该一种建筑墙面自动涂刷机,其特征是:涂刷机机体内固定装有喷涂机和涂料桶,涂刷机机体上端设有涂刷头摆放架,喷涂机机体一侧设有送料管;滚刷一侧的涂刷头上固定装有喷涂管,喷涂管中部设有喷涂管隔断,所述喷涂管上设有若干个涂料喷头。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有效的防止杂物掉落进涂料桶内对喷涂机造成的损坏,在喷涂机涂料喷涂不均匀处可及时的进行涂料抹匀工作,在使用完毕后可对涂料桶进行及时的清洗,避免涂料在桶内凝结,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航标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97772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217031.2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多功能航标设备,涉及航海航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口,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内嵌有浮球,所述通口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为联动机构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控制信号板伸缩的联动机构,所述壳体上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通过海洋暴风雨来临时海底洋流的变化控制信号板的收放,这样能够保证在正常天气的情况下信号板能够完全张开,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当在暴风雨来临时海底洋流带动信号板收缩进而对信号板进行保护,延长了航标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种LNG内燃动力船舶的余热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9039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66659.6

    申请日:2022-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内燃动力船舶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连通在发动机上的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安装套,且安装套内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换热管进水管、换热管出水管,所述安装套内固定安装有与出气管相配合的支撑密封环,所述换热管出水管上端连通有调压座。优点在于:可利用废气中的热量对换热管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导向船舶供暖系统中,有效实现了对废气中余热的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问题,提高了LNG燃料动力船舶的经济效益,且换热管中水分与废气的热量交换时间以及热水送入船舶供暖系统中的操作均无需人工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