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447088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04763.7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06

    Abstract: 圆—椭圆截面交叉缩放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传热元件。它是由若干圆管段、椭圆管段和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圆管段和椭圆管段依次周期排列,而且相邻椭圆管段的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本发明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的,其优点是流动阻力小,速度场与温度梯度场有更好的协同程度,因此具有更好的传热强化性能,在设计制造折流板和折流杆时,加工和装配更方便。本发明适用范围广,既能用于单相流体传热强化,亦可用于流动沸腾、流动冷凝等相变换热强化;由于管截面形状和大小的频繁变化,非常有利于阻止污垢的形成,用本发明制造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管束的振动要比用普通圆管制造的大为减轻,从而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微型硅桥式热对流加速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373367A

    公开(公告)日:2002-10-09

    申请号:CN02116842.3

    申请日:2002-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型硅桥式热对流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包括一密封腔体,在该腔体中心处的一加热丝,对称置于该加热丝两侧的两对温度传感器,以及由该两对温度传感器构成的桥式温度检测电路。在汽车、航空、船舶导航系统、民用产品及军事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热对流原理来检测加速度信息,没有质量块,可工作在高量程下,耐冲击;采用硅微加工方法制造,便于大批量生产,尺寸小,成本低;用两对温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信息,并对结构参数和工作介质作了优化,使它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灵敏度和响应频率。

    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964C

    公开(公告)日:2001-08-22

    申请号:CN98100889.5

    申请日:1998-03-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须毛状传热强化元件,该元件由流体通道,金属细丝和支架组成。支架处于通道的中轴线上,1~3根金属细丝形成与通道壁面成80~100°的截面,截面上的金属细丝沿圆周均布。本发明设计的传热强化元件,在Re=300-4000范围内,换热系数可以提高2-25倍,而功耗只增加1-3倍,从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热设备和换热器中,特别适用于以气体或低导热系数的流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换热器。

    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211633C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125132.3

    申请日:2003-05-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426 F28F1/42

    Abstract: 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属于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管内壁面存在不连续的、与轴线有一定夹角并向两个方向倾斜的条状凸起物——双斜内肋;双斜内肋的法向高度等于或小于0.2d,周向宽度等于或小于0.5d,轴向长度等于或小于2d,d为基管水力内径;双斜内肋与基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在±(30~85)度之间。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对于湍流可提高换热系数(80~150)%,比换热效果很好的横槽管可高出30%,但流阻却小(20~50)%。不连续双斜内肋强化换热管具有强化换热作用显著、流阻小、成型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双斜内肋附近不易产生回流、不存在流动死区,具有较好的抗结垢效果。

    菱形强化换热管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0646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455220A

    公开(公告)日:2003-11-12

    申请号:CN03138077.8

    申请日:2003-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管段和/或管段截面呈异型/形的强化换热管属强化换热和换热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它由不同截面的管段组成,即:圆管(即基管)段、椭圆管段、扁圆形管段、蛋形管段、半月形管段、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和过渡管段;所述的强化换热管至少含有上述管段中的三种,余下五种可与前三种有选择性地搭配。几种管段可以任意组合也可以按以下次序周期排列:圆管段—过渡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变形管段—椭圆(或扁圆、蛋形、半月形、三角形)管段—过渡管段—圆管段……。它比圆管增强换热30~500%,流阻仅增20~100%,同时还具有不易结垢、容易清洗、减小振动的优点。

    菱形强化换热管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47089A

    公开(公告)日:2003-10-08

    申请号:CN03104768.8

    申请日:2003-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025

    Abstract: 菱形管强化换热管,涉及一种强化换热元件;它由若干菱形管段、椭圆管段、圆—椭圆过渡段所组成。所述的菱形管段的两端横截面为椭圆形且两椭圆长轴之间交叉15~90度角,由管段两端向中心变化其横截面的椭圆度逐渐减小,直到管段中心横截面变为圆形。椭圆管段位于每个菱形管段的两端。菱形管有正菱形管和偏菱形管两种。菱形管的内、外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低肋表面或螺纹表面。本发明提供的菱形强化换热管是根据“场协同原理”设计而成的,其优点是换热强化作用十分显著而流动阻力增加很小;用本发明菱形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还具有不易结垢、振动小和寿命长等优点,可使换热器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氧气浓度差磁致通风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01945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2131339.3

    申请日:2002-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氧气浓度差磁致通风方法及装置,涉及建筑通风的技术及设备。由于需要通风的场合通常也存在着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氧气浓度差异,该发明则利用需要通风的场合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氧气浓度差异,通过在需要通风处和环境大气之间布置超导磁体,使其产生梯度磁场,从而形成驱动空气流动的磁场力;将空气管道布置在所述的梯度磁场中,使需通风的场合与环境大气之间形成自然通风。采用本方法及装置,有效克服了常规机械通风噪音污染大,能源浪费严重,运行管理困难的缺点,具有无机械驱动部件,无噪音的特点,易于操作和管理。该发明与一般自然通风方式相比,不受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可人为控制,而且通风效果突出,优势明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