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6604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279700.X
申请日:2012-08-08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61K36/82 , A61K31/353 , A61K31/375 , A61K31/355 , A61K33/34 , A61K33/30 , A61K33/04 , A61P27/02 , A61K3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眼睛中视黄斑色素密度并预防或治疗年龄相关性视黄斑衰退症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茶叶提取物,其中,所述玉米黄素与所述叶黄素的重量比≥1。通过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抑制视网膜中新生血管的生成,以达到综合预防或治疗年龄相关性视黄斑衰退症(AMD)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540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10154617.4
申请日:2006-11-10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级叶黄素水溶性干粉的制备方法。现有方法得到的产品中活性成份的全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低,无定型结构,影响了产品的着色效果或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步骤如下:叶黄素素晶体与低沸点、易挥发且对叶黄素素晶体溶解度大的有机溶剂混合后,加热溶解,得油相;将变性淀粉与水混合,升温溶解,再冷却得水相;将油相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水相中,得乳化后的混合液;乳化后的混合液通过高压均匀机均匀,使乳液粒径达到纳米级;通过常规分离方法去除乳液体系中的有机溶剂;用喷雾干燥法或喷雾-淀粉流化床干燥法去掉乳液中水份,得干粉。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最终产品中活性成份的全反式的含量,且全为无定型,有良好的着色和营养强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017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610053642.3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C4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03/24 , A23L5/44 , A23L33/10 , C07C2601/16 , C09B61/00 , C09B67/0025 , C09B67/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叶黄素通过化学转位制备食用级玉米黄质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方法得到的产品收率相当低,需纯化处理过程,不适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a.将叶黄素晶体或其脂肪酸酯与食用级乙二醇或丙二醇混合,在60-90℃温度下进行充分溶解;b.向a步得到的混合液中滴加有机强碱,在惰性环境中发生转位反应;c.用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稀释b步得到的反应液,并用常规分离方法分离所得到的结晶;d.真空干燥c步得到的结晶,即得玉米黄质晶体。本发明用乙二醇或丙二醇在适当的温度下充分溶解原料后再在惰性环境下进行转位反应,产品收率可达60%以上,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不需再经过纯化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4304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580083837.X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61K9/50 , A61K45/00 , A61K47/36 , A61K47/42 , A61K31/07 , A61K31/355 , A61K31/593 , A61K31/122 , A61K31/12 , A61K31/015 , A61K31/047 , A61K31/01 , A61K31/201 , A61K31/202 , A61P3/02 , A61P39/06
Abstract: 一种含较多双键脂溶性营养素高稳定性微胶囊干粉/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含较多不饱和双键的脂溶性营养素溶解制备油相;b)将一部分包被性壁材溶解于水中制备水相;c)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剪切混合乳化得到乳化液;d)将得到的所述乳化液通过常规高压均质机均质,使乳化液中液滴平均粒径达到纳米级,以获得纳米级乳化液;e)向均质后的所述纳米级乳化液中直接加入剩余部分的包被性壁材,剪切混合溶解,得到形成二次包埋的乳液;f)将所述二次包埋的乳液经过喷雾造粒并干燥后得到稳定性好的微胶囊干粉或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683134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510881436.0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酯键反应副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油脂的酯键反应完成后直接分层分离副产物相,由于粘度较大,易粘壁,特别是工业化生产分层时难以界定分界液面,操作难度大;分离工艺粗糙,造成产品得率降低、纯化难度大。本发明针对甘油脂酯键参与的醇解反应或皂化反应后的副产物相,首先利用极性溶剂调节体系的极性和粘度,实现副产物相和主产品的完全分离;然后通过调节副产物相的pH值结合精馏或多级分子蒸馏分别分离出甘油脂、短链醇酯或/和游离脂肪酸;再利用结晶过滤分离出无机盐;最后回收极性溶剂后精馏得到高纯度的甘油。本发明实现了各组分的回收纯化,大大提高了副产物相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主产品的得率和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216249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610164578.X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02 , C07C57/12 , C07C67/03 , C07C67/333 , C07C69/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脂肪酸短链醇酯的制备和纯化;2)在氮气保护下,向脂肪酸短链醇酯中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进行催化异构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3)将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加入到碱水溶液中进行皂化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皂;4)采用磷酸进行酸化反应;以及5)经低温结晶后分子蒸馏,得到高品质的共轭亚油酸。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生产出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含量高,反式体比例低,酸值高,色泽浅,储存稳定、无不良物质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06692187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783205.6
申请日:2015-11-16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61K33/34 , A61P27/02 , A61K31/047 , A61K31/202 , A61K33/30 , A61K31/525 , A61K31/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明视持久度、保护眼睛健康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叶黄素、(3R,3’R)-玉米黄素、内消旋(3R,3’S,meso)-玉米黄素、DHA、微量元素锌、微量元素铜、B族维生素。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制成颗粒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及粉剂形式加以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有益于人眼健康,特别有利于人眼明视持久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改善眼部自觉症状。
-
公开(公告)号:CN10606353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425120.6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23L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含较多双键脂溶性营养素高稳定性微胶囊干粉/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含较多不饱和双键的脂溶性营养素溶解制备油相;b)将一部分包被性壁材溶解于水中制备水相;c)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剪切混合乳化得到乳化液;d)将得到的所述乳化液通过常规高压均质机均质,使乳化液中液滴平均粒径达到纳米级,以获得纳米级乳化液;e)向均质后的所述纳米级乳化液中直接加入剩余部分的包被性壁材,剪切混合溶解,得到形成二次包埋的乳液;f)将所述二次包埋的乳液经过喷雾造粒并干燥后得到稳定性好的微胶囊干粉或微粒。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微囊胶干粉和微粒稳定性好,无不良气味,适于在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8168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481938.X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09 , C07C67/02 , C11B7/0041 , C11B7/0058 , C11C1/08 , C11C1/10 , C11C3/003 , C11C3/10 , G01N30/02 , G01N2030/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普通植物油为原料制备高含量共轭亚油酸产品的方法。本发明包括植物油的醇解、纯化、异构化三个步骤,植物油的醇解是以甘油酯为原料制备相应的甲酯或乙酯;甲酯或乙酯的纯化是利用银化硅胶柱层析,得到含量高于85%的亚油酸甲酯或乙酯;纯化后的亚油酸甲酯或乙酯经碱催化共轭化得高含量的共轭亚油酸,可根据实际需要再制备共轭亚油酸系列产品。本发明解决了以往单纯依靠红花籽油制备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的现状,拓宽了共轭亚油酸的来源渠道,同时开辟了一种高效分离纯化亚油酸的工艺,所得共轭亚油酸纯度高,满足医药、保健品等行业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11920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61260.2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C43/23 , C07C41/26 , C07C41/34 , A61K31/09 , A61K9/14 , A61K9/48 , A23L1/30 , A61P39/06 , A61P35/00 , A61P3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1617 , A23L33/10 , A23V2002/00 , A61K9/0053 , A61K9/1652 , A61K9/1658 , A61K9/4858 , A61K9/4866 , A61K9/4875 , A61K31/09 , C07C41/26 , C07C41/34 , C12P7/66 , C07C43/23 , A23L33/00 , C07C41/40 , A23V2250/702 , A23V2250/502 , A23V2250/628 , A23V2250/5114 , A23V2250/6406 , A23V2200/314 , A23V2200/302 , A23V2200/318 , A23V2200/328 , A23V2200/326 , A23V2200/3262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还原型辅酶Q10干粉及其组合物以及制备方法,所述还原型辅酶Q10干粉是通过将氧化型辅酶Q10在还原剂的存在情况下反应,除去反应完成后反应液中的有机溶剂及其它杂质后得到油溶性还原型辅酶Q10液体,然后将所得的还原型辅酶Q10油状物通过直接冷风喷雾成型制得还原型辅酶Q10干粉,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干粉结晶度降低,在Cu-Kα射线的X衍射图谱中,在衍射角2θ为18.9°处有强峰,在22.8°处有特别强的吸收峰。本发明得到的还原型辅酶Q10干粉处于不完全结晶状态,稳定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优异,适于在保健食品、化妆品或药物等中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