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60894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111960.7
申请日:2010-02-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7/16 , A61K47/12 , A61K47/34 , A61K9/00 , A61K9/14 , A61K48/00 , A61K49/00 , A61K51/04 , A61P25/00 , A61P25/04 , A61P25/06 , A61P25/08 , A61P25/18 , A61K101/02 , A61K103/10 , A61K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苯甲酰胺类似物,载体为聚阳离子大分子,两者以共价方式结合,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示踪技术进行活体、离体脑靶向表征,提示该递药系统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可用于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本发明能避免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等优点,且脑靶向介导分子的分子量小、价廉易得、便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669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051970.3
申请日:2009-05-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脂肪酸,聚阳离子大分子作为载体,两者共价结合成纳米粒或胶束,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脑靶向示踪系统进行了活体、离体表征,结果表明能够明显提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入脑量,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对脑部疾病进行防治和诊断。本发明能避免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且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与鼻腔给药途径比较,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病人顺应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266565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10192398.5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原位肿瘤和淋巴转移肿瘤的主动靶向脂质体载体系统,该载体系统由含LyP-1氨基酸序列为CGNKRTRGC序列的多肽与脂质体组成,其中LyP-1序列多肽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成环状结构。该脂质体载体系统可通过皮下组织间隙注射或肌肉注射将脂质体被动引流至淋巴系统内,通过LyP-1的介导作用靶向至肿瘤转移淋巴结。该系统也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通过肿瘤EPR效应和LyP-1介导作用将其靶向至原位肿瘤和淋巴转移肿瘤。本发明脂质体载体系统可用作原位肿瘤和淋巴转移肿瘤诊断或治疗的药物靶向递送。
-
公开(公告)号:CN102160894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010111960.7
申请日:2010-02-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7/16 , A61K47/12 , A61K47/34 , A61K9/00 , A61K9/14 , A61K48/00 , A61K49/00 , A61K51/04 , A61P25/00 , A61P25/04 , A61P25/06 , A61P25/08 , A61P25/18 , A61K101/02 , A61K103/10 , A61K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苯甲酰胺类似物,载体为聚阳离子大分子,两者以共价方式结合,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示踪技术进行活体、离体脑靶向表征,提示该递药系统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可用于脑部疾病诊断和治疗。本发明能避免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等优点,且脑靶向介导分子的分子量小、价廉易得、便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669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910051970.3
申请日:2009-05-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脑靶向递药系统,包括介导分子、载体和药物,所述的介导分子为脂肪酸,聚阳离子大分子作为载体,两者共价结合成纳米粒或胶束,通过包载或吸附方式载药。本发明通过脑靶向示踪系统进行了活体、离体表征,结果表明能够明显提高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入脑量,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将基因药物、诊断药物递送至脑内,对脑部疾病进行防治和诊断。本发明能避免侵袭性给药方式潜在的风险和复杂的给药过程,且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与鼻腔给药途径比较,具有给药量大、给药方式简单、病人顺应性强等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