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电磁压电控制式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4432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55720.0

    申请日:2013-04-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燃料电磁压电控制式喷射器,包括电磁阀控制部分、液体燃料二泄流口、高压液体燃料一入口、压电堆控制部分、小针阀回位弹簧、小针阀腔、大针阀腔、喷孔、喷嘴、大针阀、小针阀、小针阀控制活塞、喷射器体、大针阀回位弹簧、大针阀控制活塞、液体燃料一泄流口、高压液体燃料二入口。本发明采用电磁阀控制部分和压电堆控制部分分别柔性的控制两个针阀抬起和落座,能实现两种液体燃料的差时或者同时喷射,既可以在任意一种单一燃料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双燃料模式下进行工作。电磁阀、压电堆对两个针阀控制的自由度大,响应迅速,能灵活而精确的控制喷射量、喷射时间和喷射规律,可进一步改善船用柴油机的排放和燃料的经济性。

    冗余电磁与压电组合双阀装置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95626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099708.2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冗余电磁与压电组合双阀装置器,包括阀体外壳和安装在阀体外壳里的冗余高速电磁阀和冗余压电执行器,冗余高速电磁阀构成溢流控制阀,冗余压电执行器构成喷油控制阀,冗余高速电磁阀位于冗余压电执行器的上方,冗余高速电磁阀包括主电磁阀和从电磁阀,冗余压电执行器包括冗余压电晶体、液压耦合器,冗余压电晶体包括圆柱形的主压电执行器,液压耦合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变换活塞和控制阀,冗余压电晶体与液压耦合器之间安装弹性金属垫片,主压电执行器压在弹性金属垫片上,弹性金属垫片与变换活塞相连,将冗余压电晶体的形变传递给液压耦合器。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溢流油路和喷油针阀的配合控制,可灵活控制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

    压力波阻尼式稳压器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1804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11436.0

    申请日:2013-05-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力波阻尼式稳压器,包括稳压器壳体,稳压器壳体里安装孔管,稳压器壳体与孔管之间形成阻尼外腔,孔管里形成阻尼内腔,孔管上设置大小不等的阻尼孔。本发明可有效削弱和吸收高频压力波动和液压冲击,减小每循环的喷油量的波动,提高发动机循环喷油量的稳定性,削弱发动机各缸喷油之间的相互影响。

    发电用燃气蒸汽热气流联合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94686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87349.1

    申请日:2010-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发电用燃气蒸汽热气流联合循环装置。包括由燃气轮机压气机、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气轮机涡轮和发电机组成的燃气轮发电机组;由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成的汽轮发电机组;还包括由气冷式冷凝器、混合管和涡轮发电机组成的热气流发电装置;燃气轮发电机组中的燃气轮机涡轮的排气引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带动汽轮机,汽轮机的乏汽引入到热气流发电装置的气冷式冷凝器中加热进入热气流发电装置的气流,余热锅炉的烟气与被气冷式冷凝器加热的气流带动涡轮发电机组,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凝水返回余热锅炉。本发明不但能够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高效、低污染等优点,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利用冷凝器的热量。

    一种新能源燃料电控喷射器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43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98864.1

    申请日:2024-08-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燃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燃料电控喷射器,包括喷射器器体、电液控制组件、量孔板、针阀偶件、清理控制组件和固定件。清理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喷射器器体的顶部,所述喷射器器体的顶部设有清理出口,所述清理出口与高压燃料腔之间通过清理通道连通,所述清理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清理出口与清理通道的连通状态。清理控制组件设置在喷射器器体的顶部,不会导致喷射器直径增大,从而避免了因发动机上的安装空间有限,喷射器直径太大布置不下的问题。

    低回油量可变针阀开启速率电控喷油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879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6652.6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低回油量可变针阀开启速率电控喷油器,包括电磁控制阀组件、先导控制组件以及自上而下设置的蓄压腔壁、电磁阀块、控制阀块、上量孔板、下量孔板、喷嘴,电磁控制阀组件设置在电磁阀块、控制阀块和上量孔板里,先导控制组件设置在下量孔板和喷嘴里,喷嘴里设置针阀,针阀中部加工有凸缘,凸缘上方的针阀外部套有阀套,阀套与凸缘之间安装针阀复位弹簧,蓄压腔壁里设置高压油路,高压油路经电磁阀块、控制阀块、上量孔板、下量孔板并连通喷嘴,喷嘴底部设置喷孔和压力室。本发明可以通过一个电磁阀接通不同的电位决定针阀上方控制腔的回油速率,改变针阀的开启速度,从而实现高响应、先缓后急等不同特点的喷射模式。

    一种适用于大功率柴油机的多喷射模式电控喷油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8794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6632.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功率柴油机的多喷射模式电控喷油器,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蓄压腔壁、中间块、量孔板等,外控制阀块、电磁阀块、内控制阀块里安装电磁控制阀组件,上量孔板、下量孔板里设置先导控制组件,喷嘴里设置喷射组件,喷射组件包括外针阀和内针阀,外针阀套于内针阀外部,蓄压腔壁里设置高压油路。本发明可以实现小油量和大油量喷射模式的任意切换,通过不同喷射模式的组合,还能实现靴形喷射及多模式的多次喷射。具有结构紧凑、喷射稳定、喷油规律柔性可调、响应快、喷射压力高等优点,能够满足大功率柴油机多模式喷射需求,有利于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优化燃烧和排放,从而提升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多级缓冲式溢流阀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99463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120555.X

    申请日:2014-0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缓冲式溢流阀,在溢流阀体上设计多道节流孔进行多级缓冲泄流,运动活塞与固定阀杆之间形成第一级缓冲节流油道,溢流阀体上的节流孔为第二级缓冲油路,溢流阀体上的节流孔为第三级缓冲油路,节流油道、节流孔及节流孔共同组成多级缓冲油路。溢流阀采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复位弹簧共同支撑运动活塞,防止运动活塞的振荡频率过高,提高溢流阀的可靠性。在输油压力高、泄流油量大的燃油系统中,采用多个多级缓冲式溢流阀并联同时进行泄流,保证燃油压力能够稳定且迅速的下降到设定的输油压力。本发明可提高进油量的控制精度,维持共轨管内的轨压稳定性,提高燃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一致性。

    双缓冲式溢流阀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9946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123150.1

    申请日:2014-0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缓冲式溢流阀,包括进油壳体、溢流阀体、运动活塞、固定阀杆、复位弹簧、底座、节流油道和进油口。运动活塞与固定阀杆形成第一级缓冲节流油道,溢流阀体上的节流孔为第二级缓冲油路,节流油道和节流孔共同组成两级缓冲油路。本发明采用两级缓冲的方式进行燃油泄流,减小燃油的泄油速率,降低燃油压力下降梯度,使系统内维持稳定的输油压力,进而提高进油量的控制精度,维持共轨管内的轨压稳定,保证每循环不同缸之间具有相同的喷油量,提高燃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一致性。此外,可以防止燃油中夹杂着气泡进入高压油路,避免气泡破裂引起高压油管、共轨管及喷油器内的穴蚀现象,提高燃油喷射系统的可靠性。

    多级缓冲式溢流阀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946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20555.X

    申请日:2014-0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级缓冲式溢流阀,在溢流阀体上设计多道节流孔进行多级缓冲泄流,运动活塞与固定阀杆之间形成第一级缓冲节流油道,溢流阀体上的节流孔为第二级缓冲油路,溢流阀体上的节流孔为第三级缓冲油路,节流油道、节流孔及节流孔共同组成多级缓冲油路。溢流阀采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复位弹簧共同支撑运动活塞,防止运动活塞的振荡频率过高,提高溢流阀的可靠性。在输油压力高、泄流油量大的燃油系统中,采用多个多级缓冲式溢流阀并联同时进行泄流,保证燃油压力能够稳定且迅速的下降到设定的输油压力。本发明可提高进油量的控制精度,维持共轨管内的轨压稳定性,提高燃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一致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